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表现钢琴演奏触键方法的探讨

2021-09-26贾义红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触键音乐家曲子

贾义红

摘 要: 每段钢琴作品都拥有属于它自己的灵魂,而这段灵魂的表现是在于每位演奏家的触键技巧和情感的表达。本文就以介绍钢琴演奏的技巧为开头,逐渐深入到作曲家的意图以及演奏家所需要表达的情感上。以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为例,阐述钢琴弹奏的技巧与情感表达是必须相辅相成,想要弹奏出带着灵魂的钢琴曲,二者缺一不可。

关 键 词: 触键技巧;情感表达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音色和情感表达成了突显演奏家是否技艺高超的特点。钢琴音色的好坏直接决定演奏家是否能弹好一首曲子,而钢琴的情感表达直接决定演奏家是否能弹出这首曲子的灵魂,是否让人深陷其中。因此可知,成功的关键在于好的音色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同时这也是每位音乐家在钢琴生涯中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钢琴演奏的触键技巧

(一)指力触键和手力触键的不同

指力触键是所有触键动作中所用的肌肉运动最小动作,同时力量也是最轻的。只需要轻轻下键再回到原位就能完成的动作。指力触键多打造纤细、轻巧的音色,一般只有弹到很轻的音乐才会用到的触键,适用性不是很广但是在一定的音乐曲目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著名音乐家巴赫就是以指力触键而闻名于世,在他手上的曲子不管有多难都能被他用看似隨意简单的动作弹奏出来。而手力触键的适用性相对较广,手腕向下控制着手力和指力,手稳固的同时手腕灵活运动演奏出灵活多变的音色。多要强调手腕向上拱,手要稳固的动作。因为手力触键的广泛性,所以在演奏各种曲子的时候采用的多种方式,比如和弦、慢八速、各种音阶等等都是运用手力触键来完成的。由此可知指力触键适合很轻的音乐,而手力触键适用性广,多表达灵活多变的音乐[1]。

(二)手臂触键多体现明朗、洪亮的音色

臂力触键和全臂触键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臂力触键多用的是惯性,但这种触键方式一般与别的技巧同时出现才能表现出该触键方式的明朗音色。以贝多芬为首的音乐家多用臂力触键的方式表达自己激动的情感。全臂触键是要上臂、前臂、手腕、手以及手指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到极致,肩部的力量是带动整条手臂的主要力量,而这种触键方式音色洪亮,多表现激昂、奋进的力量,让人感觉心情澎湃。

(三)不同的触键角度

接触过钢琴的人应该都知道,触键直接影响到音色,而不同的触键角度对钢琴的音色影响也是很大的。当我们手指下键呈直角时发出的声音多为明亮、清晰的音色,因为我们的指尖与钢琴的琴键接触面积变小了,声音也就自然而然得让人感到亢奋。当我们的手指下键呈小于直角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和呈直角时的声音大不相同的[2],音色多为典雅优美,让人心情愉悦。所以角度的不同,不管是在视觉的世界里还是听觉的世界里都是不相同的。

(四)触键的力度、速度、高度以及深度对音色和音量的影响

触键的力度大小都会对一首曲子的音色以及表现的张力有着一定的影响。之前学习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觉得触键的声音大,琴的音色就会好听。但是后面真正对钢琴有一定了解后,发现不能弹每首曲子每个音符都触键声音大,因为这样的曲子缺乏美感,弹琴也变成了按琴。正确合理的触键力度要根据每首曲子每个音符来变化,力度的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触键的速度快慢也会给音色和音量带来不同的变化。在演奏欢快的曲子的时候需要触键速度快,而演奏缓慢优雅的曲子的时候需要触键速度慢。这就是每首曲子都需要不同的触键快慢,有不一样的精神感受。还有就是触键的高度和深度也能影响到音色和音量,从初中开始我们就有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所以大家应该都懂高度越高,力度越大。而触键的深度就是对指尖的控制,弹琴的深度越深,琴音就会越清晰明亮反之弹得越浅,琴音就越模糊。而指尖触碰键盘的深度划分有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这些因素都有其不同的效果。这些技巧合理的搭配后弹出的曲子是很值得欣赏的[3]。因此,不要一味地用一种方式弹琴这样只会让曲子听起来死板又单调。

