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比较分析*

2021-09-27黄艳黄蕾陈欢晋祎璠

科技促进发展 2021年5期
关键词:聚类文献资源

■ 黄艳 黄蕾 陈欢 晋祎璠

1.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101

2.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北京 100082

0 引言

资源拼凑是企业的一种资源调动过程,是当企业面对挑战和机遇时,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一种即刻行动,是实现资源建构的活动。资源拼凑可以通过“弥补政策缺位”或“打破行业规范”等方式来帮助企业获取资源。我国目前处在转型经济时期,市场化过程在不断的推进,市场中还存在很多缺陷,例如非公平的市场法制、不对称的交易信息、不确定的管制制度和不畅通的融资渠道等。实践中出现一批典型企业通过灵活使用资源拼凑方式,打破资源匮乏的困境,从而实现生存和成长。这种现象也引发了企业家和学者的研究关注,并纷纷从企业资源拼凑的影响因素、如何进行资源拼凑、影响资源拼凑效果的情景因素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因此,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企业利用资源拼凑方式突破资源瓶颈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文献的梳理将更好地指导后续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自Levi-Strauss[1]第一次提出拼凑的概念后,其在社会科学的社会心理学、创新管理、创业研究等领域引发了广泛的研究热潮。经过近50年的积累,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已形成一个文献数量庞大的数据库,从多个研究主题、不同研究层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此领域进行了探讨。国内学者也于2009年开始进行资源拼凑领域的研究,关注了资源拼凑在新创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应用。国内关于资源拼凑的研究文献虽然仅积累十年的时间,但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仅2019年就发表66篇该领域的文献。纵观国内外,资源拼凑研究文献都增速显著,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逻辑。已有国内学者对资源拼凑领域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梳理,并撰写文献综述类论文。譬如自从秦剑[2]于2012年在《管理评论》发表了第一篇题为“基于创业管理视角的创业拼凑理论发展及其实证应用研究”的综述性文章以来,梁强[3]、于晓宇[4]等学者陆续发表了多篇关于此领域的概念综述性论文。但是尚未有学者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对国外、国内企业资源拼凑研究展开分析。而采用可视化技术的文献计量方法进行文献分析,可以精准分析海量研究文献,为学者们提供全景式分析视图,一览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历程及变迁趋势。

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1972~2020年科学网(Web of Science)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Ⅰ)数据库中国内外资源拼凑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综合利用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变迁、共被引文献聚类方法分析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并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的特征与差异。既可以为国内学者建立资源拼凑研究的全局性视角,也能加快国内资源拼凑研究的进展,更能推动国内研究与国际前沿的接轨。

1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为了全面探析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图景,本研究基于文献综述方法、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资源拼凑文献进行收集和梳理,将其结果可视化为科学知识图谱,进而比较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热点主题、演进脉络等。本研究选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

1.2 分析步骤与数据来源

为了扩展研究的广度,本研究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和CSSCⅠ数据库,对资源拼凑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英文文献收集的步骤为:选取SSCⅠ、A&HCⅠ、CPCⅠ-SSH、ESCⅠ四个数据库作为文献搜索引擎,检索关键词为“bricolage”或“resource bricolage”,检索时间从1972年1月至2020年4月,最终得到1240 篇文献。中文文献收集的步骤为:选取中国知网(CNKⅠ)平台中的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文献目录,检索主题为“资源拼凑”或“拼凑”或“组拼”或“巧创”,检索时间不限,最终得到发表在2009~2020年间的221篇文献。

2 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的可视化比较分析

2.1 文献发表趋势分析

为了分析国内外资源拼凑研究文献发文趋势,将国内外文献按年份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

企业资源拼凑研究文献呈现逐渐增加态势。第一篇英文文献发表于1972年,之后每年的增幅并不明显。2000年之后,此领域英文文献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发文最多的期刊为“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共发文12 篇。发文前五期刊依次为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Research Policy、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Organization studies、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第一篇中文文献发表于2009年,研究文献在2015年之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发文最多期刊为“管理学报”,共发文9 篇。发文前5 期刊依次为管理学报、科技进步与对策、外国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研究、企业管理。图1 显示,国外此领域文献数量远远超过国内,二者在2014年之后都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研究均已获得国内外主流期刊的认可。

