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儿童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21-09-28郑伟季颖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胃镜依从性患儿

郑伟,季颖娜

(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一旦患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与儿童身体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诊断中采取电子胃镜检查是确诊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确诊的主要依据。胃镜操作检查会使患儿产生心理及生理的应激反应,检查时应激反应会使患儿产生紧张、哭闹、心动过速等症状,肌肉紧张使代谢分解能力增强,甚至出现心脏骤停的危险[1-2]。对儿童胃镜检查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稳定小儿在检查时的情绪,提高检查的整体效果。本文针对儿童胃镜检查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所治疗的胃镜检查儿童85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是45例和40例,年龄5~13岁,平均(9.3±1.2)岁。此组患者纳入对象包括因胃肠疾病进行消化道检查的患儿,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检查的标准包括患儿家属不能够配合;中途发生失访的患儿,凝血功能异常及精神类疾病的患儿。根据护理方案将此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两组患儿的疾病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可作为护理研究对比。

1.2 方法

针对所有患儿检查使用统一型号的胃镜,在检查过程中由家长全程陪同,对照组患儿开展常规的检查护理,告知检查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并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检查工作。观察组患儿实施全方面的心理干预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认知干预

对患儿的家长做好相关胃镜检查的解释,并使家长能够配合理解这项治疗,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患儿的检查会产生影响。针对患儿家长采取发放宣传手册、一对一的阐述讲解,向患儿家长告知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减轻患儿家长的恐惧心理,能够正确面对胃镜检查,从而让家长对患儿传授勇敢配合的意识。

1.2.2 情感干预

与检查的患儿建立彼此的信任,责任护士在检查前带领患儿及家长熟悉胃镜检查室的环境,并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做好评估。与患儿家长做好沟通,得到家长内心的信任。

1.2.3 行为干预

①对待合作型的患儿,可以在检查前先鼓励,检查时告知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边做检查边宣教,并一直鼓励患儿,使患儿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都能主动配合。②对待紧张型的患儿,部分较小的患儿极其不配合,并且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症状,而且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够很好地沟通,因此采取正确的非语言沟通是唯一的措施。护理人员的动作、语言、表情均能够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的改变[3]。对此应告知家长鼓励患儿,在检查的过程中让家长陪伴,降低患儿焦虑的现象。对于学龄期的患儿,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及判断能力,对疾病检查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注意与患儿沟通的方式,告知患儿配合检查的重要方法,采取鼓励表扬的形式,激发患儿的坚强心理,注意不可采取恐吓的方法强制患儿进行检查。③对待拒绝型的患儿,护理人员首先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下采取强制检查的方法,一人将患儿的头部固定,一人将患儿的臀部固定,保证患儿在检查中体位不变,能够顺利完成检查。

1.2.4 检查中的心理护理

胃镜检查过程中有患儿家长的陪伴,并提前给患儿奖励贴纸等物品,鼓励患儿,对患儿进行心理安慰,注意语言亲切,教患儿在心里默数数字而分散注意力,让患儿在心理上能够放松。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儿在检查中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呼吸改变、心动过速等症状及时停止治疗,配合医生处理。

1.2.5 检查后的心理护理

术后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告知2 h后进水,对胃镜活检的患儿指导1 d内禁止饮用热水及粗糙的食物以免发生出血[4]。检查后对患儿配合情况给予鼓励,使患儿内心存在小小的自豪感。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儿在胃镜检查操作中的一次性胃管插管成功率以及胃镜检查共需时间,详细记录。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依从性,通过观察患儿的肢体反应、面部情况、哭闹等反面判断,分为三个等级,依从性优是指患儿极为配合;依从性良是指患儿表情痛苦、哭闹较轻,不愿配合经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够配合检查;依从性差是指经心理安慰后仍不能配合检查。总依从率=(优+良)/总例数×100%。③对比患儿在检查中发生的不良症状,如呛咳、恶心、呕吐以及呕吐物误吸等现象。④对比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分析,满分100分,非常满意是指>90分,一般满意是指在70~89分,不满意是指<70分[5]。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 22.0分析研究,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的检查效果方面

观察组研究患儿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检查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胃镜检查时长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较[n(%),±s]

表1 对比两组患胃镜检查时长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较[n(%),±s]

?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

观察组的患儿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的儿依从率比较[n(%)]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情况

观察组的不良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2.4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胃镜检查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检查中最常见的检查方法,对疾病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能够提供有效的依据[6]。部分学龄期的患儿已经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了解身体健康问题,了解患病后带来的痛苦,更能够感受在胃镜检查中的不适感,因此会出现不配合的现象,严重的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应激反应,甚至会发生下胃镜时刺激性的呛咳,导致呕吐等症状,患儿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种本能反应会影响检查的效果[7]。很多患儿家长对胃镜检查并不了解,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焦虑和担心,过度的紧张给患儿带来负面情绪,使患儿更容易出现焦虑,更加不配合检查[8]。本文针对胃镜检查操作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注重与家长的沟通方法,关心患儿心理状态,减轻患儿内心恐惧情况。研究可见,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临床检查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在家长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之间有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儿童胃镜检查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够辅助提高检查的效果,加快检查速度,同时提高患儿对检查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症状,使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值得在儿童胃镜检查中实施,提高消化道检查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胃镜依从性患儿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