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等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发展

2021-09-27蒋聂

客联 2021年7期
关键词:互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蒋聂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大量著名的民族记忆和基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民族文化资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老旧的技艺,不是过时的审美,在它的背后,是民族的根和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已经唤醒了社会各界和政府各部门的关注,特别是高等艺术教育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得到重视。

关键词:高等艺术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关键要培养出热爱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青年人,而事实上我国对传统文化喜欢的青年人大有人在,只是在学的人就少了很多,不可否认的这与我们教育部门没有创造青年人学习环境与条件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

一、我国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

现阶段,我们国家国家层面到民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关注,国家在文旅部有专管的非遗司,我国还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可见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且非物质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个地方的文化浓缩了这个地方的精髓,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珍贵,原因就在于非遗的传承全靠人。比如埃及的金字塔是物遗,俗话说时间怕金字塔,这么多年了,金字塔依然屹立不倒,但埃及的语言却因为阿拉伯的征服而消亡。为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除了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外,我们国家的高等院校,它应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等艺术教育提供适宜的文化保护条件,使高等艺术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拓展出一条更为广阔的路径!

同时,在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避免总会有一些最终要消亡[1]。比如:纤夫号子,这个项目生存和传承所需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不存在了,现代音乐中虽然还会留有它的元素,其实它本身却是消亡了。但是有些项目却会依然传承的很好,比如:中秋节,虽然吃月饼的少了,但是家人团圆、家庭和睦的内核还会长时间的保留下去。再比如: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它表达的民族认同感,它倾诉的对草原和祖先的崇拜,都会一直延续下去。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像文物,放在那里就一成不变,相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直在发展和进化的有机体,它通过一代代传承人口传心授,总是在发展变化,总是在适应时代的发展,只不过现在社会变革之剧烈前所未有,才使很多项目处于濒危境地,但是相信隨着保护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保护手段日益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高等艺术教育互动发展可行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大的问题是现在一些地方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但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人们的理念也开始改变,重启对非遗的挖掘、整理和保护,让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未来文化、科技、创新都将成为非遗发展的核心动力,思维创新、人才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人们满足于工业化带来的高性价比、高产出的同质化商品,机雕、机绣代替了手工技艺,预示着传统手工艺的全面溃败。年轻人选择去更好的地方发展,追求更新的事物,无可厚非,但传统手工艺的败落,则成了时代之殇。非遗商业化项目,在全国各地传统手工艺聚集地建立合作基地,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给手工艺人建立合作平台,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见我国传统工艺手工作品,更为手艺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给手艺人带去更多的机会与收入,助力当地传统手工艺激发出新的活力,从而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只有让传统生活文化、传统手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大众所使用与认知,才是最好的保护与传承。早在2014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不断推动“中国非遗手工寻迹及传承”的商业化发展,脚步踏遍了全国各地,并先后在内蒙古阿拉善、广东潮汕、广东揭阳、贵州施洞、贵州西江、贵州丹寨等地,建立手工艺基地,包括打印、绣花、手编织等多项传统手工艺。2019年8月,并在广州有效嫁接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品牌资源,实现三方的优势互补,进而打造一个从手工匠人到设计,从渠道到消费者的非遗文化产业链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教育,我国应在高等教育阶段结合青年人的创新思维,转化为生产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才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

三、青年人学习非遗文化的渠道及青年人传承非遗文化研究

我们高等院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是要学习纯理论知识的,但也需要科普非遗文化,才能让青年人更好的吸收学习非物质文化。对此,笔者推荐专业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比如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遗百科、光明网非遗频道等。包括书籍,往往比线上浏览更让人记忆深刻,有的青年人喜欢纸质版阅读,推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科全书》、《百心百匠》书籍版。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利用电视、综艺、短视频平台这种更符合新时代青年人的教育手段,近几年无论是央视还是互联网平台,均有针对传统文化推出系列节目,其中也不乏非遗文化嵌入其中,如果是想寓教于乐的形式学习非遗文化,那么电视综艺节目、动漫以及头条、抖音、西瓜视频、腾讯文创等短视频平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推荐综艺《百心百匠》、《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手造中国》、国漫《秦时明月》、《历师》等[3]。不仅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敢于走出舒适区,比如网络游戏,青年们对于游戏的接受度更甚于理论渠道,许多游戏中便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场景化的形式展现,更容易让人记住历史典故及文化内涵,如果是喜欢游戏的同学,可以通过玩游戏的形式了解,比如《故宫:口袋工匠》、《绘真·妙笔千山》、《云游敦煌》等,里面也涉及到了不少非遗文化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文化类APP产品,而且我国现阶段文创类垂直领域也不乏好的APP产品,里面涵盖了不同的文创产品及传统文化科普知识,如果想看通过产品的形式了解非遗文化,推荐移动端App:“东家”、“时代记忆”、“华作天成”、“文物加”等平台。平台和形式多元化,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教育出合格的接班人。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传承人,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以上渠道,总能找到符合新时代的青年人,教育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化,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应需而变。

四、结束语

于年轻人而言,文化的传承,不在于能做得多成功或者影响力有多大,也不在于能做多少,做得规模有多大,年轻人对文化的传承贵在用心、走心。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基层抓起,以小见大,让周遭的人一步步了解非遗文化,总有一天可聚沙成塔。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国家的力量,相信教育部门的支持,在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宣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各大高校对非遗的扶持力度只增不减,而在这些优势之下,相信青年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文化传承文明,让遗产不再遗憾。

参考文献:

[1]萧山, 苗卫钟. 探求艺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路径——设计中国40x40+—以艺术探索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海报邀请展[J]. 河北画报, 2019(1)., 000(001):36-46.

[2]黄温玉, 王晶. 高等艺术院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05):126-132.

[3]姜通. 强化办学特色 推动高等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国省属综合艺术院校第二十五次交流论坛综述[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50).22-25.

猜你喜欢

互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互动发展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比较研究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