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优势和可行性

2021-09-28王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痉挛安全性

王丹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11)

0 引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急性等病因引起的脑底或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脑卒中疾病,而脑血管痉挛(CVS)属于SAH常见严重并发症,当SAH合并CVS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命质量,即使存活,患者出现残留神经功能缺损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因此临床一直在积极寻找对症有效治疗方案[1-2]。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用药方案,主要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改善SAH效果显著,但解除血管痉挛效果不佳。近年来相关研究提出尼莫地平脂溶性较好,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进而高选择性抑制小动脉收缩,解除脑血管痉挛[3]。基于此,本研究对尼莫地平治疗SAH合并CVS优势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报道如下。(7.15±1.38)d。两组SAH合并CVS患者各项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诊断标准:符合2019年发布的《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4]标准:患者出现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等症状,经过头颅CT确诊为SAH,经过有效治疗后病情出现稳定或好转后,又表现出进行性头痛、嗜睡或昏迷、偏瘫等症状。经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存在CVS征象。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SAH及CVS诊断标准;(2)既往无陈旧性脑梗死、肿瘤等相关疾病;(3)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尼莫地平注射液存在过敏或不耐受;(2)合并严重肾脏器官衰竭、心肺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3)排除再出血患者。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60例SAH合并CV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女比为14:16,年龄39~88岁,平均(45.23±4.36)岁;SAH病程4~15 d,平均(7.43±1.25)d。对照组男、女比为13:17,年龄40~88岁,平均(44.67±4.21)岁;SAH病程3~14 d,平均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CVS一般治疗(氧疗、镇静、神经营养等)及对症药物治疗,包括将颅内压、抗生素等。观察组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48,规格:10 mg:50 mL)。取50 mg尼莫地平采用持续微量泵进行静脉注射,在保持正常血压水平下,维持滴速0.5 μg/(kg·min),尼莫地平注射液以8 mL/h泵入,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SAH合并CVS患者临床指标及安全性指标、TCD检测指标。临床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指标及预后评估指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作为症状改善指标,量表涵盖睁眼(1~4分)、语言(1~6分)、运动(1~5分)三项维度,共计3~15分,分数越低,昏迷程度越严重;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作为预后评估指标,共计1~5分,<4分即为预后质量不佳。安全性指标包括用药相关的发热、低血压、电解质异常、再出血等。TCD检测指标采用经颅多普勒进行检测,指标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SAH合并CVS治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5.1 两组SAH合并CVS患者安全性指标对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3.33%>6.67%),安全性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SAH合并CVS患者安全性指标对比情况[n(%)]

5.2 两组SAH合并CVS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GCS指标改善情况及预后GOS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SAH合并CVS患者临床指标对比情况( ±s, 分)

表2 两组SAH合并CVS患者临床指标对比情况( ±s, 分)

?

5.3 两组SAH合并CVS患者TCD检测指标对比

观察组TCD检测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3。

6 讨论

SAH后CVS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其发病机理与SAH血液机械性刺激及血管营养障碍、炎症反应等导致血管壁结构被破坏,释放血管活动物质相互作用,颅内高压未及时补充血容量等因素有关[5-6]。因此临床治疗SAH合并CVS原则为改变血液动力学,保持机体有效血容量,降低并发症。本研究显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SAH合并CVS临床效果显著。

表3 两组SAH合并CVS患者TCD检测指标对比( ±s, cm/s)

表3 两组SAH合并CVS患者TCD检测指标对比( ±s, cm/s)

?

尼莫地平属于双氢吡啶类药物(第二代),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控钙离子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内流,降低CVS的频度,进而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舒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及改善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目的;同时该药物还可以抑制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降低自由基对神经元线粒体的不良影响,并减轻超负荷钙离子对细胞的损伤,达到理想的保护神经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3.33%>6.67%),安全性较高;其原因在于尼莫地平通过持续动脉注射用药,广泛作用于远近端血管,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安全性更高。联合尼莫地平用药可以降低其他用药浓度,进而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观察组GCS指标改善情况及预后GOS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TCD检测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尼莫地平具有保护神经功能及舒张血管的双重作用机制,可以有效降低脑血流流速,提高局部脑组织氧分压,进而改善痉挛血管组织的脑部供血情况,提高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治疗SAH合并CVS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减轻继发性脑缺血引起的昏迷症状,改善SAH患者总体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痉挛安全性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不同载体材料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性质研究*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