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党管媒体”的话语建构和经验启示

2021-10-08朱清河焦慧敏

教育传媒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性

朱清河 焦慧敏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延安时期“党管媒体”的话语建构和经验启示。认为延安时期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那时提出的“党管媒体”与“党媒姓党”至今仍然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管媒体;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①这一重要论述说明新形势下做好党的舆论工作,党管媒体的原则决不能动摇。党媒与党、党媒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基本问题。党性、人民性是新闻媒体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

延安时期是指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历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延安吴起镇,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中国革命力量从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到胜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②

延安时期也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党管媒体”与“党媒姓党”思想建设与实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回溯、赓续与汲取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延安时期“党管媒体”思想的话语体系分析,为当前“党管媒体”思想建设与话语体系创新提供一些历史经验。

一、“党管媒体”思想话语的中国发轫与基本内涵

“党管媒体”原则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便存在了,它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中关于宣传工作的部分,其中体现了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党的宣传工作必须由忠实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③二是“无论中央或地方的出版物均应由党员直接经办和编辑。任何中央、地方的出版物均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④毛泽东同志关于“党性”的论述,除了要求新闻媒体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要求这种宣传必须符合当时党的政策。所以,坚持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首先要加强党对报刊的领导,使报刊始终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列宁是最早提出报刊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的人。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也提出报刊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党性是党报工作的灵魂”“党报姓党”“党管媒体”等理念。1948年4月2日,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其“党报姓党”与“党管媒体”理论就有了更为直观的体现。毛泽东同志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广泛地同群众见面。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⑤

二、延安时期“党管媒体”思想的话语建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思想的话语建构与相关实践主要是围绕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期间《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来推进与实现的。在中国现当代新闻发展史上,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创办及随之而来的为了“增强党性,联系群众”而开展的“改版活动”,使当时党的新闻事业在“党管媒体”思想指导下发挥了巨大的政治宣传、民众动员和舆论引导作用,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提出党管媒体的“四性”与“全党办报”原则

延安时期,当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时中共中央亟须创办一份报纸,加强对思想工作的指导。于是,在1941年5月16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但直到1942年初,创办了一年多的《解放日报》报道的重心仍然放在国际新闻上,并没有贴近当时党的整风工作。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其至此“还没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党报”。所以《解放日报》改版迫在眉睫,改版第一步便是发表了社论《致读者》,该社论第一次总结了党报应具备的四种重要品质,即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提出并强调新闻媒体的“四性”,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的实践与认识升华。1944年2月16日,《解放日报》为纪念创刊一千期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总结指出党报就是要“全党办报”,要全力当好中国共产党的“耳目”和“喉舌”。

(二)形成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开门办报”机制

1947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社论中指出,“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人民的政党,它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一切政策是完全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⑥1948年4月2日,毛澤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党性与人民性一致的要求:“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党必须动员全党来参加报纸工作。”⑦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再次阐明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⑧

为了更好地实现“全党办报,全民办报”的目标,当时非常鼓励和提倡编辑、记者、通讯员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认识社会。注重对新闻工作者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陕西鄜县,《解放日报》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广泛的通讯网,在地方上成立了通讯小组,由通讯小组的通讯员定期召开小组会,在县里的宣传科长联席会议结束之后,各个区接着召开座谈会,座谈会详细地讨论通讯员与报社如何配合等问题。由于坚持群众办报路线,大力发展工农通讯员队伍,据1949年11月统计,边区通讯员已近2000人,其中工农通讯员1100人,形成了“开门办报”的机制。

(三)发挥党报的教育、组织和指导作用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认为,报纸不仅能够传达政令、反映情况,还能够传播经验,将一个地方的成功经验迅速地传播到其他地区,是党的工作的一个得力助手。报纸发出去,人们可以把报纸当作重要的学习抓手,这样便可以省去很多开会传达的时间。

通过“党管媒体”来推动工作是延安时期逐渐丰富与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毛泽东同志将其称为一种工作方式。这种方式后来一直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如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所推崇。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党报的工作重点必须强调党性,宣传也要始终围绕党的政策进行。这一点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成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共识。

三、延安时期“党管媒体”模式的基本特点

延安时期的“党管媒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对当时党管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时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的理论原理和工作原则也是当时无产阶级党报工作者新闻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

(一)形成层次分明的传播体系

在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看来,报纸是战斗的武器,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利器。在革命战争年代,报刊和广播等媒体绝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传播信息的媒介,而是革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部分。1942年整风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全党办报”号召,各地党报在党组织和各级政权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深入基层民众的通讯网路,将新闻触角伸向广大农村,在汲取优质新闻资源之时将党的意志贯彻到群众之中并使之成为“全民共识”。同时,《解放日报》与《边区群众报》及各分区报纸在帮助区、乡工作及提高群众文化水平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创办了各种地方报纸达48种,1937-1949年晋绥地区至少出现了油印、石印、铅印报刊100余种,逐渐形成了中央报刊与地方报刊相辅相成的新闻传播体系。

(二)确立了“完全党报”样板

1942年5月19日《解放日报》改版后,头版由“社论”和“要闻”变成“地方重要新闻”和“社论”,第四版副刊要么讨论地方各种实际工作,要么刊登根据地建设和对敌斗争文学作品,地方化的编辑指向更明确,而且对地方新闻和国际国内新闻版序进行对调,地方新闻放在第二版,国际、国内新闻放在第三版。沿着这一改版进路,随后延安时期党的各类媒体都纷纷仿效,且时至今日,党的各级各类主流媒体仍然大多传承着这种“完全党报”的“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内容编排出版样式。

