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理论下的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具体优化策略

2021-09-30李宜勇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策略

【摘要】随着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实践的推进,针对性具体政策的缺失、学校盲目跟进、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等现实问题困扰各方参与者,其重要原因是参与各方缺乏行之有效的协同配合机制。使用“协同理论”分析技师学院产教融合机制的外、内部影响因素,验证了产教融合引入“协同理论”的必要性,并提出“资源互补”、“协同部署”的具体优化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  协同  策略

“协同理论”将研究对象分为诸多个相互制约、影响的子系统,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逐步形成共同作用、发展、促进的效果。这一过程中子系统之间的支配机制,反馈机制,协同效应机制能使子系统之间形成有效的外部影响和内部驱动力,进而产生大于各子系统叠加的整体效应。将“协同理论”运用到技师学院产教融合机制及策略研究中协调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关系,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产生整体效应。

一、技师学院产教融合的协同特征

“协同理论”强调各个子系统之间发挥协同效应共同实现总目标的同时,每个子系统目标也能得以实现。技师学院产教融合机制的建立是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三方协同合作参与,共同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结果。

第一,“协同理论”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各个子系统需要有共同目标。技师学院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具有较强的目标性,政府需要推动整个教育系统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在产业升级中获得利益,学校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者出发点可能不一致,但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很好的将三者联系起来形成共同目标。因此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参与主体在政策、信息、资源等方面可以形成协同合作机制,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共同目标的实现,才能各自利益最大化。

第二,“协同理论”强调整体系统的开放性,通过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资源换换来实现内部子系统目标的实现。技师学院的产教融合建设受到政府政策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企业需求影响一定要是一个开放系统。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产教融合政策和实施路径也需要随之做出调整,以适应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资源方面的沟通交流与协调。

第三,“协同理论”是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同共同发展推动,从而整个系统的发展实现整体功能的提升。这一过程中的实现,不是子系统作用的简单叠加,而是相互作用、影响产生的共同作用。技师学院产教融合由多方参与主体构成,每个参与主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子系统,他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协同特征。通过子系统的协同作用促进产教融合整體发展的同时,产教融合也会推动子系统各自目标的实现,取得协同发展的整体效果。

二、产教融合引入“协同理论”的必要性

技师学院产教融合是涉及多元素、多主体的复杂系统,其发展受到内部、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影响。首先,政府虽然制定了诸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宏观政策,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使当前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理论、实施路径中阻碍重重,致使试错几率较大。其次,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参与方,对具体参与产教融合实施的动力并不足。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和学生培养周期比较长的矛盾,企业短期利益难以保证;同时,即使参与学生的培养,学生也不一定留在企业,投入得不到保证,没有相关补偿激励机制,存在较大风险。最后,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并不是实训实习的简单叠加,而是要通过共同目标进行全方位、领域的融合发展。然而学校在这方面的准备和融合深度均不足,科研能力、办学理念等方面与政府、企业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无法吸引企业参与合作,难以取得协同共赢,不利于产教融合的推进。

产教融合的整体发展需要“协同理论”整合学校与政府企业等外部因素的协同关系。运用“协同理论”客观合理的评判外部因素对技师学院产教融合的影响,最大可能利用外部有效资源,有效利用发挥外部影响因素,抓住外部发展机遇,可以制定合适的产教融合发展策略。同时“协同理论”的动态性特点能扩展学校视野,避免故步自封,有助于学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外部因素,及时调整措施手段,完善技师学院产教融合的发展,合理调整协同结构,促进产教融合外部因素的协同发展。

“协同理论”还可以推动学校内部结构有序化,获得最佳协同效应。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内部也需要各要素的协同发展。如果技师学院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无法与外部因素产生相互协同机制,将会陷入当前的困局之中,盲目推进,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产教融合系统。通过“协同理论”分析技师学院内部各个子系统的作用和关系,能有效协调子系统的外部发展,也能推动内部结构有序化,取得良好融合效果。

三、基于“协同理论”的产教融合具体优化策略

1、由“单向索取”到“资源互补”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平台构建。技师学院产教融合的发展的立足点是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发展,这是一个多方参与的互动系统,各参与方都影响和作用技师学院产教融合的发展。如果一味的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忽略其他参与方的利益,产教融合在实践中的得到发展可行性较小。利用外部有利环境条件取得一定发展成果的同时,综合考量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外部发展因素,与外部协同发展形成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学校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目标相协同,共同建立互享互惠的资源平台,形成协同发展机制。

首先,政府在国家宏观调控正在指导下发挥引领调控作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发展程度制定中微观层面的产教融合策略措施,协助技师学院与相关企业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给予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和特定成果奖励以及专项资金激励等政策措施,为产教融合建设提供具体、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其次,短期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现实的、可量化利润受到影响,但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出发,持续稳定有效的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参与企业自身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企业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积极参与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发展还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不仅提升自身实力,还能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和教育的正面形象,形成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因此,企业也需要转换思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用校企合作打造品牌效应,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教育建设。

最后,行业协会作为相关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参与者、制定者。对行业发展的趋势把握、企业技术水平、人才需求以及资源有很深的了解。技师学院產教融合的发展加强行业协会的联系,不仅能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第三方评价作用,更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增加能拓宽与政府、企业沟通渠道,为技师学院产教融合的发展争取更多有利条件,保证沟通运行的通畅。

2、由“管理部署”到“协同发展”推动技师学院协同深度融合。第一,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应立足于区域发展特色,增强外部环境条件联系,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找准区域发展定位,与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紧密联系,逐步形成多种形式、多种领域、多种层次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多种模式推进产教融合的发展。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互动平台将产教融合阶段性成果反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推动技师学院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条件的协同发展。

第二,技师学院要提高自身科研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是吸引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优势。技师学院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院校,应切实落实激励政策,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使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否则将会成为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地,使学校在产教融合的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学校教育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环节,技师学院也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发展要求,发挥专业课程设置相对灵活、教学内容切近实践的特点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产教融合机制内形成企业向学校传递市场需求变化、人力资源、培训信息,学校通过不同教学方式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企业进行反馈的良性循环。

第三,技师学院还应发挥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职责,主动承担企业、行业、政府的职工培训。充分利用师资、场地、教学设备等资源,吸引企业重视职工培训,促进企业学校间的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逐步影响和推动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和积极性。

总之,“协同理论”对于解决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具有可借鉴价值,既能通过协同外部因素,抓住企业行业发展机遇,实现资源互补共赢发展;又可以推动学校内部的协同发展,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利用“协同理论”协同技师学院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外、内部因素,并由此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为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徐畅,解旭东.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

[2]邵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

[3]王保宇.深化产教融合:协同主体及影响因素[J].职业技术教育,2018

[4]刘任熊.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有效运行机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研究明[J].职业技术教育,2017

基金项目: 2021年浙江省技工院校教学业务课题:“协同理论下的技师学院产教融合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02025,主持人:李宜勇

作者简介:李宜勇(1982年-),男,汉,山东五莲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商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协同策略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Passage Four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