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效果

2021-09-28殷晓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护理人员

殷晓静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齐都医院),山东 淄博 2554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后导致心肌出现缺血坏死现象,有较高的致死率。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采取及时就诊后迅速恢复患者血管血流,保证血管通畅,以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1]。护理是患者入院治疗后关键的一环,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可有效促进急救措施的开展,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效降低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由于手术等因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十分不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时采取护理配合,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优质护理实施前的常规护理;另选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其中观察组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在56~76岁,平均(63.4±2.3)岁;对照组24例,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在52~79岁,平均(63.1±2.5)岁。两组患者皆经由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急诊介入治疗手术以及药物;两组患者及家属皆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意向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包括观察患者术中各项生命指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术中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电监护理:由于介入治疗所需时间较长,患者冠状动脉需长时间扩张,因此,在患者治疗中多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表现,对此,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频发速室、室早等情况,及时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急措施,避免心律失常出现;在支架植入治疗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房室传导阻滞、窦缓等情况出现,同时需先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在患者出现异常时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②恶心呕吐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中,由于药物等刺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或呕吐等现象,为避免患者引起误吸窒息,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患者体位,帮助患者吐出全部的呕吐物,对部分意识不清,不能自主吐出呕吐物的患者,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患者口腔的情况,及时清理口腔以及呼吸道内异物,保证患者安全;③心前区疼痛护理:介入手术治疗中,球囊扩张治疗时由于血流突然阻断,患者可出现突然加剧的心前区疼痛,护理人员应注意询问患者疼痛部位以及疼痛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④术中药物应用护理:手术治疗中,针对患者病情所需使用的药物,护理人员需仔细进行核对,并按照医嘱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剂量贴合患者实际病情,用药前先检查药品性状,对可能变质的药品及时更换,保证患者用药安全;⑤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急救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讲解关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急救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在手术过程中,针对部分清醒且存在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需及时疏导患者心理情绪,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评分在80~100分;较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评分在60~79分;不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评分在60分以下。护理总满意为满意以及较满意总和。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室颤、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

1.4 统计学方法

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自身供血渠道阻塞后耗氧量不断增加,出现的供氧和需氧失衡状态,导致心肌坏死出现。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发展,致死率较高,因此,如何有效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的关键[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疏通冠状动脉、恢复患者缺氧的心肌功能为目的,通过在急诊介入治疗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帮助降低患者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在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可观察到患者是否出现速室、室早等情况,以判断患者是否可能存在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手术中,由于药物或手术刺激,患者可能出现呕吐等情况,在呕吐后容易出现误吸引起窒息,不利于患者治疗,术中配合护理的应用帮助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内异物,并调整患者体位,以减少误吸等情况出现[4]。此外,在患者急救治疗中对患者采取心前区疼痛护理以及药物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并通过对患者心前区疼痛的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术中痛苦[5]。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急,病情严重,多数患者及家属没有心理准备,普遍存在担心和恐惧等心理,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及时疏导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以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提高护理效果[6]。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时采取护理配合,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配合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可见,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期间进行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可帮助提高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家属护理人员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