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肉训练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质量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2021-09-28张树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性功能盆底膀胱

张树艳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0 引言

全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上的运用率不断地升高[1]。全子宫切除术能够对患者的症状起到极大的改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但是由于手术可能会对患者子宫盆底组织造成损伤,导致盆底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影响患者性生活水平及质量。因此临床上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更有效的恢复手段进行干预,才能减轻手术对患者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2-3]。本文就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180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选择常规指导和盆底肌肉训练,各90例;观察组年龄为33~58岁,平均(43.21±1.45)岁;对照组年龄为34~57岁,平均(43.22±1.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于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

排除标准:①存在卵巢恶变、生殖器官脱垂等不良指征患者;②存在泌尿系统疾病、肝、肾异常等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留置导管,并且将导管留置时间严格控制在2周内,同时在进行导管留置时,需要对患者的会阴处进行清洁处理,认真地擦拭会阴部,对引流管中液体的颜色、量等情况进行关注,并且按时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尽量避免导尿管受压严重、弯曲,并且引流袋需保持低于膀胱的位置,避免尿液倒流而造成尿路感染情况出现。每日鼓励患者多次饮水并饮水剂量不少于2000 mL。在进行尿管拔出前2 d,需对患者进行夹管间断放尿,在患者存在尿意时放尿,无尿意时则每隔2 h放尿1次,同时在晚上对导尿管进行开放。在留置时间2周后,拔出尿管,并且对患者膀胱中残余的尿量、排尿状况进行关注。

观察组增加盆底肌功能训练,涉及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进行关注,评判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度。手术前对患者身体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患者病情、症状等,观察患者是否有高危因素,对患者不良情况进行关注,判断是否有出血、腹痛等情况,若出现手术禁忌证,需提前终止手术。同时手术前需要详细地为患者介绍腹腔镜手术的有关内容,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增强治疗自信心。(2)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后6 h指导其行仰卧位,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且进行常规禁食、禁饮,手术后对患者采用低流量氧气吸入,同时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血压变化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对于引流管留置时,则需要对其管道进行维护,确保引流管道通畅、正常,对管道进行保护。(3)盆底肌肉训练:在手术前3 d起,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盆底肌肉训练的大概内容、掌握技巧等。为确保能够达到最佳锻炼疗效,则需要每日对患者的训练情况进行观察,评估锻炼效果。在术后3 d继续展开功能训练,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则依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确定。指导患者进行膀胱排空练习,同时将会阴、肛门进行缓慢地收缩,并且收缩时间保持在5 s内;缓慢地放松后重复10次练习;连续10次收缩会阴肌肉,持续练习5 min为1组,每次4组。在术后14 d时对患者的尿管进行拔出,同时关注患者是否能够自行排尿及残留尿量。

1.3 效果判定

(1)比较两组性功能评分,采用FSFI(女性性功能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性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2)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尿管拔出后患者能自行排尿,并且残尿量少于50 mL;良:拔出尿管后残尿量在50~100 mL;差:拔出尿管后残尿量超过100 mL。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性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性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性功能评分( ±s, 分)

表1 比较两组性功能评分( ±s, 分)

?

2.2 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n(%)]

3 讨论

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人数不断地增多,并且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子宫全切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在女性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是常见的一种情况,虽然不会对自身身体造成较严重的损伤,但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性生活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评价标准,关系到患者家庭生活的稳定,因此加快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是非常必要的[4]。在患者行子宫全切手术后,对其输尿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膀胱神经、输尿管下端受到损伤,影响患者传入神经纤维造成伤害,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然而在长期留置导尿管时,会对患者尿道黏膜造成刺激,同时还可能会对尿道产生压迫,加大患者出现尿道感染的几率,影响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情况[5-6]。

盆底肌肉训练主要是指在手术前指导患者了解盆底肌肉训练情况,对患者展开盆底收缩训练,经过对患者的耻骨、尾骨肌强度进行锻炼,提高耻骨、尾骨肌张弛自由度,能够任意地对其进行灵活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盆底收缩能力,能够有效降低尿潴留情况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自行排尿速度,避免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存在研究资料显示,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技术也能有效地对患者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情况进行干预,前者主要通过在患者阴道内置入治疗头,对阴道产生的刺激能够有效地促进静脉回流速度,达到止痛的效果;后者则主要利用压力感受器对患者盆底肌肉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可给予指导性参考价值;因此在对患者展开盆底肌肉训练时,还可给予其物理刺激,从而提高患者病情恢复速度[7-8]。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性功能评分比较,两组差异较小(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性功能评分较高(P<0.05);由此可见,在采用盆底肌肉训练后,能够对患者的性功能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P<0.05);由此可见,在采用盆底肌肉训练后,可提高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率,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能够有效地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在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盆地肌肉训练后,能够提高患者膀胱功能恢复速度,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具有积极的效果。

猜你喜欢

性功能盆底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有些慢性病影响性功能
膀胱镜的功与过
运动与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