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021-09-28张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化验试管生化

张秀

(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400)

0 引言

生化标本的溶血是指血细胞和血清融合到一起无法进行检验分离的现象,常因为在标本的采集、运输以及分离过程中的不正确方法所致,而标本溶血与患者自身血液的性质是无关的。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当标本试管不达标、采血方式不当、未遵照流程工作等原因,导致生化中的红细胞严重被破坏,使血液中的胞内物质溶于血清中,使血清由淡黄色变为红色的一种不正常现象,此种生化检验中的溶血属于临床检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属于检测精密度最为多见的干扰素。常规生化检查是为患者的临床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的有效依据,而生化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会严重影响检验的各项结果[1]。临床中有关报道提示对于标本的长时间放置以及标本溶血现象均会给生化指标中的某一些化验数据带来严重的干扰[2]。本文针对我院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抽取60例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分析,此组研究对象均为身体状况良好的人员,对未溶血与溶血的血清标本进行样本检验的对比,对比溶血的各项生化指标数值的改变,为临床生化标本的测定准确性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健康体检并且身体状况良好的60例人员未溶血的血液样本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后进行随机分组,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包括男性48例和女性22例,年龄24~45岁,平均(35.3±2.6)岁;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情况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且患者的基数资料比较,并未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临床对比观察。

1.2 方法

患者检验的当天抽取静脉血6 mL分成等量的2份放置在血液试管内,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是慢慢注入血标本试管内的。观察组的研究对象的血化验标本开始进行人为的溶血操作。两组患者的血液分别放置15~20 min进行生化离心处理,离心后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存储,标本放置时间分别在1 h、4 h和8 h。最后对两组生化标本均在全自动生化血液检验仪中进行检验分析,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化检验的各项结果指标,分别有血糖、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γ谷氨酰转肽酶、钾离子等7项化验指标,将两组的数据认真记录并做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溶血后检验后的ALT数值、LDH数值、AST数值、TBIL数值、TP数值、CK数值及K+数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GLU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数值及ALB数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标本中各项生化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血液标本中各项生化指标对比( ±s)

?

3 讨论

生化检验结果在临床诊疗技术中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诊疗判断来自于化验结果[3]。血液的生化指标检查属于检验项目中的最常规的检查,导致生化检验血液标本产生溶血有很多因素,比如标本在收集过程中操作不合理、标本容器不达标、试管质量不合格或者密封效果不好均能造成溶血现象,标本如果长时间在空气中放置没有及时送检也是造成标本溶血的直接原因,此外,化验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流程不合理、患者抽血时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或结扎太紧均会导致溶血现象;对于抽血困难者进行挤压抽血,或者在抽血的过程中针头紧贴于血管壁而在试管中形成大量的泡沫,这种情况也会造成溶血的发生。在抽血后工作人员对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摇晃,使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也会出现溶血现象。临床中,明确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对提高常规生化检验的准确率有着一定的基础[4-5]。

本 文 结 果 显 示:观 察 组 中ALT(20.17±8.21)U/L、AST(32.36±10.27)U/L、LDH(45.33±53.41)U/L、TP(80.27±5.39)g/L、TBIL(29.78±5.62)μmol/L、CK(110.23±32.22)U/L及K+(5.47±0.58)mmol/L水 平 明 显高 于 对 照 组ALT(18.20±8.27)U/L、AST(19.27±11.20)U/L、LDH(30.24±27.35)U/L、TP(58.46±2.45)g/L、TBIL(11.21±5.04)μmol/L、CK(74.33±24.25)U/L及K+(3.89±0.34)mmol/L,且观察组的GLU(2.51±1.92)mmol/L低于对照组GLU(4.76±0.82)mmol/L,统计学的差异性较大(P<0.05);BUN数值及ALB数值两组比较结果无临床差异性(P>0.05),因此可见,标本的溶血对不同的生化检验数据存在不一样的影响,根据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常见如下:①由于红细胞中含有较多的酶,当红细胞被破坏之后使大量的酶融入到血清当中,因此导致血清中的酶含量较高;而且红细胞大量破坏后会使血红蛋白大量释放,因此化验中含有的球蛋白能够使TP数值、ALB数值的化验水平发生增高现象。②生化的血液发生溶血后,能够产生红色的特殊物质,血清转变为红色,这一红色现象严重影响生化检验的对比色分析效果。由于生化检验能够增加对光的吸收现象,因此即便使用空白的比色法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③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部分检验数值明显的升高,怀疑是与红细胞内含有的胆固醇浓度以及脂蛋白的含量较低有一定的关系。④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的GLU数值水平发生降低,怀疑是由于血清中出现大量红细胞的溶解成分,导致容积量不断升高的同时降低了GLU的数值浓度。这也不能够排除与红细胞中存在干扰成分有必然的关系[6]。⑤溶血标本与未溶血的标本指标检查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证明与溶血的稀释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血红蛋白会使吸光度为正干扰因素,而血液发生溶血后产生的血液稀释是负干扰素,两组存在相互抵消的作用,因此生化指标数值改变的不明显。标本的溶血能够使化验的各个指标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升高,因此在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包括正确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实施正确的应对措施;在临床化验室检查血液时要注意采集标本为肘正中的静脉、贵要静脉。较小的儿童易采集股静脉、颈外静脉等,但是注意采集时避免选取较细的静脉进行抽血,同时也避免在输液管内采血标本[7]。临床检验血液留取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妥善将留取的标本进行保存,在化验室可以储存在自然温度下,能够降低溶血的发生率。注意在血液转运避免震荡或者摇晃以免发生溶血。严格把控血液试管的质量,一次性采血器的合格率,降低不合格医疗器械的使用,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便对临床提供有效的诊疗依据[8]。

综上所述,对血液常规生化检查的各项指标的化验应严格规范各项流程,减少在标本留取、运输、分离以及检测的过程中所导致的溶血因素,因此要求工作人员重视血化验标本的采集,防止溶血的发生。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环环相扣,对于产生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做相关报告,要求重新留取血标本进行复查。为临床的检验结果提供可靠的数据,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质量,避免溶血的发生,提高检验的准确率。

猜你喜欢

化验试管生化
地质化学化验的误差及成因分析
浅谈提高油料化验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铁矿石化验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