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下的院校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0-04张京杭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OBE理念应用型人才

张京杭

摘要:当下我国正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推行OBE新型教育理念,为培养更多的院校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也为高职护理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OBE理念;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16-002

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护士数量445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3人,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比例8-9人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目前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大力培养护理人才是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院校协同优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缓解目前护理人才供给不能匹配社会需求的现状。遵循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的办学原则,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要以培育优质应用型临床护理人才为目标,基于OBE理念,异能力为导向,致力于追求卓越教育,使教学成果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岗位需求,构建院校协同培养护理应用型人才改革的新思路、新策略。

1.OBE理念的内涵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也被称为成果导向教育,1981年美国学者斯派帝(SpadyW.D.)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中提出了OBE的概念:确立培养目标并展开全面的教学过程,保障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切实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进行,让学生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OBE理念促进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变革和重构,强调产出/成果导向的价值取向、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倡导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的转变。OBE理念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现代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

2.高职护理学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2.1教学形式并未充分结合教学对象特点

高职护理专业是面向各级医疗、预防、康养、养老等机构,培养能够胜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指导与咨询、老年护理等岗位工作的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以教师、教材、知识为核心,由于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很多学生在初入学阶段,对护理学专业知之甚少,更有部分学生选择该专业也并非出于主动,这些情形都必然会对教学带来某种程度的影响。并且,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通常只有短短两年,但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却十分丰富,所以护理学专业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的安排相对更为紧密,一些知识及技能复杂的课程内容,学生接受难度较大。

2.2院校合作不紧密

院校协同是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捷径,医改和教改关联性、互动性很强,必须加强二者协同配合,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紧密衔接。护理专业“2+1”(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医院方面重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学生知识片段化,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3]。院校合作办学,当前国家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框架,院校双方教师对课程标准缺少深入研究和共同探讨,所培养的护理人才不能与快速发展的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2.3反馈及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十分关键。一般来说,传统护理学教学采用的终结性評价,模式化、单一化,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无法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评价模式往往更注重考查认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3]。同时高职护理学专业通常为大班授课,教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及时反馈,即便进行了反馈,也只能简单了事,缺乏对各个问题的全面兼顾,限制了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能力培养。

3.OBE理念下院校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素养缺一不可,知识的学习应该贯穿在技能培养之中,这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OBE教育理念下的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基于医校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在对各级医院及城乡医疗服务机构充分考察和分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对护理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分析,并积极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实现集行业要求、临床需求、学生学习成果、培养目标为一体的合理化教学课程体系,进而更好的强化培养效果。

建立科学化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切实遵循OBE理念,建立“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充分结合护理实际工作的点及任务目标来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而言,利用职业基本认知与素养培养、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职业岗位拓展能力、顶岗实习,进一步改善学习效果。

3.2构建院校协同一体化教学改革

院校双方开展充分的调研,并成立专门团队就培养方案等细节问题展开论证。基于对护理岗位任职要求等及护士职业规划需求的具体考量,将课程具体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轮岗实践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并且在课程的设计上,结合院校双方所具有的优势,最终建立起以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学校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为核心(医院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轮岗实践课程院校共建(院校共建课程)的发展策略。专业基础课程不仅要注重专业基础的夯实,同时也要切实结合护理专业学生未来长期发展,实现教学的前瞻性。激发院校双主体教学改革的动机,通过院校双方联动,提升课程质量,建立更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专业教学规范。充分考虑到临床各科岗位护理工作任务、任职需求及专业能力需求等,并兼顾不断改革的行业标准、日新月异的技术形式,持续健全课程内容;在对专业课程的设计安排上要切实结合实际情况,将医院作为“信息资源库”,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护理案例的收集整理,建立岗位综合技能训练案例库,并融入到教学中,进而强化对学生的培养,提高教学的实践意义。院校联手参照最新行业规范,利用医院真实职场环境,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为手段,工学结合,校医共同合作,以“专业技能项目”为载体,实行“专业导师+专业技能项目+学生团队”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3构建健全的考核体系,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促进学校完善评价机制、教师优化评价措施、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改革战略的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评价指标。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专业素养、专业资格通过率、用人单位满意率等都融入到评价体系中来,建立多元的评价指标系统。在评价的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目标间的差距之上,利用能否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评判学生基本从业能力的最根本条件。在对理论知识的考察中,也可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根據考察内容决定开卷或闭卷等。临床课程的考察一般运用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调研等,旨在评定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进而激发创新潜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评价反馈中善用信息技术,更高效便捷地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问题,并展开动态化观测,通过科学化的分析手段,找到改革的突破点。利用学习反馈强化让学生体验到收获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优化评价体系,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寻正确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院校双赢是协同的重要目标,也是发展的动力。院校协同教学培养一方面能够切实满足医院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让院校联动打造更专业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切实改善临床护士的带教能力、培养水平,进而实现双赢。并且OBE理念的应用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基础护理实训效率,强化护理专业培养成果,输出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本文系中国电子劳动学会2020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立项课题:基于OBE理念下的院校协同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iel2020048

参考文献:

[1]吴丽荣,林婕.以落实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为契机推进高职护理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02):121-124

[2]范国正,曾卓,梁凌洁,吴群雄.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2020,19(10):32-36[3]周玉琴.基于“1.5+1.5”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3,27(3):653-654

[4]郭燕红.加快护理专业发展,提升人民健康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2017(1):6-7

[5]贾金忠,尚少梅.护教协同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07):961-966

[6]王勇.以护理岗位需求理念进行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0(24):74-75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OBE理念应用型人才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疗效评价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