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美育视角下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开发

2021-09-26李晓旭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手工艺手工技艺

李晓旭

摘 要: 从美育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传统手工技艺的教学内容和影响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地区的群众基础、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等会影响到手工艺教学资源开发质量;从内部因素考虑,教学引导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受众群体的兴趣导向是决定手工艺教学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新时期传统手工艺教学应以美育为基础,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并从软硬件投入、教学资源内容扩充及机制保障等不同层面加以完善。

关 键 词: 美育;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

我国传统手工技艺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如竹编、刺绣、木雕、景泰蓝、民间剪纸等。但在外部市场大环境的冲击下,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同样面临着生存和传承危机[1-2]。将传统手工技艺纳入高等教育领域,是对这些传统技艺最好的传承和保护[3-4],本文从研究美学与传统手工技艺的关联性入手,具体分析和阐述了传统手工技艺教学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和具体策略。

一、美育与手工艺教学内在关联性探究

传统手工技艺承载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量,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竹编、刺绣还是木雕、剪纸,都能够从不同侧面给鉴赏者带来美的享受,是美育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部分。传统手工艺教学目标与美育的人才培养目的是一致的。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考虑,无论是美育还是手工艺教学都是从美学的视角出发,向受众传递一种审美感受,但手工技艺的传递方式需要实物载体;其次,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将中华古老文化中传统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传承下去。由于美育概念更为丰富、覆盖面广博,而手工技艺的传承方式更为具体,高校学生群体的兴趣也更为浓厚;第三,传统手工技艺的发扬与传承,依托美育教育理念得以发扬与传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中促进、推动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也有助于新时代下社会主义美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二、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内容与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传统手工技艺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知识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几项内容。首先,知识资源涵盖了手工技艺的内涵、表达方式和操作规范等,手工技艺有着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构建和严格的工艺标准,如果无法按照工艺标准和步骤实施,则很难达到美学预期。人力资源部分包括教学用教材的编纂者、课程专家、学校管理层和一线教师等。其中一线教师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方式将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并間接地影响到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一般而言,传统手工技艺的教学,实践课程均占据教学的大部分比重,从课堂理论教学上掌握手工艺品原材料的性能及成品特性,再从实践的角度逐步完善手工工艺,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审美价值。我国的大部分手工技艺都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以竹编技艺为例,在我国已经传承延续了2000余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审美属性。对于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属性的开发,将极大地提高手工艺制品的审美价值,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古老的民间技艺。

传统的手工技艺传承方式多为民间的口耳相传,或师傅带徒弟方式,这种方式尽管能够将技艺传承下去,但其影响力水平不高,也不利于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而将传统手工技艺搬进美育课堂,不仅赋予了传统手工技艺新的审美属性,还能够系统化、理论化地做好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就具体影响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开发的因素而言,具体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手工艺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都会影响到手工艺教学资源的开发。一直以来,手工技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如果手工艺在某一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则这一地区的该项手工技艺往往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以竹编技艺为例,在岭南地区、海南地区竹编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个别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具会编制,甚至以生产和销售竹编制品为生,在这种情况下地区该种手工技艺就会获得稳定的发展,并且会带动传统手工技艺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完善。此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扶持力度,也会给手工艺的传承及手工艺教学带来积极影响。如果一个地区的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本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就会加大对手工艺教育教学等领域的投入,促进教学资源的开发。

从内部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会影响到教学资源的开发。将传统手工技艺搬进课堂,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视角更好地传承民间艺术。一方面通过教师教学引导让学生们从理论的高度学会鉴赏古老的民间技艺和文化艺术;另一方面通过课内外实践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民间手工技艺的精髓,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与传统的民间技艺传承方式相比,课堂教学方式的效率更高,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手工艺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基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将有助于民间文化艺术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也有利于受众群体从美育视角理解传统民间手工技艺。

三、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新时期从美育的视角出发,深度开发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还需要从目标定位、意识能力培养、优化和完善现有手工艺资源开发内容及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应明确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开发的终极目的是要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和手工技艺,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兼顾发展地方经济和解决一部分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技能目标理论认为工艺美术和手工技艺都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底蕴,在培养相关手工技艺领域人才的同时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将这种艺术美学传承下去。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开发内容。

其次,我国许多民间手工技艺已经成功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传统手工技艺资源进行深度地开发,就是让这些文化艺术瑰宝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带动全民的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热情。新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民间技艺已经被系统化和规范化,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就是要以更加规范化和理论化的方式,提高年轻一代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三,针对于已有的手工技艺文化资源开发内容,在知识资源的结构与内涵、人力资源广度、储备深度及文化资源的融合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在传统手工技艺教学用教材的编写方面,内容较为陈旧和单一,且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明显脱节,应该从调整教材内容、实例内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等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跟进。手工技艺课程比例中实践课程的比例应至少在一半以上,理论课程主要从文化艺术传统和审美取向等方面总领实践课程。从人力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来考虑,需要提高传统手工技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把控能力,并做好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储备工作和系统化培训工作;从文化资源的角度考虑,需要促进传统手工技艺教学与审美教学的融合,从美育的视角出发提高学生群体对传统技艺的审美能力。

最后,建立和完善传统手工技艺教学的各项保障工作,具体包括充分发挥出地方政府在资源保障和宏观指导等方面的职能,提供充足的教学资金与各项软硬件资源的投入。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定期评估,以更好地保证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还要积极地推进传统手工艺教学课程的深度改革,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多个方面保证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论

本文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美育视角出发,深度研究了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将传统手工技艺的教学引入美育课堂,能够从系统化和实践化的角度更好开展教学资源开发对于美育教学效果提升工作。当前,从教育资源分配、美育教学的普及性与创新性角度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更深度地开发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应调动多方力量从机制假设、内容开发等不同层面推进传统手工技艺的美育教学资源开发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课题编号:GJB13202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藍洁,唐锡海.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生存心态的田野调查[J].广西民族研究,2019,(04):101-109.

[2]张君.从文创设计与IP打造看传统手工艺进入日常生活的路径[J].包装工程,2019,40(24):298-303.

[3]李丹,余运正,张丽军.新媒体时代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传播[J].出版广角,2019,(01):90-92.

[4]吴宁.现代设计嵌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多维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9):107-111.

猜你喜欢

手工艺手工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做手工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