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意于物”造物思想在清代荷包中的体现

2021-10-08李英琳

天工 2021年9期
关键词:荷包寓意纹样

李英琳 赵 坤

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过去,荷包是人们必备的生活用品,也是情感的寄托。在古代,荷包作为女红的一种,反映出当时女性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寄托着女性的美好的向往和愿望。送给爱人,代表爱情;送给老人,祝愿老人健康长寿;送给小孩,祝愿他们健康成长;送给同辈人,表达友谊长存或作为纪念。

一、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寓意于物”思想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会形成多种多样的造物思想,“寓意于物”就是其中一种,从字面意思来看,“寓意于物”就是作者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创作目的通过自己正在创作的物象或者物象之间的组合表达出来。在我国,苏轼是提出“寓意于物”思想的第一人。苏轼认为,人可以“寓意于物”,即将自己主观的情感、情谊寄托于物件中,使人产生慰藉之心。苏轼的观点已经达到了审美境界最高级的阶段:这是一种非功利性的、寄托吉祥寓意的、使人心情愉悦的态度。

苏轼的这一思想在荷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荷包是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工艺品,上面饰有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纹样。虽然清代民间的荷包形制、色彩、材质、工艺各有不同,但是大多数荷包都体现出“形散神不散”的抽象性,以及“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寓意理念。这些纹样大都通过谐音、借代等方式进行人为组合,运用象征的手法传达特定的符号寓意。

二、荷包概述及清代荷包的分类

(一)荷包的发展史

荷包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荷包最早是为西域少数民族的骑士所用。现存的最早的实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以羊皮制作而成,呈长方形,并在开口的部位设置一拴系的皮绳,以备挂佩。

先秦,人们在囊中装入香料,佩戴在腰间达到熏香净身的目的。当时的晚辈去拜访长辈时,随身都会佩戴香囊,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这在当时也属于遵守礼仪的表现。

汉代,由于丝绸之路的影响,大批量的香料传入中国,人们将香料填充在荷包内,并将其悬挂在床头,这样不仅能使空气清新,还有驱邪避秽的功能。

南北朝时的礼仪森严,形成了佩囊制度。官员们以荷包充当类似公文包的作用,官员们的级别不同,所佩戴的囊的质地和花纹也均不同,并且不可僭越。这时人们所佩戴的囊大多是用丝织物做成的,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丝织业与刺绣工艺的蓬勃发展。

清代,荷包普遍用作佳节馈赠的礼物,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安康的祈愿。满族人民素来就有佩戴荷包的习惯,入关以后,佩戴荷包的行为一时间蔚然成风。这个时期人们无论富贵或者贫贱都佩戴荷包,并一直沿袭到民国时期。当时的一些地区,还有专门生产配饰的作坊。大约到了清代中晚期,香囊和荷包的功能开始分化。香囊成为放置香料、驱虫净化的容器,而荷包逐渐演变成了携带钱币的包袋。

(二)清代荷包的功能分类及文化底蕴

荷包在清代是最为普遍的物件,其形状也由最初简易的口袋形演变为腰圆形、方形、椭圆形等。清代还出现了上小下大中间可以收腰的葫芦形荷包,还有上大下小的鸡心形荷包。质地以丝织品为主,工艺以绸绣、缎绣居多。按照功能可分为围腰荷包、香荷包、方荷包、圆荷包、烟荷包、褡裢荷包、眼镜套、钥匙套等。形状方面,清初期民间流行心形及茄形荷包,清中期至民国初年则流行葫芦形荷包。清代荷包颜色各异,图案及线有着极其丰富的配色。装饰图案有繁有简,刺绣的纹样包括花卉、草虫、山水、人物、鸟兽以及各种吉祥文字等,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和文化意蕴。

三、“寓意于物”造物思想在清代荷包中的表达形式

荷包文化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清代到达顶峰,这与当时的皇族对荷包的喜爱有很大关系。清代荷包不仅深受清朝贵族的喜爱,在民间也掀起了以佩戴荷包为美的潮流。清代荷包的造型、装饰、制作工艺、纹样以及选料十分讲究与多样。也正是因为清代超群的技艺,使得清代荷包在各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是其他时期的荷包工艺无法比拟的。

