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采编的创新思路分析

2021-09-27李天一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广播电视

李天一

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媒体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民生新闻作为媒体事业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致力于服务群众、为民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群众目标,媒体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新媒体时代下积极开展新闻采编创新工作。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特点

民生新闻采编内容更加复杂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民生新闻采编工作内容更加复杂。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为电视民生新闻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当前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数据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虽然为民生新闻采编带来了便捷,但是很多信息难辨真假,如何辨别信息真假、筛选信息、及时捕捉民生新闻信息成为当前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重点难点。在信息化时代下,民生新闻采编内容更加繁冗、繁琐,在海量信息之下,民生新闻采编筛选工作更加困难并且面临压力和挑战。

民生新闻采编主体转变

新媒体环境之下,许多新媒体爆发式增长,给传统民生新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采编的主体已经不再单单是新闻媒体记者,很多自媒体人也对民生新闻事件时时关注,所以自媒体也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传播者和采编者。当前社会当中的采编对象更加广泛,任何自媒体团队、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民生新闻采编主体和对象,使得民生新闻采编视角更加广阔。微信、微博、抖音、bilibili等社交视频网站为广大群众们提供了表达观点、表达看法的途径,使传统民生新闻采编更加灵活。

民生新闻采编方式多样化

针对传统民生新闻采编工作一般都是先对民生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调查,然后结合民生新闻事件的价值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判断。结合采访事件的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采访,例如“面对面专访、体验式采访”。在新媒体时代下,摄影摄像技术、录音技术层出不穷,各種计算机、数码相机、手机等设备不断完善,为民生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在民生新闻节目当中,可以借助现场通话连线、视频直播的形式对民生新闻内容进行第一时间了解,切实丰富扩充了民生新闻采编方式。

民生新闻采编互动性更强

在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当中,大多数人们属于被动接收信息,即使在看到广播电视民生新闻信息之后存在一定看法,但是也无法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但是新媒体拓展了人们的信息反馈途径,通过新闻评论、弹幕留言、讨论组的方式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群众们对于民生新闻内容的反馈。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朝着融媒体方向发展,使人们反馈新闻信息意见观点更加便利…。针对一档民生新闻事件来说,受众们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APP、微信小程序等诸多途径进行新闻信息评论,这样不仅可以实时反馈群众的意见,还增加了受众参与感,最大程度上带动起受众参与民生新闻节目的热情。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采编创新的困境

民生新闻采编缺乏创造性新意

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层出不穷,为民生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一定便利。信息化设备随着互联网进入到了千家万户,人们在获取新闻信息时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地浏览,这也导致传统媒体的收视收听量不断下降。在激烈竞争的媒体环境中,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不同类型信息的喜好程度存在差异。但很多广播电视单位还并未认识到这个问题,在开展民生新闻采编工作时,往往会构建出一套基本成型的民生新闻采编工作流程。一些编辑工作人员在编辑广播电视信息内容时直接从网络上截取图片、编辑视频,此种民生新闻采编工作方式很容易出现民生新闻报道内容重复,导致广大受众缺乏耐心去了解民生新闻内容,久而久之会造成观众流失、收视率下降。从客观层次上来看,广播电视民生新闻采编相比新媒体宣传方式更加复杂和困难,若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缺乏创造性和创造力,就很容易导致民生新闻内容出现质量问题,无法展现出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

民生新闻节目编排环节较为单一

计算机、手机、移动终端的出现促使新媒体行业不断发展,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挑战。当前很多人们都更加喜欢借助互联网、视频APP、手机新闻APP了解社会时事、民生热点。在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采编工作必须要确保自身播报流程的新颖性,展现出民生新闻节目的特点。但是当前很多民生新闻节目在编排时还是依照传统的节目编排方式,忽视与群众们互动,千篇一律的民生新闻流程和环节导致民生新闻节目平平无奇、毫无看点,造成受众审美疲劳。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采编的创新思路

创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思路

在多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难以得到保障,生存发展处于劣势。要想积极转变此种窘境,就需要拓展融媒体环境,创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各项内容。积极转变传统民生新闻采编观念,结合新媒体环境发展动向,不断强化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知识,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民生新闻采编内容、采编方式创新.以便于满足人们多个层次的新闻信息需求。将民生新闻采编眼光放眼未来,不能局限在当下和民生新闻栏目内部,要结合社会发展整体趋势和广播电视台未来发展战略,在实现融媒体转型的基础上获取更多受众的认可。全面贯彻“为群众服务”的工作理念,借助生动、贴心、鲜活的民生新闻内容为群众带来欢声笑语,展现出广播电视单位的担当和责任。

创新民生新闻采编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于民生新闻实效性的要求更高,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群众们获取信息、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为了增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综合竞争力,让民生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更加具备可观看性,就需要丰富民生新闻内容。积极提升民生新闻节目的吸引力,结合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优势进行民生新闻采编,深入挖掘民生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拓展民生新闻的影响面,杜绝民生新闻出现同质化现象,提升民生新闻的生活化气息。将民生新闻采编工作进行细分,将民生新闻收集、筛选、辨别、采访、编排等各个环节进行细分,将不同工作权责落实到民生新闻采编部门各个人员当中,并实施权责追查制度。创新民生新闻采编技术手段,整合信息采集、信息整理、编辑、审核等各个流程,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民生新闻采编效率。此外.明确民生新闻流程,让民生新闻节目更加生动有趣。通过优化民生新闻采编手段,确保民生新闻采编各个环节稳定、高效。

创新民生新闻互动途径

民生新闻采编的主旋律是为群众服务,所以在民生新闻采编时应该多关注群众的意见,并将群众作为民生新闻采编素材的来源,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积极拓展新媒体途径,借助微信公众号、新闻节目APP、新闻节目微博号等为群众提供交流探究渠道。群众可以对往期节目进行评论和交流,也可以将身边的民生问题提供素材给民生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借助新媒体手段拉近观众与民生新闻节目的距离,真正扎根群众,第一时间获取民生新闻素材,实现为群众服务目标。

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种类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严重冲击,传统媒体要想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就应该注重融媒体相关领域拓展,做好新闻内容采编工作,借助新闻采编工作来高效整合民生新闻线索、民生新闻内容,将具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融入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当中,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契合新媒体时代主旋律,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民生新闻采编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确保民生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广播电视
民生故事,讲述幸福与温暖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路径探究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思维
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与艺术性研究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