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研究

2021-09-26李亭亭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舞者创造力想象力

李亭亭

摘 要: 高师学前美术教育应区别于普通高校美术教育,凸显其学前美术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但是目前高师院校中开展的学前美术教育普遍重技能而忽视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大多喜欢临摹,作品缺乏想象力,这违背了幼儿美术教师的培养目标。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培养学生创造力进行研究和实践,并得出一点结论和建议。

关 键 词: 高师院校;学前美术教育;创造力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幼儿,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的知识,思维已经定性。他们相对于专业美术生来说,学习目标和职业需求是有显著差异的。学前美术教材内容也比较陈旧,里面都是比较简单的临摹和图形,并没有体现想象力的相关内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基本就是临摹书本,作业基本雷同。为此,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并试图改进教学设计,研究如何能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一、创造力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学前美术教育更是如此[1]。作为将来的幼师,高师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美术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儿童教育专家孔起英在《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美术教育建议》一书中指出:创造性原则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原则之一。它是指美术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而这个原则也应该成为学前美术教学的指导原则,而不是一味地技能传授。

研究表明:儿童具有“某种超现实”的心理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的世界也成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因此,作为以后的幼儿园美术教师,如果过多地把美术创作“标准范式”灌输给儿童,只会使他们过早地形成一元化的思维模式,而丧失最宝贵的想象力,丧失创造的热情和冲动。只有高师学前专业学生掌握美术创造力,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幼儿创造力,达到真正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2]。

二、美术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一)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是美术创造力培养的前提[3]。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适当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爱好的内容,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导入课题,学生会更有热情去积极完成美术创作活动,从而激发美术创造力,完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解人物比例和漫画的内容时,我将当时热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深受学生喜爱的都教授照片导入课题,并以他的五官比例来讲解“三庭五眼”的知识,用漫画的手法给他绘制漫画形象,学生兴趣高涨,并用夸张形象的手法绘制了自己喜爱的明星漫画,呈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绘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爱上美术,享受创作美的过程,这样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更多的灵感。

(二)绘制材料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大量富有创意的材料拼贴作业,开阔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去完成作业,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来创作。除了课本中涉及各种材质的纸、超轻粘土、软陶、不织布、绳子、各种植物种子这些幼儿园环境创设常见的材料以外,过期的彩色药丸、经过消毒处理的废弃口罩、一次性塑料袋、钉子、碎纸、用完的笔芯、瓶盖、名片、假睫毛等都可以创作出美术作品。教师不仅收集大量材料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让学生养成收集材料的好习惯。在最终创编作品展示时,可以看到更多材料的体现,比如用断裂的油画棒制作的拼贴画,还有用卡带制作的人物头发创意画。

(三)绘制方式的创新

在美术创编课程中,我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剪刻、折纸添画、水粉、丙烯还有水墨等多种美术表现形式,综合应用在美术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画笔不是唯一的作画工具,可以用吸管吹画,也可以刻制橡皮章拓印图形,还可以用不同肌理的树叶树枝或者白菜去拓印图形,结合喷溅、吹画、折剪、扎染等多种形式去制作作品,在随机的不规则形状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画面呈现戏剧性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有一个同学将颜料随意泼在白纸上,运用牙签在未干的液体上勾勒出一些物体的形状,画面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

(四)作业“命题”的创新

以往的作业布置都是运用所学技法制作一幅作品,没有对主题进行设定,也没有对作业有特别具体的要求。所以一开始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都是相似的,大多参照课本上的范例,后来我对作业给定了具体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个主题进行讨论,搭建和主题相关的内容,完善作业,最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就会更有创造力。例如手工教学活动《染纸》,在没有限定主题的时候,学生们大多交上来的都是正方形的染纸,唯一的区别就是染纸的图案和颜色不同。后来我对作业要求进行限定并给出了相关的资料,如运用染纸制作各种不同的服饰,先用手绘的形式绘制人物的大体轮廓,然后用染纸来给她们设计漂亮的服装,最后同学们就会交上非常有创意的T台秀为主题的作业,还有同学以此想出了制作各种各样的鞋子秀、包包秀,学生的想法越来越多,作品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五)运用发散性思维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力

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思维又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征[4]。陈会昌在《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心理发展卷)》一文中指出,发散性思维本质上来讲就是求异思维,围绕己有的信息,利用发散性思维能够产生众多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对现有的记忆和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创新的、独特的新思想和新成果。例如在美术创编课程中,我给同学展示了一张运用对称剪纸和团花剪纸两种技法制作的跳舞小人,让学生以此图为灵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编。思考可以用哪些技法去表现主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去表现主题?可以运用哪种绘画形式去表现主题?学生们围绕着这个图展开联想,先确定作品的主题为舞者,然后开始讨论。有的同学运用立体材料软陶和毛线去做立体的舞者,有的同學用手绘的形式去做,而有的同学用布、扣子、丝带去缝制舞者,还有的同学想到了运用吸管吹出舞台的造型,运用毛笔和吸管勾勒出舞者的形象。在对舞者所处的场景,大家也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有的同学想做一个站在音乐盒上的舞者,有的同学让舞者站在森林里和小动物们一起跳舞,而有的同学就用手工制作一个电视机的造型,舞者就在电视里表演,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激发了更多新的想法。这个思维过程的训练就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过程。创造力较强者,其心智活动往往少阻滞、多流畅,能在短时间内针对问题给出较多的解决方案[5]。而培养学生的流畅性必须要经常在美术活动中开展这种思维活动训练。

(五)将创新性列为作业评价要点

作业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们可以互评自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也可以互相交流,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因为有的学生受绘画水平的限制,形画的并不是很准确,所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能够了解她的创意,也能了解她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输入,引起感情的共鸣。当然教师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在评判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把想象力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的话,会看到越来越多有想象力的作品。对于学生作品评价,形体的准确和高超的绘画技能应该排在想象力后面,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学生敢于想象敢于绘画,并享受创作的过程。我们知道,幼儿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都有很大的距离,但美术可以使他们把自己的想像、愿望变成可见的作品表达出来[6]。尤其是绘画,更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画画。毕竟我们的学生是以后的幼儿教师,她们必须要理解幼儿美术的重点是情感的表达,而不能简单以形体的准确性去进行评价。

三、结语

学前美术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参与,笔者也只是结合教学实践对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力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能够对学前美术教材进行统一整改,并给出相应的教参,让美术专业出身的高校教师能够尽快将学前教育和美术教育进行整合,尽早转变教学思路,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而努力,为学前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课题“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养中的创造力培养研究”( XJJU201531 )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慧慧.浅谈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页,2012.12.

[2]黃立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04.

[3]杜艳.高师院校学前美术教育专业审美教育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4]王亚南、张建波、彭洋.美术教育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09.09.

[5]宗宏岗.“创造性思维”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06.

[6]李召存.瑞吉欧美术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2.08.

猜你喜欢

舞者创造力想象力
舞者
舞者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舞者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美丽舞者再翩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