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阅读,我们这样做

2021-09-29龚健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活动开展数学阅读综合素养

龚健

【关键词】数学阅读 活动开展 综合素养

说起阅读,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语文阅读。的确,语文阅读活动易于开展,有书可找,有书可读,从课内到课外,从故事到童话、从长篇小说到短篇小说,应有尽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阅读能力,在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中,数学阅读也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能力,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加强学生数学阅读已成为必然。就如何开展数学阅读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素养的提升,我校从营造氛围、物质保障、时间保证、阅读方法、丰富活动、激励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阵地宣传,为“数学阅读活动”营造浓郁氛围

学期初,我校利用升旗仪式,举行“师生共赴数学盛宴,共享精神大餐”的数学阅读活动方案的主题宣讲,同时利用教学走廊、板报等宣传阵地使全体学生明确数学阅读活动的目的、意义。我校定期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数学阅读活动方案策划会议,在会上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研究措施。各备课组讨论制订各年级数学阅读活动方案,各班数学教师组织设计数学阅读活动的专题板报,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介绍阅读方法,力求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建立立体图书网络,为“数学阅读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1.学校激活图书室

学校在现有图书资源的基础上购置了《数学演义》《马小跳玩数学》《魔法数学》《数学的奥秘》等数学课外读物,每天中午阅读时间图书室对学生开放,数学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去图书室开展阅读活动。

2.班级建立图书角

各班的图书角里,除了推荐书目如低年级的《李毓佩数学童话集》《数学绘本·时间的故事》,中年级的《李毓佩数学故事集》《教你学数学》,高年级的《李毓佩数学历险记》《生活的数学》等,学生还自己购买捐献了许多数学课外读物,如《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小灵通》《快乐学数学》《学习方法报》《小学生学习报》等。

3.依托网络资源,为学生查阅数学资料提供平台

阅读课上,教师们搜索网络上相关的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儿歌等内容让孩子们品读,课外,学生自主收集查阅,或准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资料,或制作电脑阅读推荐海报等,孩子们在此过程中习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学习能力、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阅读课”进课表,为“数学阅读活动”提供时间保证

要切实把学生的阅读活动落到实处,必须为学生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我校每周一、周四12:40~13:10为数学阅读专用时间,另外各年级还专门开设了数学阅读课。数学阅读课有导读、有分享、有评论,并且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同时每人设“数学阅读”记录卡,阅读记录卡的栏目包括:书名、阅读内容、内容简介、信息問题整理、读后感、推荐语等。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心得记录,每周每班评选出三份优秀记录。在数学阅读时间,数学教师与学生一起静静地阅读,或提供阅读要领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或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或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同时学校组织教师编写数学阅读课教材,如低年级的“数学绘本”、中年级的“数学万花筒”、高年级的“数学实践”等,教导处定期对每位教师的阅读课备课和执行情况进行调研。

四、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为“数学阅读活动”提供智力支持

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充分拓展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因此,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尤其关键。其一,编拟阅读要领,让学生根据阅读要领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阅读,以达到阅读内容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的目的。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你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而应该是你们发现了什么,怎么解决,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重点的地方圈圈画画,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交流分享时,可向老师、同学提出疑问,取长补短,合作共赢,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其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新旧知识、比较同类题目,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四,在学生阅读后及时反馈评价,教师点评,同伴互评,批注、评价同伴的作品,以提问、补充、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其五,坚持课堂内外阅读相结合,学以致用,把阅读习得的思想方法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去。同时,在阅读中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阅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数学阅读活动”提供动力支撑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以唤起学生阅读的源动力,是开展“数学阅读活动”的有力支撑。教师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传播“21天数学阅读行动”计划,激发学生的兴趣动力,定期组织活动,如:一年级“数学绘本我来讲”活动,二年级数学故事演讲比赛、数学格言大比拼活动,三、四年级画数学幽默连环画比赛,五年级生活数学讨论会活动,三到六年级数学科普论文比赛,三到六年级“数学专题小报”制作比赛,各年级的“数学读书捉虫题”演讲。另外,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密不可分,教师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密切合作,坚持亲子共读,期末进行亲子共读情景剧表演。每学期每班出一期有关数学读书读报专刊,刊登学生的阅读故事,分享阅读收获。

六、评价检测多样化。为“数学阅读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尤其是数学阅读习惯,因此,评价检测激励机制显得尤其重要。其一,教师注重在数学课堂上激励,随时渗透趣味数学、数学背景历史、数学家故事等,如祖冲之1400多年之前就算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八岁的高斯发现的数学定律;介绍古代的数学巨作《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书》等;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典故,如韩信点兵、孙子巧解、鸡兔同笼,介绍当今数学的伟大发现或猜想,包括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等。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数学知识,更激发学生课外对相关数学知识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进行知识拓展与延伸。其二,教师对数学阅读的评价绝不仅仅是知识考查,更应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及数学素养的提升,看到数学的阅读价值。教师关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将学生反映出来的这些情况作为评价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否提升的重要方面。同时期末评选出“数学阅读之星”“思维之星”“数学大王”等,在升旗仪式上颁奖。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数学阅读活动已见成效,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对数学阅读进行研究总结,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活动开展数学阅读综合素养
“活动线”引导化学高效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基于科技场馆开展科普活动的相关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数”山有路“读”为径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农村小学“主题教研”方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