(三)贴近民生与下沉基层

延安时期,根据地大多数有学校的地方,党与政府都积极地组织了读报识字组。自从《边区群众报》出版以后,大多数读报组的工作都活跃了起来。到1944年,陕甘宁边区已有读报识字组3311个,每450人有一个读报识字组。有的就把读报、识字与生产结合起来。在吴堡的刘家沟区,每乡一份抗战报,报纸到乡里,各村轮流传读,每个村指定识字的人负责读报,利用群众空闲的时间,中午或晚上读给大家听,村里干部也参加。如庙家湾群众休息时间由识字人读报,读到了本村的新闻,群众非常兴奋,从而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认识。安塞马家沟村,在劳动英雄陈德发的领导下,创建成了模范读报识字村,读报以来,他们对春耕的准备更充分,对模范村的创造更有计划、有认识了。他们说:“读报可以了解劳动英雄的好办法,毛主席给咱老百姓计划的什么,咱们都知道了。”

(四)重视典型宣传报道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更有力地推动革命工作,非常重视典型宣传与报道工作。早在1939年《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就指示该刊专设一个介绍八路军、新四軍抗战英雄的栏目,要求部队各级政治机关注意收集抗战英雄的事迹材料供给该刊,同时要求各部队所办报纸也要刊登相关文章。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非常看重对典型人物与业绩的宣传,要求各地领导切实负起责任来,加强对宣传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务必使宣传完全符合党的政策,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一条典型报道的路径。依循这条路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报刊适时地推出一系列彰显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这些典型人物报道为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鼓舞人民作出过重大贡献。

四、从延安“党管媒体”实践经验看当今主流媒体建设

由于延安时期的革命形势,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但“党管媒体”的原则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的是要使媒体起到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延安时期的“党管媒体”新闻思想我们今天仍然受益颇多,虽然现在新媒体环境有所变化,但是主流媒体的建设仍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并应有所创新。

(一)努力适应新媒体、新群体、新生活,创新“党管媒体”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网民的人数不断平稳增加、各种高科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网络环境治理逐步完善、网络强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⑨现在的大环境是万物皆媒,主流媒体不仅拥有新的大环境,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时代。2020年,第一批90后年满30岁,第一批00后年满20岁。主流媒体所面临的受众对象也越来越年轻化,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党性与人民性,“党管媒体”的新闻思想既要有继承又需要有所创新。

媒介化的社会出现了虚拟的真实和真实的虚拟,由于数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普及,思想文化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都在不断提高和扩大。这样的互联网大环境需要媒介转型,需要理念、思维、机制的创新,对外部变化的回应必须落实在内部制度与内部愿景。主流新媒体建设以及“党管媒体”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环境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首先,应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其次,应通过大众化、通俗化的话语体系来吸引受众、感染受众;此外,还应在众多纷杂的信息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在新形势、新环境、新群体和新生活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⑩新时期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始终加强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反对敌对势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二)努力服务国家治理、執政安全、凝聚共识,创新“党管媒体”

目前,我国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一些敌对势力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更加明显,面对这样严峻复杂的形势,党的新闻媒体必须肩负起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新闻媒体提高政治素养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始终牢牢把握住“党管媒体”原则。必须要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时刻牢记“党媒姓党”,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将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履行党管新闻、党管媒体的主体责任。媒体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三)努力顺应传播开放、内容共建、过程参与,创新“党管媒体”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出了网络群众路线的新宣传理念,他提出了“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概念,即“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

除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与民众进行沟通联系,党媒更加需要与受众共同进步,要从受众角度出发,适应多元化互动平台,与媒介技术共同进步。受众对宣传内容的理解能力可能参差不齐,党媒应对不同类型的受众进行精准聚焦、精准宣传,做好与大众的紧密联系,才能达到有效宣传。宣传策略中既要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也要有针对性的深度报道,增加互动平台,增强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的互动,提高宣传效果,让宣传更加有人情味。媒体可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报道,与受众共同进步,当宣传达到一定质量,受众便会愿意去了解并关注,从而促成良性循环。

(四)努力扩大人群覆盖,创新“党管媒体”

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提到,要“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如今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

“党管媒体”需要从提升传播力、传播效果的目的出发进行改革,进行深入的供给侧改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等一系列的创新,从而明显提升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使“党管媒体”的原则理念深入人心。

五、小结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党的领导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体现便是“党管媒体”,回望历史,“党管媒体”的原则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媒体一步步走向了完善与成熟。延安时期“党管媒体”的发展历程及其留下的宝贵历史经验值得继承和学习。从延安时期“党管媒体”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宝贵的经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党管媒体”必须与时俱进,以不断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注释:

①《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0317/c117092-28206793.html,2016年3月17日。

②《习近平在陕西考察》,人民网,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20/0424/c209043-31685949.html,2020年4月24日。

③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49页、第150页。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册,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80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9页。

⑧《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_2.htm,2013年8月20日。

⑨《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2021年2月3日。

⑩《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唱响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221/c1001-28136854.html,2016年2月21日。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6-04/26/c_135312437.htm,2016年4月26日。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党性
试探新时期党性教育实效性问题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