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的实践探讨

2021-09-30李小燕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践措施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李小燕

【摘要】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经过历史的沉淀,艺术价值以及文学价值不可估量,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由于高中生的认知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在对一些内容复杂的长篇幅古诗文阅读过程中具有一定困难,再加上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感觉非常枯燥,毫无兴趣可言,因此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本文就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的实践措施展开了深入探讨,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实践措施

前言:中国是一个传承了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因此,学习古诗文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开阔他们的眼界,自身的文化涵养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对民族文化充满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古诗文的学习在高中阶段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其中的意思,将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借助群文阅读,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学习能力也随之增强。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展开群文阅读

在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他们在拘谨的环境下,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效果將会是事倍功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主动去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构,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的探究和交流。

比如在学习《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这一组古诗文时,《归园田居》讲述的是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后的惬意,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李白对于自己梦境的描写,其中运用了非常大胆的夸张手法。《登高》写的是秋天江边的寂寥景色,借此感叹自己的年老多病、穷苦潦倒。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独到的见解。然后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文本展开分析和思考,说出自己的观点。就以《梦游天姥吟留别》来看,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分析,得知这首诗表面看似是对梦境的描写,但是其中蕴含了作者不畏权贵、愤世嫉俗、追求自由的强烈心情,尤其是在古诗末尾能够体现出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感、写作技巧、主题三个方面对这三个作品进行赏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充分理解这些古诗的意思,而且对于其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能实现整体上的把握。不仅如此,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二、利用审美的培养,构建群文阅读

古诗文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审美价值。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古诗文群文阅读,并在此过程中,对他们提出相关的要求,特别是要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1]。

在对古诗文进行群文阅读时,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着手,针对不同的作品,发现其中的美学价值,比如可以从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开阔的审美视野。比如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以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展开,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指导意见。其中有的学生阅读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他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无故被贬感到非常生气,虽然与《将进酒》不尽相同,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都能体现出作者的抑郁不得志。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对比,比如格式、情境等,感受其中的美,从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三、利用思维的发展,实现群文阅读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变得灵活敏捷,而且更具深刻性和批判性,实现了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在选定议题时,必须要选择具有挑战性且设置一定的难度梯度,以此来引发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思考,从而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最终可以用语言准确的表述出来,实现自身思维品质的提升[2]。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议题的筛选。

比如在统编版高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单元中,分别是从《墨子》、《庄子》、《老子》、《孟子》等里面选取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材编辑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个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这些内容,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经过分析可以知道,这些内容表达的都是作者本人对于国家治理的态度,将其放在一个单元,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上述方式,学生对多篇材料进行群文阅读并比较,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而且通过发现多个阅读文本的表达方式以及表现手法的区别和相同之处,学生的思考会更具有深度,思维品质相应的得到有效提升。

四、借助文化传承,进行群文阅读

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传承并发扬出去[3]。《意见》明确提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更是广大人民的精神支柱。文化自信才是支持我们走向远方的最主要力量。”因此,教师可以围绕生命价值,青春梦想、爱国情怀等话题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可以以“爱国”为主题,让学生自行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春望》、《示儿》等古诗词,了解作者是如何将爱国之情抒发出来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通过追溯历史事件和人物来表达情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通过梦境来表达爱国之情;《春望》则是对当时的战火连天进行了深入描写;《示儿》通过作者自己对儿子的嘱咐来抒写情感。以上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手法,而且通过古诗文中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引发他们自己的感情,爱国之情更加强烈。

结束语

总之,随着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单篇阅读方式已经逐渐被其他的阅读方式所取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群文阅读。同时阅读多文本,符合当下网络时代的阅读特点,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时更加便捷,而且阅读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语文课堂回归阅读本源,他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效果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旭,唐瑛.浅析中学群文阅读课的选文误区及角度——以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21(25):54-56+60.

[2]郎秋叶.语文核心素养下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1):190-193.

[3]李潇杰. 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D].西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实践措施群文阅读核心素养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论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