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西山塘兵工厂随想

2021-09-28赵存如

中国军转民 2021年7期

摘要:山塘兵工厂是在白色恐怖来临的紧急情况下创建的,是共产党人不屈不挠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缩影。山塘兵工厂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民军工的成长足迹,是人民军工精神的重要组成乐章。红色龙岩及其所昭示的人民军工精神是超越时空、永续长存的,是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精神高地,是人民军队向世界一流军队前进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山塘兵工厂;人民军工;军队建设

福建省龙岩市(闽西),新罗区江山镇,群山环抱。睡美人山下,一幢融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于一体的建筑,静静安卧在美丽的田野与朴实的农舍之中。这就是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廖氏祠堂,祠堂围墙上一条“我们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这幢祠堂,就是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兵工厂——山塘兵工厂旧址。这条看似普通的标语,是开国元勋朱德元帅亲自书写,弥足珍贵。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华大地。老一辈共产党人奋起反击,吹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号角。早在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前夕,福州、厦门先后暴发了“4.3”事变和“4.9”事变。龙岩县地方党组织负责人郭滴人、陈庆隆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及时智取、贮存、维修枪枝弹药,开启了武装斗争的序幕,以廖氏祠堂为基地的兵工厂呼之而出。汪精卫“7.15”反革命政变后,邓子恢、郭滴人按照“八七会议”精神,着手准备武装暴动,正式开启运转山塘兵工厂。

创建之初的山塘兵工厂,占地仅330平方米,技术力量极其缺乏,装备设施十分简陋,原材料非常匮乏。党组织发动群众就近取材,充分挖掘当地煤炭、铁矿资源,生产出了急需的木炭、土硝。党组织集思广益,想方设法从各地聘请能工巧匠,集合各县区造弹匠,收集各种器材。山塘兵工厂积极摸索武器装备弹药生产规律,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提出了规范的生活流程。为方便工人记忆,将重要生产工艺编成顺口溜,“带上手套,围好草襟;调好黄土,搭配木炭;炉火看火候,火星要显蓝;淬火看温度,要像老鸭公脖子一圈绿;茄枝烧炭要磨细,乌硝比例要配好;凤凰硝要湿了调,每配一方要试验;精心锻造,禁止开玩笑,生命最重要。”

1927年9月,五位制枪师傅先后聘请到厂,生铁、木炭等基本原料日益累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17支“漏底枪”和一批子弹、手榴弹、土炮成功交付使用。从那时起,山塘兵工厂生产武器除供给江山各地方武装外,还供给其他区乡地方部队和县赤卫队使用,山塘造的“漏底枪”“新钟”单响枪,遍及全县各地方武装,增强了部队战斗力,有力打击消灭了敌人。“白土暴动”“后田暴动”“平和暴动”“蛟洋暴动”“金砂暴动”、红军三打龙岩城,处处留下山塘兵工厂的身影。

小小的山塘兵工厂是在白色恐怖来临的紧急情况下创建的,她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见证了军工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不懈奋斗精神,诠释了军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山塘兵工厂全体工作人员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凭借永不熄灭的革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以创造性劳动克服一切困难,把人类的聪明智慧发挥到极致,战胜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研制生产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研制生产的九节龙土炮、土步枪已成为珍贵的国家文物,如今在龙岩博物馆里时时刻刻向人们述说着山塘兵工厂为人民军队的发展、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历史贡献。

1930年8月,以山塘兵工厂人员、设备为重要基础在龙岩湖洋建立“闽西红军兵工厂”,迁往永定虎岗后改称“闽粤赣军区兵工厂”。1931年,“闽粤赣军区兵工厂”迁往长汀四都,改为“福建军区兵工厂”。1932年,“福建军区兵工厂”迁到汀州,再迁到瑞金平头寨。1933年初,“福建军区兵工厂”和江西“官田修械所”合并成立“中央兵工总厂”,成为中华苏维埃中央兵工总厂。

山塘兵工厂见证了人民军工的成长足迹,是龙岩红色军工文化的代表,是龙岩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塘兵工厂地处闽西腹地,闽西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和经济中心,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尚武精神。龙岩市内有革命旧址或遗址410处、革命基点村610个。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首次在闽西提出“军民兼顾、军政兼顾”思想,闽西成为军民融合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军魂在这里铸就,军民融合思想在这里诞生。闽西在中央苏区军事斗争中地位独特,在人民军队建设和军民融合实践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闽西中央苏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锻炼成长的摇篮、学习治国安民艺术的实践基地;闽西苏区早期的建政实践为全国苏区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在中央苏区政权各项建设事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闽西在中央苏区经济建设上成绩显著,有力保障了中央苏区军需民用供给。

1929年12月在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人民军队由此走上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习总书记特别强调:“古田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 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和领导召开的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强军兴军作出新的政治擘画,确立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习总书记在新古田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引强军兴军新征程的又一篇纲领性文献,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牢固立起来”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是习总书记重建重塑人民军队的重要标志,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体现。两次会议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精神相通、主旨相同,在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战争硝烟早已散去,支前强军理念在龙岩人民血液里代代流淌。新中国成立后,龙岩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保持军民同心、军地共建良好局面。近年来,龙岩市十分注重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军事文化与生产文化兼蓄并存,从政治高度创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营造了红色军事文化浓烈的军民融合人文环境。2009年、2013年、2017年龙岩市及所辖7个县(市、区)同时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三度实现“满堂红”。2020年,龙岩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冠,形成了具有闽西特色的双拥品牌。

红色龙岩及山塘兵工厂为人民军工事业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她的发展历程是共产党人不屈不挠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缩影。山塘兵工厂所昭示的人民军工精神是超越时空、永续长存的。人民军工精神是强军报国精神的历史发端,是党的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红色基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中国军工事业的集中体现。人民军工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伟大精神。新时代弘扬人民军工精神,就是要坚守“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仰,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弘扬人民军工精神,就是要以必胜的精神风貌应对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挑战,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服务国家国防建设、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神圣使命。新时代弘扬人民军工精神,就是要以百倍的热情,在习主席领导下,坚持富国与强军的高度统一,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紅色龙岩,军队定型,军工精神,彪炳千秋,革命先辈,伟业永存。

闽西儿女,齐颂党恩,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祝福您百岁生日,吉祥快乐。

时代龙岩,奋发腾飞,紧跟领袖习主席,为党争光,富国强军。

(作者简介:赵存如,研究员;工作单位:同济大学军民融合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