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表达与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2021-10-06贺俊波刘峰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附属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51802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活化血浆血小板

贺俊波,刘峰(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附属临床医学院),广东 深圳 518020)

微小核糖核酸是人体内的小分子核糖核酸,有研究指出,部分微小核糖核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炎症中发挥促进作用,其中miR-34a、miR-96、miR-146a在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评估中具有可靠性[1]。血小板激活是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冠心病发病也与血小板激活密切相关。临床研究[2]表明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可作为血小板激活的主要监测指标,也能用于诊断和评估冠脉血管粥样硬化。近年来,许多研究[3]证实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血小板活化指标是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标志物,但关于血小板活化和微小核糖核酸关联性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6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表达水平的关联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状综合征45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1例(SAP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ACS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8-81岁,平均(68.74±3.62)岁。SAP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57-85岁,平均(68.67±7.34)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8-81岁,平均(68.74±3.62)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每日清晨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治疗。分别于受检者入院第1d给药前和给药第7d抽取空腹血液3ml,对照组全部在清晨空腹抽取血液样本。待检血液样本共3份,其中1份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管,测定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表达水平;剩余2份样本采用3.2%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集,检测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血小板聚集率。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分别行χ2、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冠心病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浆微小核糖核酸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表达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ACS组仍高于SAP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浆微小核糖核酸水平的比较(±s)

表1 各组血浆微小核糖核酸水平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miR-34a miR-96 miR-146a给药前 给药后 t P 给药前 给药后 t P 给药前 给药后 t P对照组 50 50.82±10.65 60.37±12.47 91.67±13.33 SAP组 51 93.55±12.63 78.32±8.12 5.07 <0.05 143.69±20.25 115.66±6.82 5.67 <0.05 164.57±16.28 135.66±5.82 12.62 <0.05 ACS组 45 153.88±18.32 102.36±5.87 13.39 <0.05 233.24±23.74 182.16±12.47 6.88 <0.05 281.45±23.74 192.16±15.36 15.79 <0.05 F 6.34 12.00 5.79 8.13 6.34 17.2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各组血小板活化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D62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CS组血小板聚集率、CD62p表达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ACS组仍高于SAP组(P<0.05)。见表2。

表2 各组血小板聚集率、CD62p表达水平的比较(±s)

表2 各组血小板聚集率、CD62p表达水平的比较(±s)

CD62p表达水平(%)给药前 给药后 t P 给药前 给药后 t P对照组 50 28.62±6.31 1.66±0.32 SAP组 51 52.55±3.84 43.65±3.10 5.98 <0.05 3.43±0.15 2.89±0.12 14.06 <0.05 ACS组 45 72.34±2.66 56.32±5.12 13.88 <0.05 5.77±0.33 4.62±0.24 14.09 <0.05 F 6.32 5.58 12.58 15.35 P<0.05 <0.05<0.05 <0.05组别 例数 血小板聚集率(%)

2.3 冠心病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miR-34a(r=0.914,P=0.007)、miR-146a(r=0.869,P=0.004)、miR-96(r=0.844,P=0.002)的表达量均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miR-34a(r=0.913,P=0.006)、miR-146a(r=0.854,P=0.003)、miR-96(r=0.802,P=0.001)的相对表达量均与CD62p呈正相关。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胸闷等症状,还可引发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及生命。微小核糖核酸是一类碱基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在多种疾病发展或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或监测冠心病病情进展情况,还可以通过调节蛋白编码基因改善心血管病变[4]。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微小核糖核酸在心血管疾病生理或病理反应中的参与作用不断被揭示。血小板活化指标在冠心病预测、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早已被临床研究证实,但血小板活化与微小核糖核酸是否有关联尚未可知。

CD62p主要依赖血小板,且存在于血小板颗粒中,当血小板被激活时,α颗粒与血小板细胞膜融合,使CD62p表达水平迅速提升;血小板聚集率则是表达血小板聚集数。这均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检测指标[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表达水平、血小板聚集率、CD62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表达水平、血小板聚集率、CD62p表达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ACS组仍高于SAP组(P<0.05)。这提示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病情进展情况密切相关,血浆微小核糖核酸可作为冠心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标记物。究其原因,在血小板激活或聚集过程中,大多数受粘附蛋白大量释放,并参与血小板活化,而微小核糖核酸可作用于粘附蛋白的核糖核苷酸,使血小板聚集,并起到调节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有研究[6]指出,大量的miR-96存在于血小板内,当miR-96表达水平发生改变时,血小板活化也随之作出相应改变。miR-34a表达可以增强对巨核细胞分化负向调节基因的抑制作用,进而增加巨核细胞集落数;miR-146a则负责诱导巨核细胞分化增殖,进而促进血小板形成和血小板功能增强[7]。因此,血小板活化与微小核糖核酸有密切联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miR-34a(r=0.914,P=0.007)、miR-146a(r=0.869,P=0.004)、miR-96(r=0.844,P=0.002)的表达量均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miR-34a(r=0.913,P=0.006)、miR-146a(r=0.854,P=0.003)、miR-96(r=0.802,P=0.001)的相对表达量均与CD62p呈正相关。提示冠心病患者微小核糖核酸参与血小板活化反应,其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呈正比,对冠心病发生与恶化具有促进作用。究其原因,冠心病主要发病机制是血管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微小核糖核酸参与血管疾病生成和发展,而血小板活化也是血管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血小板活化、微小核糖核酸表达水平也促进冠心病的进展,故微小核糖核酸与血小板活化呈正比关系。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与血浆微小核糖核酸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微小核糖核酸可参与血小板激活导致冠心病诱发或发展,二者在监测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具有较好的警示作用。

猜你喜欢

活化血浆血小板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