2.2 研究关键词分析

通过扫描计算、分析研究文献中关键词的呈现,可以系统全面地对资源拼凑研究领域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变化趋势等进行梳理。本文从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变化趋势分析3 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对比分析。

2.2.1 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

英文文献的发表时间跨度较长,故选择将1972~2020年间文献以两年为时间段进行切片,选取节点类型为“keyword”,筛选出每个切片内排名靠前关键词形成知识网络,到资源拼凑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关键词前10 名依次为bricolage、entrepreneurs、organization、performance、management、innovation、firm、perspective、strategy、technology。

图2 国外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中文文献的发表时间跨度较短,故选择将2009~2020年间文献以1年为时间段进行切片,选取节点类型为“keyword”,筛选出每个切片内排名靠前关键词形成知识网络,得到资源拼凑中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国内学者对bricolage 的翻译不统一,常见的翻译有资源拼凑、创业拼凑、创造性拼凑、巧创等,其中资源拼凑更被大家广泛认可,出现频率最高。关键词前十名依次为:资源拼凑、创业拼凑、新创企业、创业导向、创新绩效、创业学习能力、资源约束、企业绩效、创业学习、创造性拼凑。

图3 国内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2.2.2 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国内外研究热点主题分布的异同,深化主题贡献关系,本文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再依据关键词相似程度对其进行聚类。采用LLR 算法对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提取,英文和中文文献聚类结果分别见图4和图5。

图4 国外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图5 国内演技关键词聚类图

国外资源拼凑关键词聚类同质性强、包含关键数量多的聚类有7 个,分别为:effectuation、employment、evolution、entrepreneurship、technology、gender、inquiry。国内资源拼凑研究关键词聚类同质性强、包含关键数量多的聚类也有7个,分别为:新创企业、因果推理、商业模式创新、资源约束、创新能力、建构主义、企业绩效。

2.2.3 研究关键词变化趋势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国内外研究热点主题发展趋势,本文进行国内外研究文献热点关键词的变化趋势分析,分别见图6和图7。

图6 国外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图7 国内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1995年,国外bricolage 开始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主题包含management、performance、firm、organization、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等领域。2005年以后,围绕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成为新的热点,并拓展到knowledge、technology、perspective、strategy 等领域。2017年开始,围绕着社会企业创业的资源拼凑问题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并拓展到governance、creation等领域。

2009年,国内开始关注拼凑的研究,研究主题包括创业学习能力、创业者等。2010年之后,研究主题逐渐向商业模式创新、创业导向、资源约束、创新资源、中小企业等领域拓展。2016年之后,围绕新创企业的资源拼凑成为新热点,并拓展到创业学习、环境动态性、双元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

2.3 文献共被引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国内外研究热点的差异,本文在研究关键词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并对比国内外研究的特征及侧重点。

国外文献共引自动聚类的效果见图8。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Baker 和Nelson[5]发表在“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期刊上的文章“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引用次数为66 次。此篇文章是Baker 和Nelson将资源拼凑概念引入创业管理领域的经典文献,自此引发创业领域关于企业如何以及为什么进行资源拼凑的研究热潮。

图8 国外共引文献聚类图

国内文献共引聚类的效果见图9。被引频次超过50次的有12篇文章。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梁强、罗英光和谢舜龙[3]发表在“外国经济与管理”期刊上的文章“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创业资源价值实现研究与未来展望”,是一篇综述性论文,引用次数为79 次。其中,被引频率最高的15 篇论文中,有4 篇为该领域的研究综述性论文。从发文数量来看,已经形成几个代表性研究团队,譬如中山大学张建琦(吴亮、刘衡、赵兴庐等)、中山大学祝振铎(李非等)、南开大学张敬伟(何一清、崔连广等)、上海大学于晓宇(李雅洁、陶向明等)、南开大学张玉利(王晓文、田新、龙丹等)、江苏大学庄晋财(芮正云等)、安徽大学李晓翔(马竹君等)、青海师范大学马蓝等。

图9 国内共引文献聚类图

3 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内容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资源拼凑科学知识图谱的对比分析,从宏观上认识国内外资源拼凑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脉络。为了从微观层面更深入了解资源拼凑的研究内容,本研究对高被引文献及相关文献进行深入阅读,进而从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3.1 研究主题方面

