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肋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1-09-28朱贵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肋间肋骨组间

朱贵诗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100)

0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及材料科学的发展,依托于新型材料的内固定术被逐渐应用于治疗肋骨骨折,成效颇佳,而肋间神经阻滞可以通过低浓度的麻药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痛苦[1-2]。本次研究观察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肋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50例,采取盲选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和观察组(予以肋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对照组25例,男女分别为14例、11例,年龄在28~53岁,平均(41.14±4.86)岁,肋骨骨折2~12处,平均(5.40±3.20)处;观察组25例,男女分别为16例、9例,年龄在28~53岁,平均(41.12±4.83)岁,肋骨骨折2~12处,平均(5.30±3.30)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入选标准:(1)全部为我院收治且经过64排螺旋CT及X线片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完整;(2)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的目的、意义,自愿参与并签字确认;(3)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批准。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疾病者;(2)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2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予以常规保守治疗,内容:依据患者具体的骨折情况,选择肋骨牵引、单纯胸带加压包扎、多头带加压包扎等方式固定治疗,对存在血气胸的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于腋中线第6、7根肋骨之间放置引流管),对发生胸腔脏器损伤患者进行胸腔开放手术处理。术后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肌肉注射适量哌替啶(生产企业: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3020022,规格:1 mL:50 mg)镇痛。

1.2.2 观察组

观察组25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予以肋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内容:(1)肋骨内固定术:对患者实施全麻取侧卧位,确定骨折部位后沿肌肉走向做纵向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端,清除坏死组织、血凝块,手法复位骨折端。依据患者具体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纯钛爪型钢板进行内固定,确认胸廓恢复原样后,缝合切口,留置闭式引流管。(2)肋间神经阻滞:于骨折位置上下肋骨下缘距离脊柱5 cm左右穿刺,注射3~5 mL盐酸利多卡因(生产企业: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072,规格:5 mL:0.1 g),间隔1次/12 h,直至无明显疼痛。

1.3 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标准:治愈-胸壁疼痛感消失,呼吸正常,影像学检查肋骨对位好,两边胸廓对称;有效-胸壁疼痛感消失,呼吸正常,影像学检查肋骨对位较好,两边胸廓基本对称;无效-胸壁疼痛依然存在,影像学检查个别肋骨对位不佳,双侧胸廓不对称。术后疼痛程度采用VAS疼痛量表进行评定(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00%,更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n, %)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1 d、2 d、3 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s, 分)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s, 分)

?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迟发性气胸、肺不张、骨折移位、肺部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肋骨骨折是临床外科中一种常见的急症,通常由外力挤压、交通事故以及高坠等原因所导致,病情复杂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血气胸、肺部感染等),如果不能及时对症治疗,将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3]。对肋骨骨折使用传统保守治疗虽然也可以恢复骨折功能,但是患者在治疗期间疼痛程度较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都较长,并且还极易引发迟发性气胸、肺不张、骨折移位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到肺功能及治疗进程推进[4-5]。而采取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则可以通过新型材料固定骨折部位,能够有效避免发生骨裂、骨折移位、固定物脱落,同时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加快患者骨折愈合及肺功能恢复,减少长时间机械通气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5-6]。

苏晓学者[8]于2019年发表一篇关于对肋骨骨折患者采取肋骨内固定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报告中指出,予以常规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26%,而采取肋骨内固定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00%,更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0%,观察组并发症(迟发性气胸、肺不张、骨折移位、肺部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VS28.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苏晓学者研究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本次还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1 d、2 d、3 d疼痛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肋骨内固定与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治疗成效理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猜你喜欢

肋间肋骨组间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迷人肋骨
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法浅议
日安,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