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2021-10-07杭仁卿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核心素养语文

杭仁卿

摘要:在现今教育背景下,指导学生掌握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是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成长特性、心理特点和实际教材内容,通过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在语言认知、理解、积累和运用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如品味鉴赏、表达倾吐和引导学生多元感知等实践方法,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均能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用能力 语文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四个方面都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并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会建构及运用语言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以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教育重点。统编教材中,均是以每个单元确定一个语文要素来进行教材设计,以达到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教学效果。故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构建和运用,为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多元感知,以理解语言来培养语用能力

(一)追溯源头,用汉字文化理解语言

每一个汉字都有它们独特的魅力,其中蕴含的典故和文化都极具个性和色彩。教师在开展低年级语文课程教学时,可结合汉字音、形、义的特点来进行综合教学,通过追溯汉字源头引导学生去感受汉字文化,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大还是小》一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认能写“衣”一字。因此,教师在开展汉字教学时,首先,需指导其明确“衣”字读音,生字读准是教学第一步;其次,可結合学生生活以“衣”字进行举例,如“衣襟、衣领、衣袖”,并以图片形式呈现于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再次,通过出示“衣”的古文字来引导学生进行字形识记,理解汉字意思以及感受其中奥妙;最后,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字寻找生活中与“衣”相关的东西,如毛衣、棉衣、内衣等。结合教材案例展开教学,并通过汉字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不仅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字意思,还有利于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

(二)细致辨析,用鲜活语境理解语言

有教育学者明确指出,学生的语言世界构建或者更新,都可从标点、汉字、句子多方面去挖掘和组合。汉字文化非常具有多元性,常常是一个汉字里面蕴含着多重意思,这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深究。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仍然较弱,所以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可以利用文本中鲜活的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多层意思,这是提高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如教师在开展《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教学时,“条”是该单元必学生字,为指导学生掌握“条”字的认读写,教师可利用汉字的多元性来进行举例。“条”在课文中是作量词,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字词意进行拓展,如“一条鱼”等。学生在掌握“条”作为量词的运用后,就可以从其他层面进行拓展。如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条”状事物,常见的有便条、布条、油条等。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后,就会发现“条”还具有形容词意义,以描述细长的事物为主。此类教学方法,既能达到教师预期教学目的,也能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词语,并在生活中去灵活应用。

二、品味鉴赏,以积累语言来培养语用能力

(一)辨析中积累,提高语言表达精准性

语用能力的发展并非一蹴而成,离不开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对汉字文化的深入理解。一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教师需帮助其掌握正确且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强化学生语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可通过对教材的细致研读来进行教学设计,保证其教学方案科学且具有梯度,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

例如,教师在开展“语文园地二”的教学时,文中一系列量词都是教学重点内容,需要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量词用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结合教材特质,将量词含义及用法渗透到教学方案中,有效增加学生量词积累量。其中,《树和喜鹊》一文出现了三个量词,教师就可利用教材语境来指导学生展开学习,使其掌握正确运用量词的方法。而《小猴子下山》一文中,更是有大量的量词出现,如“一片玉米地”“一块瓜地”等,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陌生、接触不多的量词进行关注、记忆及学习。而“语文园地二”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积累生活常见量词,并通过朗读来强化词汇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课文教学时,可结合教学板块内容、教材呈现方式的差异性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设计,并在细致辨析课文中引导学生去感悟积累,同时将所学语言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这对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有积极影响。

(二)鉴赏中积累,提高语言表达形象性

语言的积累并非依靠学生机械生硬的背诵来完成,教师需以学生认知规律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在语言鉴赏中积累,对语言做到活学活用。

如教师在开展《棉花姑娘》一文教学时,“……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是文中某个自然段出现的词句,教师可将“雪白”一词更改为“白白”,并引导学生去体会两者用词的差异性,学生就会发现前者更形象生动。最后再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雪白雪白”的事物。此类鉴赏中积累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类似结构的词语。

三、表达倾吐,在模仿创生中培养语用能力

(一)提炼表达方式,在模仿训练中提高语言运用力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表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基于现下教育背景,入选统编教材的文本篇篇都是典范,并具备极强示范性。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结合教材文本中的语言素材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规律,并在语言理解感知、积累内化过程中提升其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教材中《四季》一文,语言文字严谨规范且极富生趣,即使篇幅较短,用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也是极好的教材内容。将“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作为教材课后练习题目,教师就可在课文内容中将语言句式结构中提炼出来,并以填空方式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实践训练,如“ ,他对 说:我是 ”。此类方法是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前提下展开语言表达个性化训练,以提高其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二)把握训练载体,循序渐进训练语言运用力

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将叙事性作品大意复述出来,去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所以统编教材设计中,含有大量的复述训练。但想要提高学生复述能力,并非易事,教师需紧扣教材课文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展开训练,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例如,《青蛙写诗》一文中,教材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情节变化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点,来复述青蛙写诗时,哪些动物来帮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则要求学生结合情节发展来描述雪地前后来了哪些小画家,和他们都画了什么等。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其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来进行表达,遵循表述规律来展开训练,达到课文复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需以学生思维为出发点,结合语言构建本质来对不同语言活动进行辨析、品析和表达,这对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谢楠.结合“学表达”提高低年级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3).

[2]陈金玉.有效践行语用无痕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摭探[J].成才之路,2018(04).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核心素养语文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