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行为干预在急诊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9-28王均房媛媛成燕袁杨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心梗负面护理人员

王均,房媛媛,成燕,袁杨阳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具有病情急迫、病情不平稳、疼痛感强烈等特点,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也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1]。因此,针对心梗患者不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急诊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在急诊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此次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急诊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取急诊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心梗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40例心梗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年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5~56岁,平均(42.36±2.54)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4~58岁,平均(43.21±2.34)岁。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也完全知情,并予以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给氧、镇痛、建立静脉通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护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由于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没有正确的认知,加之急性心梗的病情发展迅速、疼痛感强烈,患者会因此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向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可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给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册,面对患者的疑惑,耐心地进行解答,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疑惑,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心理和生理的状态较差,护理人员应加强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的整洁,将不必要的监护设施移除,以免产生噪音对患者造成影响。同时要对病房进行消毒,避免滋生细菌。及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使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根据天气调整病房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3)由于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理较为敏感,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当举措影响到患者的心情,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遵循护理学对患者的要求,注意细节,为患者提供精细化护理。同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只针对由负面情绪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在沟通时,注意言语得体,保持微笑,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给患者讲述一些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心梗患者常常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解释疼痛的由来,可通过播放视频、音乐等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让患者服用止痛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5)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后,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运动,并逐渐过渡到室内活动,通过早期的活动帮助患者调节心情,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护理人员对满意度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所有患者×100%。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新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到有效改善,心功能趋于正常;无效:以上情况均未达到或死亡。对比两组患者抑郁情况,采用SDS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的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版本)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s)(%),当检验结果P<0.05时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服务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n(%)]

2.2 护理效果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n(%)]

2.3 抑郁情况

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进行比较,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比较( ±s, 分)

?

3 讨论

心肌梗塞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当急性心梗发作后,需要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3]。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情危急,同时患者要承受剧烈的疼痛,易使产生负面情绪,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4]。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5]。心理行为干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具有积极意义[6]。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知: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应用于急诊心梗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护理效果得到提升[7]。

综上所述,将心理行为干预护理应用于急诊心梗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效果突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梗负面护理人员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心梗猛于虎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