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颅内肿瘤CT与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2021-09-28徐德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病症螺旋检出率

徐德楚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0 引言

颅内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的脑部肿瘤病症,病症进展后会对脑部神经及血管产生压迫,最终引起患者运动以及肢体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可能产生不可逆损害,造成瘫痪、癫痫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作为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其效果显著[1]。但为保证手术的准确性,术前通常需要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定位,以迅速开展手术治疗。藉由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以及MRI技术被广泛作用于临床病症诊断中,由于其检查方式存在差异,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不同[2]。现为探究两者在颅内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检出率,有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8例患者,按照检查方式将患者分为CT组和MRI组,所有患者中含58例男性和50例女性,年龄13~88岁,平均(50.36±4.13)岁。所有患者颅内病理类型和分布特征统计: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幕上5例,幕下6例;松果体瘤:幕上19例,幕下5例;混合胶质母细胞瘤:幕上6例,幕下5例;脑膜瘤:幕上7例,幕下5例;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幕上5例,幕下4例;室管膜瘤:幕上7例,幕下7例;髓母细胞瘤:幕上0例,幕下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优先进行CT诊断,随后采用MRI诊断。

CT诊断,选择64排螺旋CT机,并为患者注射350 mg/mL碘海醇,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头部横断面进行扫描,完成后数据上传至工作站。CT扫描完成1 d后,患者接受MRI诊断。

MRI诊断,以1.5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仪,并为患者注射469.1 mg/mL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以SE程序设定厚度为6 mm,矩阵256×256,并依次扫描患者横断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3]。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所有患者在不同种类肿瘤类型下的检测准确率。

统计对比患者在接受相应检查下的肿瘤特性和分布的检出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

调查于不同诊断下,患者不同肿瘤类型的特征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结果及数据,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肿瘤的检出率

由组间患者在不同肿瘤类型下的检出率统计:MRI组普遍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肿瘤的诊断结果统计[n(%)]

2.2 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统计

MRI组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统计[n(%)]

2.3 所有患者的检测特征统计

MRI诊断下,存在良性病变的患者可见T1WI等信号、低信号以及略高信号影像,同时于T2WI可见高信号和等信号影像。于增强扫描后可见中度均匀强化,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或无强化,于T1WI低、等信号和T2WI高信号或混杂信号下,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不规则结节样强化影像为恶性肿瘤特征,其征象可见指状水肿,占位明显,FLAIR、DWI序列结合。

CT诊断下的良性病变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或无表现。成像可见高密度块状或不规则影像,瘤体处于低密度表现,实质影像可见伴随散在的钙化灶影像,边界模糊,含指状水肿表现,占位效应明显为恶性肿瘤。

3 讨论

颅内肿瘤作为神经科常见病症,病症可发病于多个年龄段,其中以20~50岁患者居多,且病症进展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病症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现象,随着肿瘤的不断加大,颅内神经以及血管压迫会促使患者产生运动以及感官功能障碍,多数患者可表现为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等表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病症无明显特异性,手术前需要调查患者颅内肿瘤的大小、性质,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4]。

螺旋CT作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方式,其操作简便、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被广泛作用于各类病症的临床检测,但通过大量试验调查指出,螺旋CT在针对颅内肿瘤病症的诊断过程中易受肿瘤细胞的密度差影响,继而产生诊断结果偏差,尤其在对比剂注射后,由于其时效短,极易促使扫描时间不存在于该时段内,继而产生诊断失误。MRI诊断方式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方位扫描,对肿瘤的部位、信号特点、边缘、血供、增强情况、周围水肿提供更加详细全面的显示,检查结果的数据具备更多信息,不仅可有效反应病症数据,以判断患者病症情况,同时可反应患者颅内肿瘤的病例特征[5]。

本文以108例患者分析有结果:MRI对于各类肿瘤类型的检出率较CT更高(P<0.05);MRI诊断的检出率高于CT诊断,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CT诊断(P<0.05);通过对患者执行不同的检测方式,MRI及CT诊断均可见不同程度影像学变化。提示以MRI对颅内肿瘤病症患者进行诊断,可有效保证对颅内肿瘤病症的检出率,相对于CT诊断,能更有效地反映肿瘤的本质,还有MRI三维成像特点,为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放疗计划的确定等提供更多信息,其漏诊率、误诊率更低,并且没有辐射,使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在颅内肿瘤患者的诊断中,以MRI进行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病症螺旋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青春期病症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