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理解而学,让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课堂中落地生根

2021-10-07马士龙

高考·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堂问题理解高中化学

马士龙

摘 要:在新课改继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多个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学科本质。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理解;课堂问题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主要从概念、科学思维、实践力、创新力这几个方面建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化学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化学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将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课本知识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实践和探究的过程都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是锻炼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阐述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比较全面地涵盖了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时所必需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素养指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物质并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能够在观察物质、化学现象时综合运用宏观思维和微观思维。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这一素养指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的绝对运动性,自觉遵循物质变化的一般规律;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素养指学生具有论证意识,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懂得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提出假设并寻找论据;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一素养指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敢于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新的观点,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一素养指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了社会责任感,能够使用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化学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意识相关,核心素养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高中化学的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高中生在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时必然会遇到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难以理解课本内容的问题,就会逐渐对化学产生畏惧感。化学核心素养包含了一些思维方法,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比如,高中化学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理解某些化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物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二)有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取代了应试教育理念,成为了教师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党的最新会议报告指出学校要发展素质教育、教师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强调了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下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贯彻与落实对素质教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有利于推动学生增加化学知识积累、传承优秀的科学探究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这恰恰契合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能力提升、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教育理念。

(三)有利于教师顺应新课改的趋势

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完善了教学目标,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新课改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加强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新课改的内容和要求可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价值启示。同时,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又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课改的深化。

三、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前,必须要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动力。以往的许多教师过度看重教材上的内容,习惯使用传统的口头阐述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未能将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趣味内容引入课堂,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核心素养的渗透。信息技术借助自身的优势和功能成功进入了教育领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图像情境,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模型、反应过程等动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比如在讲解《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图像情境,以此来引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辆小汽车”的图片,询问学生“人们在描述汽车的重量时一般使用什么单位”?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当学生通过分析得知“人们通常用吨来描述汽车的质量,而不用克来描述”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向学生加讲解“宏观质量”和“微观粒子数”的内容。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某一物质的分子结构,利用动画模拟物质的微观粒子变化情况。

(二)结合化学发展历史培养科学探究态度

科学态度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在長期的发展过程中,化学形成了丰富的历史,其中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对后代的思想、精神、品质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渗透核心素养时,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化学历史、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依据教材内容选择化学历史素材,利用化学历史素材宣扬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理解力。这样,教师有利于为学生在化学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比如在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行教学,通过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如教师可以结合碳酸钙、碳酸氢钙、水、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引入“屠狗洞的秘密”的趣味故事,向学生讲述“意大利某地有一个小山洞,人们走进去安然无恙,但是狗走进去之后就会死亡。为了其中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进行实地考察。他最终发现岩洞中倒悬着许多的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原来这个山洞常年发生着化学反应,在距离地面较近的地方积聚了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导致狗死亡。”的故事内容,以此来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求知。

(三)通过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课堂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看重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态度。课堂问题是锻炼学生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的有效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问题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探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问题,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锻炼效果。另外,当问题的答案与学生的认知起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比如在讲解《钠、镁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设计“钠的性质是什么?钠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何检验Na+、K+等离子?”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课本、跟随教师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思考。通过自主思考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记住“钠为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小于水、熔点较低”等知识点。另外,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结合“钠、镁的性质”的基础知识设计课堂问题;针对优等生,教师则可以结合“钠、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化学反应”设计难以稍高的课堂问题。

(四)通过化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力

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高中化学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足够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其对学生认识某些化学物质的性质、理解某些化学反应具有非常积极地作用。基于此情况,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实验教学,将化学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等理论内容和实验操作活动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方案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将学生分成多个实验小组,使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化学一般规律。

比如在讲解《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操作“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别取3mL溴水放入3个杯子,然后在其中一个杯子里加入1mLCC14,在另一个杯子里加入1mL乙醇,最后使杯子充分震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萃取”的概念。

(五)联系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体现着化学知识。高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还是提升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将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元素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提升了学科教学的综合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自身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进步。

比如在讲解《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相关的案例。如人们制造太阳能路灯,利用太阳能为路灯提供电能;人们利用植物的秸秆、枝叶、杂草制取沼气;现实生活中乙醇汽油的使用等。通过这些案例,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再如在讲解《洁净安全的生活环境》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生活案例,结合化学知识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干垃圾、什么是湿垃圾,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兼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加强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于高中化学学科来说,核心素养的渗透与培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保证好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彥铎.化学实验下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

[2]黄珍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提升策略[J].华夏教师,2019(35).

[3]谢大泽.探究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农家参谋,2018(24).

猜你喜欢

课堂问题理解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与小组合作探讨的深入研究
议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探讨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选择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