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时期中央工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及科学性探析

2021-09-28王瑶

理论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西柏坡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

王瑶

关键词:西柏坡;中央工委;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D231;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030 — 03

一、西柏坡时期中央工委产生的历史背景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经过长达八个月的英勇奋战,歼灭国民党军队71万余人,同时宣告了蒋介石“三到六个月灭亡中共”的计划破产。全面进攻的失利迫使蒋介石不得不集中兵力进行重点突破,于是蒋介石调集七十万部队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面对这次重大危机,中共中央立即做出了撤离延安但留在陕北的决议,并在转战陕北的途中——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了枣林沟会议,做出了中央一分为三的决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留在陕北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以此牵制国民党主力,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等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进驻华北展开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的中央后方委员会到晋西北统筹后方工作,自此中央工委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初登历史舞台。历史已经证明,成立中央工委是党中央站在国内外形势全局高度上的前瞻之举。194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中做出了这样的预判:“世界反动力量的确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的。并且清醒的认识到:反动势力对于人民的民主势力的原则,是能够消灭者一定消灭之,暂时不能消灭者准备将来消灭之。”〔1〕所以毛泽东同志早就未雨绸缪,我党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决战不可避免。自卫战争一爆发,便立即派朱德等人成立中央工委并移驻位于交通便利且群众基础深厚的西柏坡。

成立中央工委是党中央经过反复考量后做出的决定。自卫战争爆发时,人民解放军能够投入到陕北解放区的兵力只有两万余人,十倍之差于国民党军队,兵力上敌强我弱,装备上敌精我简,中共中央选择留在陕北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一旦陕北的中共中央总机关发生意外,华北的中央工委能够接替那里继续指挥战斗。这一决议彰显了党中央高度的军事眼光和老一辈革命家永远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大无畏精神。

二、西柏坡时期中央工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解放区土改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后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我党在土地政策上一直坚持因时制宜的原则。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全社会各阶级共同抗日,我党采取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来照顾地主和富农的利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在这期间,我党在解放区继续深入推进减租减息政策,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减租减息政策已逐渐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他们对于解决土地问题的要求日益迫切。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刘少奇同志起草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又称《五四指示》)。《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通过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势力,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充分满足了农民的需求,拥护广大农民直接进行土地革命,批准农民获得和正在获得土地,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视为当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各解放区根据《五四指示》迅速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并取得极大成效。其中位于中央工委所在地的晋察冀边区随着土改的逐步深入暴露出了改革不彻底,右倾等问题,比如:地主仍然保留了过多财产,富农土地一般未动,无地少地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于是刘少奇抽调中央工委的绝大部分干部投入到土改复查工作中,为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做准备。

全国土地大会,于1947年7月在西柏坡召开。会中各地代表积极发言,会议内容基于各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验与反思,肯定了在《五四指示》的指导下,土地改革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充分调动了广大民眾的积极性,为迎接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总结了土地改革进行不彻底、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是:1.指导政策的不连贯。2.党内不纯。3.官僚主义之风盛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了彻底消灭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政权建设方面里程碑式的跃进。

(二)领导整党运动,培育优秀党员干部

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工委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领导整党运动,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做到有制可循,领导整党运动则是在扩大群众基础,落实土改政策中的实际步骤,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适时地对党组织内部的阶级异己分子进行有效排查,纠正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纯洁和巩固党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后,在筹备全国土地会议的同时,开始萌生搞整党试点的想法。刘少奇在向中央递交的报告中写道:“党内不纯在一年土地改革中更加证明,更加暴露了。党内不纯的情况不改变,即便政策彻底也不行,不只是不能完成土地改革任务,也不能进行战争,还会使党走向灭亡。”〔2〕中央随即同意刘少奇的意见,1947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会议上所做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明确指出:“全体同志必须明白,解决这个党内不纯的问题,整编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3〕因此在全国土地会议上,党中央做出了结合土地改革进行整党运动的决定。整党运动的重点目标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内容的“三查三整”运动〔4〕。在具体落实工作中,首先根据每一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整党步骤,然后查阶级定成分,紧接着深入查思想、查作风,着重查有无地主富农思想、有无敌我不分和思想麻痹以及阶级观点模糊等问题,最后还要查实在工作中有无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强迫命令、贪污腐败等问题。通过“三查”,基本摸清了农村区县两级干部的具体情况,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改进了部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问题。为接下来的全面整党做出了积极表率。

如何为革命事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是我党自成立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工作期间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马、懂马、信马、用马。在筹备全国土地会议期间,某天刘少奇及其秘书廖鲁言走在街上,看到街道两旁的白灰墙上写着醒目的大字标语:“实行耕者有其田!”“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刘少奇同志指了指后面的这句话,对廖鲁言说:“这是群众和一般干部对党、对主席的阶级情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党内的领导干部和做理论工作的同志应该懂得,这样的提法不科学,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民的救星不会是哪一个人,而是我们的党。”〔5〕如此严谨、科学的态度,才是我党在历史的浪潮中历久弥新、永葆生机的源泉和动力。