研究主题方面,国内外文献研究主题都涵盖个体、组织、制度3个层面,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逻辑。国外研究主题首先集中于组织层面,分别从企业管理、企业绩效、企业创新、知识管理、企业愿景、策略等方面探讨什么会驱动企业资源拼凑?资源拼凑对企业的绩效有何影响?等问题。其中围绕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研究最多,而对成熟型、大型企业资源拼凑的探讨较少。其次,国外研究主题还拓展到制度层面,着重从政府治理、制度、政策、网络等领域关注社会企业资源拼凑问题。而从个体层面关注创业者资源拼凑的文献相对较少。

国内文献研究主题则首先关注创业者个体层面,从创业学习能力、创业精神、创造能力、协作能力、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创业意识等个体能力、对现有资源的认知和警觉性、先前经验、创业经历和行业知识等个人特质层面探讨哪些创业者更倾向于资源拼凑以及什么能力特征能提高创业者的资源拼凑成功率;其次,大量文献分别从组织能力、组织氛围和组织外环境对资源拼凑的驱动效果进行研究、从企业能力、组织学习等角度探讨资源拼凑对企业层面行为的影响机制、考察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竞争优势、合法性、成长性、企业绩效等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关系。但是从制度层面,关注政府治理等因素对企业资源拼凑的研究很少,仅近两年才开始有此类型的文章。譬如,张秀娥和张坤[6]发现资源拼凑同时有助于新创企业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

3.2 研究内容方面

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外研究文献关注的内容分为资源拼凑的概念、内涵与测量、资源拼凑的影响结果、作用机制、影响因素、情景因素五个方面。国外文献探讨资源拼凑的概念、内涵与测量的比较多,从Lévi-Strauss 认为“利用手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完成任务”的行为方式就是拼凑,到Ted Baker 和Reed Nelson 将拼凑定义为“凑合着整合利用手头现有资源来解决新问题或开发新机会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国内外学者理解资源拼凑的概念提供了基础。Ted Baker和Reed Nelson 还提出资源拼凑的3个维度,即立即行动、现有资源和为新的目的整合资源。Di Domenico[7]等又补充两个维度:即兴创作和不屈从于约束。Salunke[8]和Senyard[9]对资源拼凑的测量做出了贡献。Salunke 首创用3 个题项测量资源拼凑,而Senyard等开发了8个题项量表,其中后者的量表被中国学者更多的引用。国内探讨资源拼凑的概念、内涵与测量的文献比较少,源于国内学者直接认可并引用国外的概念界定。国内较多的是文献综述论文,2012~2020年期间约出现10篇。

影响作用方面,国内外文献研究较为一致,都丰富地探讨了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行为的影响,纷纷考察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竞争优势、合法性、成长性、企业绩效等结果变量的影响。多数研究成果支持资源拼凑正向促进新创企业绩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部分研究指出资源拼凑会有负向作用,在新创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

作用机制方面,国内外研究文献都较少涉及。已有几篇中文文献开始从企业能力、组织学习角度探讨资源拼凑对企业层面行为的间接作用。例如,李非和祝振铎[10]发现动态能力在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吴亮和刘衡[11]发现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在资源拼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中起中介作用。

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文献研究都很丰富,从创业者个体、组织两个层面进行资源拼凑前置变量的探索。个体层面从创业者个人特质、能力特征等方面,组织层面集中于组织能力、组织氛围和组织外环境对资源拼凑的驱动效果研究。譬如,Stenholm and Renko[12]发现创业者热情会驱动其采取资源拼凑行为。付丙海和谢富纪[13]案例研究显示,魅力型领导更倾向于带领企业进行资源拼凑。王进富[14]等发现创业者创业警觉会促进其资源拼凑行为。Banerjee 和Campbell[15]发现,组织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利于资源拼凑,而同化能力不利于资源拼凑。赵兴庐和张建琦[16]发现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会影响资源拼凑效果。

情景因素方面,国外文献研究层次比国内文献更为丰富。国外文献从组织、团队、环境情景3方面展开。组织层面,学者发现生命周期、组织结构、文化氛围和组织管理方式会影响资源拼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团队层面,学者发现团队结构影响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创业团队人数负向调节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而创业团队关系紧密度和团队成员异质度正向调节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环境层面,学者发现拼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受到环境动荡性、行业属性等因素影响。而国内文献主要关注的是组织情景层面,对团队和环境层面的关注少见。譬如,赵兴庐和张建琦[19]从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匹配视角,研究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在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陈格和古家军[17]发现创新激励、组织支持、外在导向的创业气氛正向调节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间关系。

