APP下载

重庆市2010-2020年各期梅毒构成比变化与梅毒病例核查准确率相关性分析

2021-10-09郭晓嘉蒋和宏贺亚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8期
关键词:梅毒核查隐性

郭晓嘉,周 超,蒋和宏,贺亚萍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0042)

近年来,梅毒报告发病率持续上升[1],为了解梅毒疫情的真实性,重庆市从2013年全市在开始对各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核查,并对核查中发现的错误病例进行纠正。此外,为提高各医疗机构报告的准确性,减少错误梅毒病例的报告,重庆市疾控中心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大量有关性病防治、梅毒诊断标准及报告要求的培训、督导、检查。为了解梅毒核查工作开展的效果,本文将2010-2020年各期梅毒流行情况及与历年梅毒准确率核查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关联,对结果进行讨论思考,以便进一步做好梅毒防治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2020年重庆各医疗机构上报的梅毒病例数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重庆市2013-2020年上报的各年度梅毒病例准确性核查数据从全国性病管理信息系统下载。人口资料来源于疾病控制基本信息系统。

1.2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整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010-2020年各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发病率、构成比变化 重庆市2020年全年报告梅毒病例18 594例,报告发病率为59.51/10万,比2019年下降13.11%。从2010-2020年梅毒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00%。其中隐性、三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7%、7.00%;一期、二期、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05%、-2.21%、-28.96%。各期梅毒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各期梅毒的构成比及其变化,隐性梅毒为梅毒报告病例的主要成分,构成比从2010年的46.12%上升至2020的9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二期、胎传梅毒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三期梅毒的构成比变化趋势10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梅毒的疫情变化及构成比变化见表1、2。

表1 2010-2020年梅毒病例总数及各期梅毒报告病例数与发病率[n(1/106)]

表2 2010-2020年梅毒病例总数及各期梅毒报告病例数构成比[n(%)]

2.22013-2020年重庆市梅毒病例核查准确率情况 重庆市2013年开始在全市39个区县医疗机构开展梅毒病例报告准确性核查,2013年开始要求每个区县核查300例,2014年即要求核查医疗机构报告的所有梅毒病例。从2013-2020年重庆市核查医疗机构报告的一期、二期、隐性梅毒病例准确率逐年提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三期梅毒历年核查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传梅毒核查从2013年到2020准确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3-2020年重庆市各医疗机构报告的各期梅毒病例核查准确率(%)

2.3梅毒病例核查准确率与各期梅毒构成比变化的相关性 分析历年各期梅毒病例核查准确率与2010-2020各期梅毒构成比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一期、二期梅毒病例准确率变化与其构成比的变化呈负相关,隐性梅毒准确率的变化与其构成比的变化呈正相关,均有双侧显著相关(P<0.05)。三期梅毒、胎传梅毒准确率的变化与其构成比的变化无相关(P>0.05)。见表4。

表4 各期梅毒病例核查准确率与构成比变化的相关性(%)

3 讨 论

重庆市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10-2020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00%。2020年较2019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减少13.22%,分析其原因可能与2020年新冠疫情需隔离,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就医有关。本调查研究发现,在各期梅毒中,隐性梅毒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4.47%。隐性梅毒占所有梅毒构成比从2010年的46.12%上升至90.45%。由此可见,隐性梅毒增长是梅毒增长的主要原因,与以往的调查结果一致[2]。

重庆市与其他省份一样,曾经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很低[3-6],江苏省的调查也发现梅毒病例快速增长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5]。2010-2014年重庆市性病疫情影响因素调查,又发现各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存在严重的分期错误[2]。为此,从2013年开始,重庆市所有区县疾控中心按照梅毒诊断标准[7],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准确性核查。一期、二期、隐性梅毒的核查准确率分别从2013年的43.63%、57.05%、63.75%上升至2020年的96.23%、98.91%、98.64%,改变与其他省份一致[7-9]。分析各期梅毒准确率的改变与其报告病例数构成比的相关性发现,一期、二期梅毒病例核查的准确率与其构成的变化呈负相关,准确率越高,报告的一期、二期梅毒病例构成比越少;隐性梅毒病例核查的准确率与其构成的变化呈正相关,准确率越高,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构成比越多。由此可推论,梅毒核查中,纠正了由隐性梅毒错误报告为一期、二期梅毒的病例。随着错误报告的病例不断地被纠正,各医疗机构的临床、公卫人员也改变了错误理念,减少了梅毒分期错误病例的报告。最终一期梅毒构成比由34.71%下降至3.58%,二期梅毒构成比由12.73%下降至5.21%,相应的其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下降。隐性梅毒的报告发病率趋势上升,最主要的与医疗机构扩大筛查,更多地发现了病例有关[2]。隐性梅毒构成比由46.12%上升至90.45%,与其相应的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关,从而也说明了梅毒更多地以隐性梅毒形式存在。

分析发现,三期梅毒的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0-2020年均增长率为7.00%。2013-2020年准确率核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期梅毒中的构成比10年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推断,梅毒病例核查没有改变三期梅毒的报告现状。目前,有少数地区报告的三期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较低[10-12]。因此,重庆市应加强对各医疗机构三期梅毒报告病例的核查,以了解三期梅毒的真实流行状况。

本调查分析发现,胎传梅毒从2010-2020年在各期梅毒构成比从5.77%下降了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准确率从2013-2020年44.00%下降至2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准确率与其构成比的变化无相关无(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2018年国家近期出台胎传梅毒诊断标准[7],而2018年以前的核查无标准参照,人为因素较多。按照《WS273-2018梅毒诊断》[7],诊断胎传梅毒标准严格,必须与患儿母亲梅毒抗体进行比较。按照新标准核查发现本市胎传梅毒的准确率确实较低。因此,尽管本市大部分胎传梅毒错误病例已被纠正,但与国家要求相差甚远,还应继续纠正错误病例。

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增长趋势[13-15]。隐性梅毒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三期梅毒呈增长趋势。胎传梅毒还存在较多错误病例报告。各医疗机构应加大筛查力度,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梅毒患者。阻断梅毒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三期,阻断梅毒在人群中传播,减少由梅毒患者更多的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学习,掌握国家新的诊断病例,减少错误病例报告,以反映真实的梅毒流行状况。

猜你喜欢

梅毒核查隐性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逾六千家政府网站关停整改核查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