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观察的建构区材料调整策略

2021-09-28周小丽

求知导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策略

周小丽

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而园区中材料的投放会直接影响游戏活动开展的质量,如何科学地投放游戏材料,一直是幼儿教师思考的问题。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材料的种类、数量都影响着游戏开展的好与坏,科学地投放建构材料对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江苏省海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大班组以建构材料的投放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沙龙研讨、案例分析、反思调整等方法探析大班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情况,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建构材料;游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1-0077-02

引言

在我园年级组决定研究建构区的游戏材料投放时,大班组许多教师纷纷提出问题:班级材料不够。不够?哪方面不够,是数量还是种类?缺多少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各园部的大班发放调查表,进行了以下调查:班级建构区材料的来源、数量,建构区材料的更新时间,材料投放的依据、目的,幼儿是否争抢等。

一、寻根——梳理问题  共研方案

结合调查表分析,我们发现建构材料的投放存在以下问题。

(一)建构材料种类单一、数目少

如有几个班级的清水积木因长时间的损耗,没有及时添置,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基础块积木和几块其他形状的积木,远远达不到幼儿建构的需求。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的辅助材料种类较单一,都是奶粉罐和薯片桶。

(二)建构材料更新不及时

有的班级建构材料陈旧,材料从小班用到大班,几乎没有更新。

(三)建构材料投放无层次,摆放凌乱

有的班级只是根据现有材料进行投放,没有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核心材料、辅助材料的分类等。建构区标记不明显,不方便幼儿收拾整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计划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建构游戏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理论为指引,提供《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点燃孩子的创意火花——台中市爱弥儿幼儿园活动实际及解析》等书为共读书目,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以沉浸式教研为抓手,班级轮流观摩,现场提问解惑。

二、优化——扩大空间  充实材料

(一)建构区地盘加一加

在我园第一次进行年级组观摩研讨时,许多教师提出建构区地方小、积木易碰倒、作品没地方保存等问题。众所周知,建构区应设置得比其他区域大,让幼儿有自由创作和发挥的空间,但多大为宜呢?有标准吗?《點燃孩子的创意火花——台中市爱弥儿幼儿园活动实际及解析》一书从建构区创设的位置、积木柜的规划、预留通道的距离进行了说明。

有了方向,就有了行动的动力,各班开启了建构区变大的调整。有的班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就利用宽阔的走廊设置可以保留作品的建构区;有的班级将限制面积的地毯撤除,移开床铺,扩大了搭建的场地;还有的班级将幼儿不太玩的角色游戏区拆除合并成建构区,并增加多个开放式柜子便于收纳整理材料。

调整后的建构区优点十分明显,有了宽敞的空间。这样幼儿才能进行自由的想象,才能创作富有灵性、有艺术性、有故事的作品。

(二)主体材料加一加

足够的材料是建构区能否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如果材料不足将会导致幼儿的创意无从发挥。为了解决该 问题,首先,我们清点各园部、各班级现有的建构材料,列出材料清单,然后再重新进行分配。如有两个班级都有数量不多的清水积木,就将材料合并至走廊,让各班幼儿轮流玩。另外,户外有碳化积木,有的班级还投入了大小不同的雪花片、水管积木、乐高等。不同的建构材料有不同的价值,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用多样的材料进行多元的创作。

(三)读写角里加一加

大班幼儿可以在建构区进行读写活动,如设计自己的建构计划、记录使用材料的种类等。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做设计师,为自己搭建的作品命名、制作标牌,并张贴在作品上。这不仅有利于搭建作品的保留,也方便其他组的幼儿来建构区了解该作品的搭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或举一反三。幼儿可以将每一次设计的图纸收集起来,整理成建构日记,记录建构经历,并签上合作伙伴的名字,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冯晓霞提出:“尽管幼儿的自由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带有不易预测性(受活动主题的兴趣、动机经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它仍然会受到情境与材料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调整环境,给幼儿自由、开放的空间,以期幼儿更好地游戏学习。

三、投放——基于幼儿,灵活增减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适当的材料能引发幼儿自主进行游戏的兴趣和愿望。主体材料有了,辅助材料也收集了,一次性投放完这些材料是否就一劳永逸了呢?答案肯定不是。之后要做哪些调整?如何调整?笔者将分享几个我园建构区材料投放的增减案例。

(一)适时增加低结构材料

案例1:城市高架桥

“城市高架桥”主题建构活动开始进行第三次尝试,幼儿合作搭建的“高架桥”已经初具雏形。四名幼儿手拿单元积木沿着长方体木板滑过,开始玩“开车”游戏,很快“高架桥”又塌了。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增加了红绿灯积木和由三角形积木制作的“马路隔离带”,可“高架桥”还是塌了。

游戏结束后幼儿进行分享谈话:“为什么我们的桥有了红绿灯和隔离带之后还是会发生坍塌?”“因为中间的三角形太大了,我们根本不好开。”“木板太小了,而且路上也没有箭头。”老师顺势引导:“那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讨论一会儿后提出自己的建议:用胶水粘住吸管做隔离带;用黏土搓成长条当作隔离带;用记号笔画出隔离带;剪纸条粘贴成隔离带。由此,教师提供了幼儿需要的多种低结构辅助材料供幼儿尝试探索。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游戏策略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