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陷政治危机,突尼斯怎么了

2021-09-30李竞强

世界知识 2021年17期
关键词:赛义德突尼斯总理

李竞强

2021年7月25日,突尼斯总统凯斯·赛义德(中)宣布,根据宪法相关条款,解除总理迈希希职务,并暂停议会活动。

2010年底,由突尼斯小贩布瓦吉吉自焚引发的街头革命使突尼斯政局突变。2011年1月14日,掌权突尼斯23年的强人总统本·阿里被迫辞职。这场由国家发展不平衡和粗暴执法引发的骚乱随后外溢至其他中东国家并引发大规模动荡,美西方称之为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此后十余年,不论其他中东国家如何动荡,突尼斯都大体保持稳定,因而被西方认为是“阿拉伯之春”的“模范国家”。截至2020年,突尼斯已颁布新宪法,完成两次全国大选,并扛住了国内激进力量的挑战,一切似乎都在向好发展。然而,2021年7月25日,在突尼斯迎来第64个“共和国日”之时,总统凯斯·赛义德忽然宣布暂停议会,解除总理迈希希职务,同时取消议员豁免权。由于事出突然,让人们不禁要问,被西方视作“模板”的突尼斯到底怎么了?

政治制度选择失当

本·阿里政权被推翻后,在美西方描绘的“美好图景”下,突尼斯开始寻求政治制度的“民主转型”。为避免“腐败与专制”,在制宪阶段,议员们倾向于建立议会制政府,将权力从总统手中转移到议会。但因部分政治势力提出反对,突尼斯新宪法在制度设计方面采取了折中办法——确立半总统制为国家政治制度。在该制度下,总统作为国家元首,经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掌管外交和国防;总理由议会第一大党提名,总统任命,全面负责政府各项工作。

表面上看,該制度是突尼斯政治转型的重要成果,有利于体现人民意愿、落实人民权益。但就该制度实际运行状况看,突尼斯未获其利,反受其弊。2011年至2015年,时任总统马尔祖基由于较为弱势,在新制度下和总理维持了较为融洽的关系。但2015年以来,不论是前总统埃塞卜西还是现总统赛义德都与任内总理产生了激烈争执。强势总统由于制度设计无法兑现其竞选诺言,而议会支持的总理往往受到总统和政党制约无法放开手脚。在半总统制下,突尼斯先后产生的十届政府都没能完成其政治使命。随着此次政治危机的爆发,突尼斯政治制度的重新规划或将被提上日程。

经济滑坡,民生困苦

经济持续滑坡、民生困苦是导致突尼斯此次政治危机的重要背景。2011年,突尼斯民众之所以冲破重重阻碍,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关键原因便是经济衰退导致民生艰难。人们曾对变革满怀憧憬,认为推翻腐败的本·阿里政权就可改变局面,然而事与愿违。在过去十年中,突尼斯经济一直未见好转。从失业率看,突尼斯失业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青年人失业超过三成,大多数人只能艰难维持生计。从经济增长率看,仅2017年与2018年经济增长率超过2%,2012年与2020年甚至出现负增长,特别是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的负增长率高达9%。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看,与2010年相比,2020年突尼斯GDP蒸发约65亿美元;人均GDP从2014年峰值的4408.33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3983.94美元。从外债看,突尼斯外债占GDP比例从2010年的39.2%一路飙升至2018年的86.9%。2021年,突尼斯经济也未如预期反弹,反而进一步恶化。

经济长期疲软导致突尼斯民生维艰,民众政治冷漠。过去十年中,突尼斯的通货膨胀率长期保持高位,失业率甚至超过本·阿里时期。青年群体因此普遍变得政治冷漠,不再相信政治人物。作为结果,2019年,突尼斯民众投票选择了毫无政治经验的大学教授凯斯·赛义德作为新总统,而主要政党伊斯兰复兴运动和呼声党的支持率大幅下滑。部分绝望的突尼斯青年甚至还铤而走险,加入极端组织。

改革脱离民众需求

面对2010年以来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突尼斯也在进行改革,探索发展道路,但受国内外各方力量掣肘,举步维艰。突尼斯经济体量小,国内储备难以支撑改革的经济需要,因此大量引入外部贷款或赠款。西方国家作为突尼斯的经济伙伴,曾在巴黎组织“突尼斯之友”为其募捐,但所获不多。海湾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伸出援手,但由于捐款未全部用于经济建设,援助效果并不明显。相比而言,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贷款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部分改善了突尼斯外汇储备探底的困境。因此,突尼斯的经济改革主要是在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支持的新自由主义框架内进行,这既可以保证西方国家经济利益,也可使突尼斯的政治变革保持在西方设定的轨道。

但是,新自由主义改革方案脱离民众需求,触及各方利益,难以推开。在经济复苏乏力、外汇短缺、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的情况下,进一步削减政府预算、降低福利水平很难争取到民众支持。与此同时,突尼斯经济改革触及许多既得利益者阶层,作为中产阶层代表的突尼斯总工会就曾多次否决政府以降低福利、紧缩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而曾经的高收入商业人群由于难以信任新政权,投资意愿较弱。低收入人群希望彻底改变现状,但也不能接受削减各项福利。所以,突尼斯经济改革方案由于各方利益纠葛始终未能出台。

疫情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2020年的新冠疫情来势迅猛,成为压垮突尼斯的“最后一根稻草”。截至2021年7月底,在突尼斯1200万人口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60万人,死亡病例超过2万。在这种背景下,突尼斯首都与各大城市接连爆发群众示威游行,要求解散政府,总理下台。最终在7月25日,赛义德总统援引宪法第80条,采取了坚决措施。

突尼斯此次政治危机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能否扭转局面取决于以下三方面:首先,国内各派能否团结一致,特别是突尼斯世俗和伊斯兰两大政治力量能否摈弃政党恶斗的积习非常关键。领导力量团结一致才可能带领突尼斯重回正轨,攻坚克难。其次,西方国家能否切实提供更多支持。此次政治危机后,美、法、德等西方国家都较为克制,原因在于赛义德总统的举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责任担当,西方国家若过度干预反而会激起民愤。但西方国家若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需提供实质性援助。最后,阿拉伯国家的资金支持是突尼斯暂时缓解困境的重要支撑。8月1日,赛义德曾表示一些阿拉伯国家将提供资金支持,帮助突尼斯渡过难关。若果真如此,突尼斯起码可以缓解一时困难,同时为其探索改革道路留下空间。

(作者为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赛义德突尼斯总理
新总理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赛义德德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