3.3 研究方法方面

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差异显著。国外研究主要采取理论分析、扎根方法、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资源拼凑的概念、内涵、维度、过程等内容进行探讨。资源拼凑量表出现后,国外研究出现一批实证研究论文。呈现出案例研究、实证研究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国内研究呈现出实证研究比较多的特点,实证研究多数采取问卷调研方式获得数据,尚未出现用上市公司、统计年鉴等二手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此外,研究综述类论文很多,也开始出现以案例研究方式探索中国情景下企业资源拼凑特点的文章。譬如,苏芳和毛基业[18]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在中国情境下资源贫乏型企业在应对环境剧变的时候,会在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和发展机遇三个阶段中动态调整其拼凑行为。

4 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文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 和CSSCⅠ的来源文献,对1972~2020年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析国内外企业资源拼凑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3个方面对比国内外研究差异,从而为中国未来的企业资源拼凑研究提供指引。

结合研究现状以及国外研究前沿趋势,国内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后续研究。

第一,进一步完善资源拼凑的概念与内涵。常用的资源拼凑概念来源于Baker在2005年界定的,他将“凑合着整合利用手头现有资源来解决新问题或开发新机会的过程”定义为资源拼凑,并提出立即行动、现有资源、为新的目的整合资源3 个内涵。Di Domenico 等在2010年增加即兴创作和不屈从于约束两个维度。自此,没有学者对资源拼凑的概念和内涵进一步完善。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尤其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时期,资源拼凑是否会赋予企业资源策略新的内涵和意义,还需要中国学者关注中国企业的实践,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资源拼凑的理论内涵和使用边界。

第二,进一步完善资源拼凑的测量量表。在测量方面,实证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是Senyard 编制的量表。该量表当时是根据商业企业进行开发的。学者们开始关注社会企业的资源拼凑问题,而社会企业还强调社会价值的创造,与商业企业追求经济价值的资源拼凑行为会有不同。针对商业企业开发的资源拼凑量表能否适用于社会企业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验证和解析。此外,Baker和Di Domenico等共同完善了资源拼凑的概念和5个内涵,但是Senyard编制的8个测量题项并没有体现出对资源拼凑5个内涵的完整测量。未来量表的完善是否应该包含资源拼凑的5 个内涵,也值得中国学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第三,加快资源拼凑实证研究进展。经过文献梳理,资源拼凑研究还是以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从2009年之后才逐渐开始出现,文献数量相对较少,研究空间还非常大。未来研究应加快实证研究的步伐,从资源拼凑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情景因素、影响效果等方面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在资源拼凑的前置影响因素方面,可以继续从个体、组织方面进行研究,并应拓展到团队、网络、制度等方面。譬如,可以研究个体的个人特质和认知方式、团队的成员构成、相互关系、使命愿景、关系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结构,制度环境的政府治理、规制等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方面,可以从双元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机会识别、创业导向、知识管理、社会资本等方面拓展资源拼凑作用机制研究。情景因素方面,在组织、团队和环境层面基础上,还可进行个体层面因素研究,譬如个体特质、个体认知方式等方面。影响效果方面,需要关注资源拼凑的消极效果,探索资源拼凑何时、为什么以及会出现何种消极效果。还可以通过纵向研究方法更全面地揭示资源拼凑在创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完整地描述资源拼凑的影响结果。

此外,中国学者应该加强中国情境下资源拼凑的研究范畴。除关注新创企业和社会企业的资源拼凑问题外,还应考虑资源拼凑对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的适用性。尤其是,国有企业相对容易获得资源,其闲置和冗余的资源更多,如何通过资源拼凑激发这部分资源的潜在用途是国有企业关注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比较研究不同类型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异同。同时,中国资源拼凑研究在完善内涵的同时,还应不断拓展外延,探寻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资源拼凑这一主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综合多个学科可以拓展研究视域,更好地、系统地深化资源拼凑相关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聚类文献资源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我给资源分分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资源回收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