二、从前期到如今的钢琴触键发展史

大约在十六世纪开始,羽管键琴与击弦古钢琴开始盛行,直到1709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发明了现代钢琴之后音乐家开始风靡世界,由最开始触键前期出现的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开启了钢琴的世界,他也是钢琴触键的奠基人。再到后来钢琴触键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洗礼,每位音乐家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也生出了很多很有个性的弹奏方式。当时触键后期,钢琴触键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胡梅尔为首的传统派[4],另一派就是以贝多芬为首的新型派。贝多芬大改以往莫扎特的风格,大大改变了触键的传统,增加了许多表现力和多样的肢体动作,让人们更能感同深受。对于后面肖邦等著名音乐家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包括如今著名音乐家朗朗在弹奏激昂的乐曲的时候也会激动到表现较大的肢体动作。

三、在情感表现上演奏家必须突出情感的重要性

(一)作曲家的意图以及心情

演奏某首曲子的时候,首先必须要知道作曲家对这首曲子寄予怎样的感情以及作曲家为什么要作这首曲子。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真正地理解和体会到这首曲子应该用怎么样的心情和态度去演奏,如此才能做到演奏的一致性。同时也要了解这首曲子出生的时期以及是什么样的环境下诞生的,这都有助于我们更了解作曲家的意图,以至于更好地表达出这首曲子。

(二)正确合理的呼吸有助于演奏中的音乐表现

钢琴家亨利·涅高兹在《论钢琴表演艺术》中:“钢琴弹奏最困难的就是弹得很长久,很响亮,而又很快”。同时做到这其中的几样确实很难,但是放松也是关键。演奏乐曲的时候要学会合理地控制呼吸,学会放松。钢琴演奏中的呼吸应根据不同乐曲而进行调整[5],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作品就有多层次气息的处理。人们都说疯子才喜欢巴赫,其实我觉得不然。说这些话的人肯定都不懂巴赫,他的曲子不细听就不可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只有你仔细地慢慢品就会发现巴赫其实是大海。正确合理的演奏呼吸更有利于音乐的表现。

(三)恰当地融入自己的感情以至于升华为自己的灵魂

每首乐曲都有不一样的感情,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相同。就像看书一千个人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人对乐曲的理解也大不相同。一个优秀的演奏家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将演奏变成乐曲灵魂的升华,这里面需要情感和理智的输入。通过触键的方式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对所弹奏乐曲的理解,这应该是所有音乐家最重视的问题。如果只是一味表演自己高超的技巧,只会人感觉到死板和无趣,缺乏美感。而每个人对曲子的理解都不同,以至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琴风。因此,完美的乐曲演奏需要情感表达上的丰富。

四、以《第五交响曲》为例浅析情感的表达和技巧的运用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最不限制想象最自由的一首曲子,这首乐曲表达了贝多芬这一生的坎坷、光明战胜黑暗的曲子。该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也是贯彻整个交响曲,开头仅仅用四个音就构成了极短的动机。随着乐曲越往激进的方向发展,斗争也持续进行中。第125小节引出展开部,第一主题的乐风非常活跃,不断地反复引出第二主题,多种手法交替展开变化,如对比复调的手法、频繁地移调转位等等推出了乐曲的高潮。第二乐章的开始是稍快的行板,调性转为降a小调随着事态的走向,尾声要表现的英雄战歌一般激昂澎湃。第三乐章要表现出上战场跃跃欲试的音调,乐章的中段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小调转变为C大调,主调的和声凸显了犹豫和不愉快的感觉。最后一章表现出了号召新生、战斗成功的力量,所以要下键适量的重、速度快,运用各种演奏的激发,甚至有的音乐家弹奏到激动地站起来。贝多芬的这一生由这首曲子表现出来,里面多样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都是需要拿捏得非常标准,才能很完美表达出这首曲子的激進与向上。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演奏钢琴的技巧有很多,演奏的方式也很多。所以音乐家们要懂得运用好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要兼顾好演奏的情感表达。没有情感表达的乐曲既冷冰冰又生硬,而过于情感表达的乐曲也不好,要懂得呼吸。高超的技术也是演奏出完美乐曲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合理地运用自身的情感表达,表现出有着自己灵魂的钢琴曲同时也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对演奏技巧的掌握。因此触键技巧和情感的表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刘丹.浅谈钢琴技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J].北方音乐,2016:48.

[2]沈璐.论钢琴演奏技巧训练与情感表达[J].当代音乐,2017.

[3]张杨.试析钢琴演奏中情感表达的技巧[J].北方音乐,2016:60-60.

[4]郝芹.探析钢琴触键技术对钢琴音色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5]郑中.黄钟.梅西安的多维准序列创作观——以钢琴作品《调式化的音值与音强》为例[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01).

猜你喜欢

触键音乐家曲子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姚铜(音乐家)
有风吹过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吹曲子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