(三)动员军民力量,扭转华北战局

在革命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军事战场上一把最锋利的剑。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后,工作重心在于推动土改工作和领导整党运动,但是仍以相当一部分精力来指导晋察冀边区的军事战争。1946年4月,在晋察冀解放区干部欢迎会上,朱德同志发表讲话,总结了解放战争中各解放区所取得的胜利,分享了取得胜利的几点主要经验:1.进行土地革命,广泛发动群众,使农民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土地同国民党反动派不懈斗争。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政军民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3.自卫战争的本质是人民战争,我们要依靠人民,依靠民兵和地方武装打运动战,以此来把野战军腾出来专打大歼灭战。朱德关于“打大歼灭战”的战略思想对于扭转华北战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野战军在晋察冀战场上三战三捷,逐渐掌握了华北战场的主动权。

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后,指导晋察冀解放区战事,先后取得了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的胜利,在筹备石家庄攻坚战时,朱德总司令曾亲自下达自律指示,规定:1.民兵不入城。2.野战军不住城。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证明我党不仅能攻下大城市,还能有序管理好大城市。此外中央工委在战前做了大量工作来发动人民群众,据統计,在石家庄战役中,各县群众出动了近4000副担架,组织运输各类食品24万斤,投入作战中的民工达到了近10万人。有力的支援了作战,为解放军最终解放石家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石家庄战役首创了城市歼灭战范例,为我党在攻克城市和管理城市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经此一役,晋察冀鲁豫热蒙解放区连成一片,华北地区从此开启新的局面。

三、西柏坡时期中央工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科学性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后立即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主要对象首先是针对党员干部,目标是培养一批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经受住党的考验的党员干部,这是华北地区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的重要基础。其次是普通党员、全体战士以及普通群众,他们始终是革命的中坚力量,决定着战争走向,数量之庞大,群体之复杂,需要做大量的甄别和统战工作。党在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整党运动和军事战斗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西柏坡独有的统战文化。

最后一个对象是战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待战俘的一贯原则就是优待战俘,我党对战俘的思想政治教育雏形可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军内士气大减,士兵纷纷萌生退意,毛泽东了解情况后表示:所有不愿意留下的都可以领取五元钱路费回到农村去。此后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产生了很多俘虏,党制定的战俘政策在西柏坡时期已经逐渐成熟。朱德总司令在石家庄战役的经验总结中就曾提到要善于利用战俘,做政治瓦解工作,积极争取其为战争提供有力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结出一整套,“即俘、即补、即打”的溶俘经验,大大增加了兵员数量,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根据社会道德标准和受教育者自身基础条件对受教育者提供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使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全过程。西柏坡时期中央工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过程中广泛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逐步推进党的政策实施。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中央工委先在平山县和建屏县各建立了一个试点,通过收集各阶级对土地改革的诉求,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为解放区全面实施土改奠定了基础。在整党运动过程中,刘少奇同志就采取了先搞试点,试点成功后总结经验教训再普遍推广的步骤。在“三查”过程中,首先摸清区、县两级党员干部的情况,使党员干部率先认识到整党运动的必要性,再由党员干部传达给人民群众。有些地区甚至采用群众民主鉴定的方法决定一些干部是否能参加土改,为肃清干部队伍,提高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提供了经验参照。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性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了由单一向多元融合发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灌输、实践总结、榜样示范和奖励机制。理论灌输是通过大大小小的会议实施的。大到全国土地会议,小到农村基础干部培训会,是最直接的教育方法,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促进基层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我党向来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毛泽东曾在《实践论》中提到:“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在其实践的初期——破坏机器和自发斗争时期,他们还只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资本主义个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这时,他们还是一个所谓“自在的阶级”。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第二个时期——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时期。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于教育无产阶级,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6〕中央工委在领导土地改革、整党运动和晋察冀解放区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榜样示范和奖励机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区别,从实施对象方面,党员干部是“榜样”的主体,通过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群众认同革命、协同革命、共同革命。而奖励机制使“榜样”更具说服力,在战前动员中往往成效更为显著。

四、结语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运动,指挥了晋察冀边区军事作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优秀党员干部,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为党中央完成战略转移进而解放全中国乃至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84.

〔2〕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86.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53.

〔4〕王聚英.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60.

〔5〕闫涛.走进西柏坡(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21.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88-28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西柏坡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西柏坡
毛泽东在西柏坡使用的办公桌
西柏坡精神的理论意蕴和党建价值
建国以来西柏坡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及发展对策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