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敷贴疗法对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2021-09-28金春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经穴病症证候

金春花

(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2)

0 引言

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中迁延性腹泻主要是指患儿病症在2周至2个月,而慢性腹泻病症则>2个月,其常见临床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色淡、水样便等,易对患儿的营养吸收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致其因营养不良等因素而有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易对患儿机体造成严重损伤[1-2]。利用中医推拿敷贴疗法对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进行救治,可帮助患儿改善腹泻症状,减轻患儿病痛,使患儿能恢复较正常的营养摄入状态,避免患儿机体受过多损伤。本研究旨在分析对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行中医推拿敷贴疗法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50例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25例,女11例,男14例,年龄为6个月至3岁,平均(1.73±0.35)岁;对照组25例,女10例,男15例,年龄为5个月至3岁,平均(1.76±0.34)岁。研究选择的所有患儿均在家属陪同及签字同意下参与,并纳入此次实验中,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组成等差异细微(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本研究中所有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均符合《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3];(2)患儿年龄在5个月至3岁。

排除标准:(1)在接受本研究治疗前2周,患儿接受过其他治疗;(2)患儿腹部皮肤有破损;(3)严重脱水者或高热者。

1.2 方法

1.2.1 诊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均行常规疗法,其诊疗情况具体如下。利用蒙脱石散剂[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加50 mL温水冲服,每天1次,每次3 g,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可适当增加药量,最多每天3次,每次3 g。10 d/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的患儿均行中医推拿敷贴疗法,其治疗方式具体如下。(1)中医推拿治疗,取大肠经穴、捏脊穴、胃经穴、内八卦穴、天枢穴、小肠经穴、七节骨穴、板门穴、长强穴,经捏、揉、推手法对相应穴位进行推拿,以改善患儿脾虚之症,帮助患儿恢复较正常的胃功能。(2)敷贴治疗,将中药配方颗粒调和白凡士林(山东利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制药饼,放置在医用胶贴中央,再贴敷在脾俞穴、神阙穴。根据中医辨证治疗方式,若为脾虚者,则可在药饼中加入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0 g,炙甘草3 g;若为腹痛腹胀者,则可在药饼中加入木香、陈皮各10 g;若为滞积者,则可在药饼中加入麦芽、山楂、神曲各10 g。

1.2.2 观察指标

(1)统计分析两组患儿诊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利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估患儿诊疗前、诊疗后腹胀、食量这两个方面的诊疗情况,共计10分,分数越低,患儿病症改善效果越佳,以评估分析两种诊疗方式对患儿病情的影响。

(2)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诊疗效果,有效:腹胀等病症基本消失,患儿大便成形,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0%;一般:腹胀等病症有明显改善,患儿大便基本成形,但仍有轻微水分,90%>中医症候积分减少>50%;无效:腹胀等病症无明显改善,患儿大便仍未成形,中医症候积分减少≤50%。总有效率=(有效+一般)/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诊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儿诊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经诊疗后腹胀中医证候积分、食量中医证候积分相比于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 ±s, 分)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 ±s, 分)

?

2.2 两组患儿诊疗效果的对比

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诊疗效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诊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疗效果的对比[n(%)]

3 讨论

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主要是指患儿腹泻病程达2周至2个月,或>2个月,一般此病症主要是因营养不良、免疫缺陷、药物因素所致,易对患儿的正常营养摄入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致患者正常生长发育受阻,患儿患病后多有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软便等临床表现,患儿家属需及时将其送至医院就医,以改善其营养摄入状态,避免患儿机体受过多损伤[4-5]。

在中医诊疗中,《景岳全书·泄泻》中有提及,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化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因此外邪、脾胃虚弱、脾肾阳虚、不良饮食等因素都易致小儿出现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症,则在中医诊疗中多以健脾益气、温阳止泻为主。在本研究中,利用中医推拿敷贴疗法对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进行救治,在此诊疗过程中,中医推拿主要是通过推、捏、揉等手法作用于特定穴位,以达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的治疗目的[6-7]。本研究主要对大肠经穴、捏脊穴、胃经穴、内八卦穴、天枢穴、小肠经穴、七节骨穴、板门穴、长强穴这几个主穴位行推拿治疗,其中大肠经穴有清热解表、调理胃肠功能之效,捏脊穴、板门穴有健脾和胃、调和阴阳之效,胃经穴有理气止痛之效,内八卦穴有顺运治寒、逆运治热之效,天枢穴、七节骨穴有和中止泻之效,小肠经穴有通经活络之效,长强穴有解痉止痛、调畅通淋之效。通过对这几个穴位的推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腹泻之症[8]。敷贴疗法则是通过将中草药制剂贴敷在患者皮肤表面,尤其是老幼之人,由于此类人群多体弱多病,药物内服易对其机体造成一定损伤时,则可利用此诊疗方式,让药效自其皮肤表面渗透至机体内,使药效直达病所,有效降低药物治疗对患者机体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主要是将中药方剂制成药饼贴敷在脾俞穴、神阙穴,同时可利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适当增添药材至药饼中,以改善患儿腹泻之症。在本研究中,通过常规疗法同中医推拿敷贴疗法间对比可知,接受中医推拿敷贴疗法的患儿,其中医症候积分更低,诊疗总有效率更高。即通过中医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腹胀、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使其大便恢复正常形状,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营养摄入状态,避免患儿机体受过多损伤。

综上所述,对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行中医推拿敷贴疗法,可帮助患儿恢复较正常的排便、营养摄入及生长发育状态,提升其整体疗效,避免患儿机体因营养不良而受过多损伤。

猜你喜欢

经穴病症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青春期病症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