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渗透

2021-09-30朱嘉仪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

朱嘉仪

【摘要】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也是促使孩子健康长大的重要路径。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根据孩子的生活方式,充分寻找幼儿生活中的原始文化,在游戏中孩子让自然接触。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游戏一直都是孩了们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锻炼给予了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陶行知启蒙

一、陶行知名言在幼儿教育中的表现

(一)依据幼儿的天性来选取不同教育模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一些孩子性格比较安静,比较喜爱安安静静的授课模式,一些孩子就比较好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更容易学到新的东西,另有一些孩子脑子会有奇怪的想法,问答式的教育更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能力。依据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要打开孩子的脑子与双手等,重点的目标就是顺从孩子的想法,依据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在快乐的成长的过程中来达到教育的目标。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式教育的使用

在现代的幼儿园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相比于传统的唱歌、舞蹈,现代的游戏多了生动和有趣,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幼儿老师运用通过运用这些游戏来带领孩子,让孩子在享受游戏带来的趣味同时来学到知识。依据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想要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就必须释放孩子的天性,恰恰游戏是最简单的打开孩子内心的手段,这样可以将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因此说,幼儿教育中游戏式教育模式的使用是对陶行知先生教育名言在幼儿讲课中的最好表现。

二、发现利用游戏材料践行陶行知教育理念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普通要求等都应该有利于激励、支持幼儿的游戏与各类寻找活动,有助于激励、支持幼儿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游戏材料许多都是现成的、塑料的,很受老师与孩子们的喜爱。但是这些现成的资源并不能激励孩子们思维的活跃发展,这样也很浪费钱,我们可以完全运用大自然的各类资源,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很多的资源。

在随处可以见到的大自然中,可以选取一些干净、安全、合适、零成本、没有污染的材料来进行使用,如石头、小花、树枝、树叶等,孩了们把石头当作鸡蛋、小花当成太阳,小树枝当成竹子、小叶子当成小蝌蚪……这是一个多么充满有趣的游戏啊!

我们还鼓励孩子们收一些旧的材料放入游戏中,在我 们过去设立的“玩具店” 的游戏中,孩了们与父母一起使用纸盒、塑料瓶等废弃东西制作成火车、花篮等玩的东西,都受到良好的效果,在游戏中间,孩了们也很爱惜这些自己制作的玩具,改掉了那些乱人乱放的不良习惯,孩了们在和父母一块制作玩具的活动中增进了感情。所以,开发平常生活中藏着的丰富游戏材料,需要教师和幼儿,包括家长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开发和利用,要完全利用周围的事物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孩子们游戏的材料。

三、 根据幼儿需求生成并深化游戏内容

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那么我们如何创设角色游戏的内容或主题,以便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体验生活,习得经验,并由此产生自发的游戏需求,众所周知,游戏其实是一种自愿自发的活动,只有激发起幼儿发自内心的游戏需求,游戏教学的效果才真正得以实现。下面我们以“捞玩具”的游戏尝试说明游戏内容的生成和深化。

第一次“捞玩具”游戏完全是幼儿的自发自由的游戏,幼儿在水池边玩水,此时幼儿产生第一个需求:想下去玩,教师满足了幼儿的愿望;于是第二次的时候,幼儿穿雨靴下水玩,感知到了水的阻力、温度和深浅等,此时正好有人的玩具落入水中,一男幼儿主动帮忙捡起,得到教师表扬,其他幼儿纷纷表示自己也能捞起来,也愿意帮助其他人;于是第三次的水池捞玩具游戏开始,最初教师只投放了两种玩具,幼儿一会就捞完了,纷纷表示不过瘾,即幼儿此刻产生了在游戏中获得挑战的需求;第四次水池捞玩具游戏,升级难度,教师投放6种难度不同的玩具,且投放一种捞玩具工具,此时幼儿尝试过后发现,有的玩具很好打捞,有的玩具用铁钩怎么也捞不起来,由此产生了问题解决的需求;第五次捞玩具游戏,教师让幼儿自己商量选哪些工具作为打捞工具,玩具不变,幼儿开始自选工具,一一尝试,有幼儿发现其他班级的渔网很好用,但害羞不好意思去借,此时幼儿产生社交需求;第六次捞玩具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才能捞起全部玩具、如何跟其他班级借渔网,且教师改变了游戏场地,放干了水池的水,这给幼儿带来了新的游戏体验:可以用工具舀玩具,幼儿由此体验到玩具类型不同,打捞难度不同,比如球類比较光滑,不好打捞,只能用渔网;第七次捞玩具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并给玩具打捞难度评分。

四、 引导幼儿开展适当的游戏讨论和评价

游戏讨论应当贯穿于游戏始终,游戏不是幼儿嘻嘻哈哈结束了就结束了,而是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没有教育目的角色游戏是不成功的。比如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来讨论自己的游戏计划,比如想和谁一块游戏,想扮演什么角色等等,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机会,通过引导幼儿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其逻辑能力、计划性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游戏结束后也可以引导建构类似的游戏讨论,结束后的讨论应围绕幼儿在游戏中的发现与问题来进行,比如捞玩具的游戏,幼儿会发现水是有力量的、什么工具是最有效的等等,诸如此类生活经验的获得,势必离不开教师引导构建的讨论。

五、结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将首要的位置留给了健康,3岁儿童正处于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十分重要的阶段 ,是孩子身体发育、能力发展非常快的阶段,《纲要》 中写到:“幼儿园要举办丰富多彩的和课外活动与体育活动,养成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爱好与习惯,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这也是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潘菲.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5) :321~322.

[2]印罗观.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4):238~240.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
爱“上”幼儿园
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第八章 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