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9-28刘冬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养儿毒副肠炎

刘冬冬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1)

0 引言

小儿肠炎又被称为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感染导致发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的一种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极可能发生脱水的现象,引起其他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1],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小儿肠炎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展开分组治疗探讨,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38例。在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6个月至2周岁,平均(1.31±0.48)周岁,病程2~8 h,平均(5.05±2.13)h;在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4个月至2周岁,平均(1.28±0.51)周岁,病程2~9 h,平均(5.09±2.18)h。两组患儿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研究结果具有临床探讨价值。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肠炎临床诊断标准,具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的患儿;(2)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3)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儿。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和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儿;(2)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儿;(3)相关药物过敏史患儿;(4)不配合治疗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醒脾养儿颗粒(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 025415;规格:2 g)治疗,用法用量:温水冲服,1周岁以内,2 g/次,2次/d,1~2周岁,4 g/次,2次/d。

观察组采取葡萄糖酸锌(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173013;规格:10 mL)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用法用量:口服,10 mL/次,1次/d。

两组患儿皆持续用药7 d,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其毒副反应,结束用药后对比综合用药效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用药效果,按照患儿的恢复情况将其划分为显效(用药后,患儿的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原发疾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用药后,患儿各项原发疾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好转,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水平)和无效(用药后,患儿各项原发疾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三个等级[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后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3]。

(3)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项目主要包括:退热、止泻、止吐以及脱水症状缓解等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具体分析,计量资料(年龄、病程、各项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和计数资料(性别比、临床治疗效果、用药后毒副反应)对比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和χ2检验,分别以均数和标准差(±s)(%)来表示,所得数据统计对比若为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用药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远高于对照组的81.58%,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用药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儿用药后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根据临床观察记录显示,两组患儿用药后的毒副反应情况均较少,观察组为7.89%,对照组为18.42%,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用药后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在用药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s, d)

表3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s, d)

?

3 讨论

小儿肠炎是属于小儿消化科的一种常见病症,多发于6个月至2周岁的婴幼儿群体、免疫抗生素滥用者群体、具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幼儿群体等[4]。就目前临床经验总结分析,该病主要是感染病毒或细菌所致,其他发病因素还可能是寄生虫或者真菌[5]。在临床中,只有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及时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才能确保患儿的身体健康,并为其未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式,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和醒脾养儿颗粒都是治疗小儿肠炎的临床常用药。这两种药物都能够对具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的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及时控制临床症状,平衡水电解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6]。但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发生毒副反应的概率以及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就证明,相较于单独用药,两种药物只有以合理的配比方式联合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药效,并且降低单独大量用药的毒副反应,在提高疗效的同时确保其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小儿肠炎患者采取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能够及时控制患儿病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药物毒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于儿科临床。

猜你喜欢

养儿毒副肠炎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不同剂量索利那新分别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没有国家的安定,何来小家的幸福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毒副反应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