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1-09-28佟晓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创伤性预见性骨科

佟晓菊

(兴安盟人民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0 引言

骨科创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创伤,工地施工以及交通事故等均是导致骨科创伤的高发因素,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救治骨科创伤性患者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辅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2]。本文将骨科创伤性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骨科在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1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中包括:压砸伤201例、爆炸伤105例、挤压伤101例、交通事故605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6例,对照组包括男性306例,女性200例,患者年龄在19~67岁,平均(41.1±2.2)岁,观察组包括男性309例,女性197例,患者年龄在18~69岁,平均(42.3±2.1)岁;经过比较,所有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各项护理计划。观察组研究对象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建立预见性护理小组

科内护士长担任预见性护理小组长,科内护理骨干和责任组长担任小组成员,并定期对组员进行培训,将骨科专业护理技能知识以及相关内容做培训内容,全面掌握护理细节。对每位患者的创伤情况以及护理流程均做整体评估,总结护理问题,实施护理计划及措施。

1.2.2 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伤情做细致的评估,观察患者有无休克指征,快速测量生命体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道梗阻现象,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观察呼吸功能改善情况。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准备两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补液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医生进行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密切测量生命体征情况,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1.2.3 术前和术中护理

为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协助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并在术区备皮。严密观察监护仪的心电图有无变化。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工作,并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1.2.4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位6 h后取舒适体位,可以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的发生。注意患者的骨折部位采取适当的翻身方式,比如腰椎骨折患者保持身体直线下翻身,四肢骨折的患者保持患者不得弯曲,减少医源性创伤的发生。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情况,评估伤口有无出血、有无渗液等。指导患者减轻疼痛的方式,可以通过冷敷、按摩等方式或者听音乐看手机等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觉等,如果患者疼痛难以控制遵医嘱正确地使用药物治疗[3]。

1.2.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生活背景,通过观察患者表情、神态等变化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并主动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内心状况,对患者的疑问耐心细致的解答,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并与家属沟通要多陪伴和关心患者,使患者在治疗中能够保持良好心态。

1.2.6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①术后感染的预防,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现象,保持敷料干净整洁,防止污染,注意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②预防压疮,患者创伤后要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按时调整体位,防止身体部位的受压,尤其是患肢要减少压力性损伤。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术后抬高患者下肢,不可过度弯曲防止血液回流,长期卧床的患者正确使用弹力袜、弹力绷带,鼓励患者做下肢血液循环、直腿抬高等锻炼。遵医嘱正确地使用抗凝药物,同时鼓励患者多喝水,防止血液黏稠[4]。④预防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指导定时翻身叩背,必要时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必须戒烟,出现咳嗽等症状及时用药治疗。⑤预防肌肉萎缩,保持肢体的功能,为患者按摩肢体,增强患者主动活动能力,克服疼痛加强锻炼。

1.3 评价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在0~1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疼痛[5]。

(2)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分比较SAS、SDS。评分标准:低于50分表示心理健康,50分以上随着分值增加焦虑(抑郁)情绪增加[6]。

(3)比较并发症情况。

(4)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3个评分标准:①不满意;②较满意;③满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进行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 ±s, 分)

?

2.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详细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s, 分)

?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骨科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及运动功能,患者自身对疾病认知缺乏及对护理不重视等因素,不利于康复治疗[7]。在骨科创伤的治疗中配合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做到预见性护理,降低并发症及护理风险的发生,已经是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新型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从患者的实际问题整体出发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的适应能力以及应对能力,降低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等[8]。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理不良情绪、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于骨科创伤性骨折的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后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住院期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猜你喜欢

创伤性预见性骨科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