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9-28唐雪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肌瘤剖宫产产妇

唐雪梅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人民医院,新疆 和布克赛尔 834499)

0 引言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但在妇女妊娠期间发病很容易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位异常、难产、产后出血等诸多不良事件,严重威胁到母婴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可以快速有效实现瘤体切除,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2]。为避免二次手术对产妇造成伤害,临床上提出可在剖宫产进行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切除术,但同时进行手术的安全性还有一定争议[3]。基于此,本次探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产妇32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单行剖宫产术,术后择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剖宫产术和子宫肌瘤切除术同时进行)。对照组16例,年龄27~42岁,平均(36.84±4.17)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4±1.18)周,初次生产10例、第二次生产4例、第三次生产2例;观察组16例,年龄27~42岁,平均(36.91±4.1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6±1.16)周,初次生产11例、第二次生产4例、第三次生产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妇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的目的、意义,自愿参与并签字确认,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16例子宫肌瘤产妇同时予以剖宫产术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内容:对患者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5%布比卡因),取平卧位,常规手术消毒、铺巾、备皮,于子宫下段做横切口,完整取出胎儿胎盘。借助超声检查确认产妇身体内肿瘤具体位置、数量、大小及形态,于子宫肌瘤基底处肌肉注射20 U缩宫素,用止血带扎紧子宫峡部,随后于子宫前后壁上部肌瘤做纵向手术切口,于子宫前后壁下部肌瘤做横向手术切口,使用组织钳牵拉肌瘤以彻底切除,切除完成后,逐成缝合切口。

1.2.2 对照组

对照组16例子宫肌瘤产妇单进行剖宫产术,择期再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手术方式与观察组一致。

1.3 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产后指标(恶露持续时间、新生儿健康评分、产褥病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采用VAS疼痛量表进行评定(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采用Apgar评分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满分10分,内容包括肌张力、脉搏、反射、外貌(肤色)、呼吸五项,7~10分为正常,4~6分考虑轻度窒息,4分以下考虑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指标比较( ±s)

?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d、2 d、3 d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s, 分)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s, 分)

?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后指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后指标(恶露持续时间、新生儿健康评分、产褥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后指标比较[±s, n(%)]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后指标比较[±s, n(%)]

?

3 讨论

子宫肌瘤虽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发生于妊娠期间会对产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因而及时采取手术切除十分有必要,以往临床上多认为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容易造成产妇大出血,安全性不高,因而该手术方案未能大范围应用[4-5]。但随着几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更加清楚的明晰妊娠期间产妇身体内子宫肌瘤边界,相对容易分离,同时进行两种手术除了时间稍长外,并未引起更大的出血量、更多的感染发生,反而是通过一次性手术实施,避免给产妇造成二次伤害的同时,也减轻了其家庭的经济负担[6-7]。

王新力等[8]于201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单行剖宫产术的对照组产妇与同期进行剖宫产术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产妇,其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褥病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后指标(恶露持续时间、新生儿健康评分、产褥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王新力等的研究具有一致性。此外,本次还对两组产妇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d、2 d、3 d疼痛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所需要的时间长于单进行剖宫产术所需时间,这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同时进行两种手术,时间延长实属难免,另一方面也与产妇妊娠期间,子宫壁变薄,子宫流量增大,子宫肌瘤周围结构发生变化有所联系。除此之外,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恶露持续时间、新生儿健康评分、产褥病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行性良好,能够避免多次手术带给产妇的身体伤害与疼痛。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同时很好地避免了第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瘤剖宫产产妇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