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2021-09-30罗伟杰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罗伟杰

【摘要】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情感教育创新,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探索情感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自觉融入教育体系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保证情感教育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探索研究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将情感教学融入到其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情感教育的影响下,可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对于这一阶段的教学来说,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加之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情感方面也在逐渐丰富,情绪变化相对较大,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等。但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有着人文性的特点,不仅可以解决好学生的情感问题,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应用情感教育模式开展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学习体系,通过利用新媒体、合作模式、实践模式进行教育创新,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则更多地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满足教育改革的客观发展需求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注重知识上的讲述,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并不高。但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在三维目标的影响下,也逐渐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中教师就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突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同时还要在加强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来关注到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发展,增强学生的体验,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特征

(一)共鸣

当我们在评价一篇文章的时候,好与坏的依据往往是从文章是否能够感化人、打动人、激发人心等等方面的作用来进行评价。而这些依据的往往需要学生与课文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语文情感教育的共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的一种情感上的感同身受,例如,朱德的《我的母親》,这篇课文并没有太多的华丽词汇,但是字里行间却充满着真情。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做母亲的伟大与不容易,让我们也为之动容,产生情感共鸣。

(二)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就是要不露声色、不留痕迹,含蓄的方式往往是将一些情感寄托在事物当中,当读者慢慢的品味课文时才会感同身受。初中语文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含蓄通常都隐藏在课文的文字、意象、技巧之中,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词汇也能够将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例如,《次北固山下》,文中所提到的“乡书”、“大雁”等等词语能够充分体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能够从侧面描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三)导向

导向,即引导,这是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深入了解课文的本意,体会作者的用意,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初中语文的学习是关乎其存在感、幸福感的重要方面,也是他们迈向未来生活的基石。例如,在学习《我爱这土地》这篇课文时,它以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幸福感。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通过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还要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力和是非价值观,使得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养成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辨识力和领悟力,从而带入到语文教材赏析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什么是人性美,什么是民俗美,寓教于乐,使得古诗词读起来更亲切,更易理解,通过品读鉴赏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达成共识。教师应营造适合的气氛,引导学生投入到知识的海洋,畅悟其中的精彩。

(二)利用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

带入情感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语境,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朗读等方式来加强训练,培养情感,养成良好习惯,更容易记忆,并且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扩大知识面,提高领悟力。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领读,边读边讲,能够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诵读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记忆,有了朗读理解的铺垫,背诵也就更容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

(三)寻找师生心灵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情感

由于初中生处于自我认知形成,对外界事物乐于做出评判的阶段,因此,对与教师的关系也存在自己的认知,如果教师处理不好情感沟通问题,就会造成学生的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拒绝交流的可怕后果。老师的言行是学生效仿的典范,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而不同的老师,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更能带动学生,影响学生。一个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亲和力、责任心以及言传身教的能力,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会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融入感情,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感悟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应尽量多学会换位思考,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考方式,在采取教学方法时,应尽量采用更为学生所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情感表达。

(四)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应是一个开放、并包的过程,允许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如果仅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课堂模式僵化,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将无多大益处。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投入自己的情感,揣摩学生的心理,潜心研究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授课。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情感丰富,对于知识点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教师能够从旁加以引导,那么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能够得到释放,丰富其想象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来说意义深远,尤其是课改的推动,使得情感教育重新被提上日程,新时代的情感教育应大显异彩,发挥其作用,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杰.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22).

[2]许双柱.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思路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