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扬须适时适度

2021-10-02李小琴

科教新报 2021年38期
关键词:萨拉丹尼尔吉他

李小琴

女儿心阳眉飞色舞地谈论着文艺汇演中班级女生的精彩表演,她爸爸不经意中插了一句:“你也可以报名参加表演呀。”

“打住!你是不是想说:你也会边弹吉他边唱歌,你怎么没有报名呢?”心阳噘起嘴,一脸不高兴,“唉,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就不应该和你談学校事情的。”

一场愉快的谈话戛然而止。

在心阳很小时,我们就发现她有些怯场,在公开场合不愿意说话,更别提表演了。于是,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让她不断尝试、勇敢地挑战自己:在学校迎新年活动中,鼓励她报名参加吉他表演;在朗诵比赛中,帮她报名参赛;在独唱比赛中,鼓励她演唱《跟彩虹一起成长》……

每一次比赛,我都能感觉到她的紧张。当她较为出色地完成表演后,我都会毫不掩饰地夸奖她。然而,她并没有变得落落大方、挥洒自如。渐渐地,她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让她主动登台,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和她爸爸就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感到有些无奈,有些遗憾。

其实,我发现在我所教的学生中,也有这样的情况。父母希望孩子大胆,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展示,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兴奋不已,并且毫不吝啬地表达溢美之词。然而,改变却是微乎其微。

对此,我曾自我安慰:“教育是慢的艺术,所以我们要慢慢来。”

最近,阅读了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所著的《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一书,豁然开朗。

书中讲到小姑娘萨拉的故事。四岁半的萨拉优柔寡断,对参加社交和集体活动都很谨慎,缺乏尝试新事物的胆量。一位实习老师积极鼓励她,想要帮助她建立自信。有一天,萨拉的“自信突然冒了出来,就像丁香花长出了花蕾”。她跳上操场上一座三米长的“桥”——几年前倒地的一棵大树,就像别的孩子一样,从这头走到了那一头。实习老师在旁边一直注视着她,等她一下来,老师就为她喝彩:“萨拉,非常好,你做得好极了,你是最棒的!”老师还兴奋得跳起来,挥舞着手臂。萨拉害羞地看着老师,脸上有淡淡的笑容。但接下来的几周,萨拉并不愿意再次从这座“桥”上走过。

丹尼尔·西格尔在这个案例的最后写道:“对她来说,再在上面走一次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气。”

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认为,实习老师对萨拉的表现持肯定态度,但是她没有和萨拉的感受达到协调。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萨拉在这次经历中已经拿出了十足的勇气,冒了很大的风险,老师的评价太过夸张,并没有起到鼓励萨拉的作用,使她能够回去再冒险走一次。

猜你喜欢

萨拉丹尼尔吉他
信猫萨拉的小纸条
我的吉他之路
萨拉的烦恼
生命太短,没时间讨厌你(上)
自己做吉他
Vikor methods basic in risk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in Yemen
复制人生
住在天使的隔壁
自己做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