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繁育技术要点和繁育成绩*

2021-10-08王涤龙

蚕学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雄蛾蚕种家蚕

王涤龙 陈 曦

(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杭州 310021)

近年来,世界丝绸消费市场5A、6A级高端原料茧丝的需求逐年增加,与普通茧丝的价差逐步扩大,呈供不应求的态势。家蚕的雄性幼虫具有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以及生产的茧丝品质优等特点,因而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茧丝品质和养蚕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近20余年我国的蚕业科技工作者在引进前苏联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品系的基础上育成了一系列雄蚕品种,专养雄蚕也进入产业化阶段。“秋·华×平30”是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2005年育成的一对中丝量雄蚕品种,该品种的茧丝品质优,是制作高端丝绸的最佳原料[1]。

“秋·华×平30”也是目前推广量最大的雄蚕品种,该品种的繁育权从2016年起归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独家所有。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多年对“秋·华×平30”的试养试繁,掌握了该品种的特性,通过重视繁育过程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解决“平30”原蚕饲养难、发蛾调节难的问题,以及制定雄蚕种冷藏、浸酸技术标准等,建立起了适合 “秋·华×平30”的繁育生产技术,为专养雄蚕生产高品位丝绸原料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蚕种。

1 繁育技术要点

1.1 原蚕饲养

1.1.1 重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

家蚕微粒子病能够通过母蛾传染给下一代,因此是蚕业生产唯一的法定检验疫病。在秋·华×平30”的原蚕饲养过程中,我们除了做好常规蚕病防控外,特别重视通过实施以下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一是严格原种卵面消毒:蚕种出库后进入催青室前,用20 ℃的2%甲醛溶液浸渍30 min后捞起晾干,第2天开始催青,避免了因原种卵面消毒不严可能造成的家蚕微孢子虫污染。二是严格桑叶叶面消毒:原蚕饲养过程中,所有桑叶用漂粉精溶液浸渍脱干或凉干后再喂蚕,小蚕期用叶以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0%~0.35%的消毒液浸渍约5 min,大蚕期用叶以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5%~0.50%的消毒液浸渍约8 min。

1.1.2 平30的原蚕饲养条件优化

由于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在原蚕饲养的小蚕期容易发育不齐,有时仅在一个龄期就能分出8~10批,不易饲养,为此我们设置特殊的饲养环境条件和操作处理来改变这一状况。催青期将平30的蚕卵单独一间催青室放置,后期温度调至25.0 ℃,比常规多丝量春用蚕种偏低0.5 ℃左右;收蚁当天凌晨温度调升至25.0~26.0 ℃,干湿差1.0 ℃。幼虫饲养温度1龄期28.5~29.0 ℃,2龄期28.0~28.5 ℃,比常规品种饲养约高出1.0 ℃;眠头温度降低1.0~1.5 ℃。在各龄期就眠时及时分批提青,并且多次适时提青;青头蚕及迟发育批蚕给予新鲜适熟偏嫩的桑叶,再适当调高饲育温度,达到“压快、催慢、促齐”的目的。

平30原蚕上蔟时还会吐出较多的浮丝遮挡住方格蔟的蔟孔而影响其入孔营茧,导致游山蚕较多。对此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偏熟上蔟,增加上下翻蔟,及时捉出游山蚕并用塑料折蔟重新上蔟等,由此明显降低了不结茧蚕的发生率。

1.2 雄蛾冷藏及交配

1.2.1 对交种数量配比和原蚕发蛾调节

为了使每日交配的雌、雄蛾数量匹配,避免造成雌蛾浪费,我们预先将平30和秋华的原种出库蚁量配比由原来的1∶2.0~2.5调整为1∶1.5~2.0;将平30原种提前2~3 d出库,秋华原蚕分2~3 d收蚁。

在上蔟期预先进行发蛾调节:平30原蚕提前2~3 d上蔟,提前2 d羽化的制种效率高,如果上蔟时发现对交品种发育不一致,种茧和蛹期保护温度可在22.0~27.0 ℃范围内调节,采用上蔟至发蛾期间提高或降低2.0 ℃保护可提前或延后1 d发蛾的方法,确保平30比对交品种秋华早发蛾。

1.2.2 雄蛾冷藏

改建冷藏室:一是冷藏室六面使用保温性能更好的材料;二是将机制冰降温改为压缩机制冷,使冷藏室温度更稳定。

雄蛾冷藏:当天交配多余的和拆对后需再交配的雄蛾应及时冷藏,每匾以800头为宜;将初交雄蛾、一交雄蛾、二交雄蛾标记清楚,专人专管;雄蛾的冷藏温度由以往的5.0~9.0 ℃调整为3.0~5.0 ℃,有利于延长雄蛾的冷藏期限,保持雄蛾活力,提高受精率。

1.2.3 交配处理

保持蚕蛹保护室昼明夜暗节律,促使发蛾(羽化)齐一。平30蚕蛾大批羽化时,采取提前感光措施;秋华大批发蛾时可以分批感光、捉蛾。交配投蛾时尽量做到雌、雄蛾比例为1∶1。交配时间:一交2.5 h,二交、三交3.0~3.5 h,当日交配最多3次。为减少雄蛾损失,拆对前先捉好二交雌蛾,拆对时直接把拆下的雄蛾投入匾中交配。

1.3 雄蚕种冷藏与浸酸

雄蚕一代杂交种容易孵化不齐,对此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实现蚕种孵化齐一的目的:(1)越年种中间感温后期用11.0 ℃温度(比其他品种降低2.0 ℃)和延长感温时间;(2)实行专人值班和自动温控结合,保持温度的稳定、均匀;(3)春制秋用冷藏浸酸种推迟入库,延长冷藏时间,浸酸后再冷藏并且规范浸酸技术;(4)蚕种出库时防止温度激变,先在10.0 ℃外库过渡24 h,再在16.0~22.0 ℃中间低温室保护24 h后出库。

2 蚕种繁育成绩

2.1 蚕种质量优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措施,2016-2020年连续5年保持了繁育“秋·华×平30”蚕种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的零淘汰,家蚕微孢子虫未检出率92.5%,高于全省68.6%平均未检出率23.9个百分点,并且杂交率和良卵率也在99.2%以上(表1)。

表1 2016-2020年“秋·华×平30”的蚕种质量检验成绩 (百分率/%)

2.2 蚕种产量高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克蚁单产从前3年的11.6张提高到14.0张,提高20.7%,繁育水平全国领先(表2)。

表2 2016-2020年 “秋·华×平30”的蚕种繁育产量成绩

2.3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浙江淳安使用我们繁育的“秋·华×平30”蚕种生产出优质雄蚕原料茧,经丝绸名企万事利集团加工制作成高档丝绸产品作为杭州G20会议的国礼,受到各国贵宾的青睐,极大提升了杭州丝绸品牌的影响力。据调查,G20会议之后杭州城市的丝绸销售门店增多,通过高端雄蚕原料茧生产技术的集成与推广,为凯喜雅、万事利等国内外著名丝绸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有效提高了茧丝绸全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巩固了杭州“丝绸之府”的地位,也有助于增强杭州城市商业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雄蛾蚕种家蚕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雄蛾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浙江省1973年引进家蚕品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