(一)清代荷包的造型特征

清代荷包因穿戴形式或用途不同,造型也各不相似。此外,荷包的造型还与佩戴者的身份、年龄、性别相关,但无不体现出“寓意于物”的造物思想。荷包的造型大致分为几何荷包与异形荷包两大类。几何形荷包包含方形、椭圆形、圆形等形状,如图1为典型的圆形荷包。在清代,商人们喜欢使用方形荷包,因为方形荷包具有“东西南北路路通”的寓意。圆形荷包和椭圆形荷包则被年轻的女性经常用来装胭脂盒、镜子等梳妆的小物品,圆形荷包寓意生活、爱情圆圆满满。

图1 几何形荷包

异形荷包的外形以植物、动物、人物、器物为主。异形荷包由于其形状怪异,导致其储存功能没有几何形荷包那样显著。女性佩戴异形荷包是为了存放针线之类的物品;而男性佩戴异形荷包主要是为了美观或是作为伴手礼赠予他人。造型以鸡心形和葫芦形居多,寓意美好。葫芦形荷包表达了祈求福禄的心理诉求,如图2所示;鸡心形荷包代表人们心诚的态度。

图2 异形荷包

(二)清代荷包丰富的纹样题材

荷包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因此图案变化多端,纹样内容丰富多彩。清代荷包的刺绣纹样主要是动植物纹样、十二属相和祥禽瑞兽纹样、几何纹样等;文字也多为吉祥用语。

1.动植物纹样

清代荷包的动植物纹样丰富且多样,植物纹包括牡丹纹、梅花纹、莲花纹、菊花纹、荷花纹、水仙纹、芙蓉纹等,动物纹样包括麒麟纹样、龙凤纹样、饕餮纹样等。在古代,鹿是帝位的象征;在民间,鹿又是长寿的仙兽,人们经常将其用于荷包中,如图3。通常人们会把几种毫无关联但具有美好寓意的纹样组合在一起,以此来表达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如牡丹与芙蓉,表示“富贵长春”,与海棠组合表示“光耀门庭”,蝴蝶与兰花组合表示“蝴蝶兰”,寓意着“永结同心”,兰花代表着高贵人格和亲密的关系,因此适合赠送给自己的长辈,如图4。五只蝙蝠与“寿”字的纹样组合在一起,意为“五福捧寿”;莲花和鱼形绣花贴组合在一起,寓意“连年有余”。

图3 长寿鹿荷包

图4 蝴蝶、兰花刺绣荷包

2.吉祥用语纹样

荷包当作为礼物赠送时会在设计制作上更加有特点,比如送给老人祝寿时,荷包上面会绣有大大的“寿”字;当作为朋友之间赠送的礼物时,会绣有“福”字;送给即将出行的人时,会绣有“安”字,寓意一路平安。

四、结语

荷包像是一种道具,针是笔,线是墨,面料是载体,像是古代女性自我介绍的名片,更是传递情感的信物。荷包虽小,但是凝结了太多太重太浓的爱情、友情、亲情和无法言说的情感。而清代荷包中“寓意于物”的思想,表达的正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刺绣的形式进行抽象表达。中国人自古在情感的表达上都颇为含蓄,古人心中的“想念”和“爱意”从来不浮于言语之中,如诗歌中将情思写得千回百转,亦常常寓情于物,委婉表达。表白时“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思念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而诗歌之外,荷包亦是重要的情思寄托之物,古人皆有以荷包传达情思、祝福的传统。

此外,每逢节日庆典,人们便互赠荷包,以表达祝福之意。每年岁末,皇帝赐给王公大臣一枚绣制有“岁岁平安”的荷包,算是皇帝作为“上司”对“下属”的节日祝福。而从古至今,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人们常将盛有香料的三角形荷包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驱五毒、辟邪祟的美好祝愿。祝福的直接体现便是荷包上富有寓意的绣制纹样。荷包历经了千年的发展,是农耕文明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与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基本结构契合。荷包的形态、设计以及绣花制作工艺都是女红技艺的集中体现,是最能代表古代女子才华、思想、情感的物品。无论从技艺上说还是习俗传统上说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瑰宝。

猜你喜欢

荷包寓意纹样
剪下个荷包样
美好寓意品芝麻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模仿老鹰的乌鸦
小话痨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