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普村党支部:让高寒山村走上红火路

2021-09-27彭勇马成勇马特合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18期
关键词:红黑榜易地贫困村

彭勇 马成勇 马特合

9月,沿着崭新的乡间公路驶入位于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解放沟镇火普村,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公路旁白墙灰瓦的彝家新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近年来,火普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殷殷嘱托内化成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外化成建房修路、发展产业、移风易俗等摆脱贫困的行动成果,让曾经的高寒山区深度贫困村走上红火路,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也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当好“主心骨” 汇聚脱贫攻坚力量

火普村曾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村民日常吃土豆酸菜荞馍,和猪牛羊混住土坯房,生活条件相当恶劣。村党支部书记吉色次哈時刻在内心敲打自己:“像火普这样的深度贫困村,群众的脱贫信心最重要,村党支部这个‘主心骨如何增信心、注力量?好的开局至关重要。”

“住上好房子。”这是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期望,也是实现“三保障”和“四个好”的前置条件。2016年4月,火普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利用1个月时间,挨家挨户筛查摸排,通过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和全体村民大会决议确定新修彝家新寨92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41户。

保障安全住房这个初步目标有了、方向定了,但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小的阻力,特别是易地搬迁安置群众顾虑很多,纷纷担心远离土地后吃、穿等问题。村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上门,与贫困群众拉家常、谈顾虑。

那段时间,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白天入户,晚上协商对策。最终,支部商议决定,让党员带头搬迁增添群众信心,同步发展产业消除群众顾虑。在带头搬迁过程中,支部党员干部一边向群众讲扶贫政策,一边用心尽力抓扶贫项目建设,用一项项看得着的搬迁“红利”慢慢消除了群众顾虑担忧,顺利完成41户易地扶贫安置户搬迁入住。

2018年,火普村顺利完成133户贫困户安全住房建设,人均纯收入突破1.1万元,高标准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户脱贫、村“摘帽”达标,比全县预计脱贫时间整整提早了两年。“我们村党支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付出了很多努力,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党员阿子拉曲感慨道。

当好“领路人” 发展产业弘扬新风

火普村党支部围绕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努力打造“输血+造血”发展新活力,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合作模式,先后发展了高山蔬菜、黑山羊等产业,村里的蓝莓种植基地甚至用上了物联网技术,目前这些产业陆续达到丰产期。

在紧抓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村党支部也为村民开启崭新的劳务输出增收之路。依托对口帮扶地区资源,138名村民首次外出到城市务工。2020年,火普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务工)占比54%,外出务工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房子建好了,路修好了,收入增加了,但是老百姓陈旧的思想观念不转变,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又返贫。”驻村第一书记马天深刻认识到,扭转村里薄养厚葬、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也是火普村的当务之急。

村党支部提出“一名党员一盏灯”口号,引导党员带头勤劳致富、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养成生活好习惯等。创新实施“道德银行”“雄鹰基金超市”模式,将“援建资金”变“奖金”、“慰问品”变“奖品”,定期对村民是否具有个人卫生意识、红白事是否从简操办等方面考核评比,每年评道德标兵,奖励洗衣机等奖品。如今,火普村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不讲卫生等现象逐渐消失。

当好“贴心人” 激励党员服务群众

“某色尔火,你们家那个水管上次修了以后没有出过问题了吧”“你是属于我责任区的,有问题找我就行了”……党员曲比日格总是微笑着与村民对话。

为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村党支部实行划定党员责任区,将全村421户划分16个小网格,给党员定岗划责,建立“便民小助手”微信群随身呼叫服务,让“有事找支部”成为群众生活新常态。

同时,支部设置“网格员”履职尽责“红黑榜”制度,每月依据群众满意度评分,在党建月会上通报并公示“红黑榜”,将党员的“红黑榜”成绩作为年底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等重要依据,激发了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也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面向未来,想要富民强村,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继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吉色次哈坚定地说。(作者单位/彭勇 马成勇 凉山州委组织部;马特合 昭觉县委组织部) (责编/余娜)

猜你喜欢

红黑榜易地贫困村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鞋包搭配红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