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输出视野下的中式衍纸创作思考

2021-09-26王玉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式装饰创作

王玉

摘 要: 衍纸工艺在现代被正式引进我国已有十余年历史,在这一过程大量的纸艺爱好者对其造型风格本土话进行了尝试。衍纸艺术作为以线造型为基本单元的工艺形式与中式艺术确实有很多的契合点,将其本土化后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形成助力。

关 键 词: 衍纸;线造型;传统工艺;中式;文化输出

一、衍纸及其艺术特色

20世纪末,随着全球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消费过度带来环保意识的崛起。以此为背景,在艺术领域,以“纸”这一自然属性明显的材质作为创作载体和创作材料的艺术形式开始兴起。其中“衍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易操作性,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我国开始再次流行,上至艺术院校,下至小学幼儿园手工材料包,成为工艺艺术创作和创意手工的新宠[1]。

衍纸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最初形态为圣画与祭坛的宗教装饰——修女收集有镀金边的书籍将书口处裁成纸条,以鹅毛管为工具加以卷曲,将卷曲纸卷作为装饰元素,侧面涂胶粘在承载物上。时隔几百年后的18世纪,这种装饰手法成为一种闲暇时娱乐用的手工在欧洲贵族阶层中流行开,逐渐被重视并被应用到各种室内装饰领域。随着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版图的扩展,衍纸又随着基督教文化的推广流传到非洲、美洲,甚至亚洲。

“线”是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中最富情感和表现力的元素。卷曲的线条、松紧变化的纸卷赋予成品以线性装饰特有的韵律感[2]。在各种表现手段中,“卷”是衍纸创作最初,也是后来常见的形态。和西方绘画对画面的处理方式一样,传统的西式衍纸创作也是习惯性的进行满画面的填充。用卷好的纸卷把画面的所有部分都覆盖一层。近几十年,衍纸的表现手法被创作者不断挖掘与更新,填充的方式再仅限于用纸卷,也有用直线条、几何形封闭线条来进行填充的。但总体上看还是以“围合轮廓”“以各种形态的有色线条做填充轮廓内空间”为主要的创作方式(如图1)。这是平面类的衍纸创作,立体化的创作,也多是以平面进行拼接,或在器物表面完全覆盖贴材的方式,拆解成二维平面后看,也和衍纸画创作的思维无异。

二、衍纸与我国传统工艺相似处

(一)工艺形式的相似

衍纸以“卷”为基本形的创作方式和我国众多的工藝形式都很相似,其卷曲的单元形也有完全一致的造型。

其一,“盘扣”艺术。我国的盘扣工艺据文物佐证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唐,后来历代的服饰文物和绘画中十分常见。发展到现在,“盘”的方式也发展出各种变化形式,而盘出的布扣最终要以“缝”的方式固定于服饰上,和衍纸条侧面粘贴于基材上一样。

其二,掐丝工艺。掐丝工艺源于5至6世纪的波斯,是我国古代的贵金属装饰工艺中十分常见的装饰形式。以金属丝弯曲成型或粘合在胎及底上,或互相焊接呈片状,构成图案轮廓,以矿物釉料在中间填充,构成完整且水平高度接近的图案和最早以金边衍纸做装饰的理念也十分相似。

其三,盘纸艺术。在江浙地区还有以纸代布进行各种盘卷工艺的“盘纸”艺术,并有地方非遗传承人。盘纸的形式和衍纸的卷纸方式有很多一致的地方。是否受西方衍纸在近代流入的影响目前没有相关文献研究,但其与盘扣和传统扎纸、纸花的“血缘关系”却显而易见。

(二)装饰理念的不谋而合

强调线造型,以不同长短、曲度的线造型在画面形成婉转韵律与节奏变化,一直是东方装饰艺术标志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在中国的传统装饰风格中尤为显著。也正是因此,观者才会每每从波提切利、安格尔、穆夏的绘画作品中品味出东方美感。衍纸的创作材料是长条形的纸—,这一造型基本点为衍纸的风格特征敲出了一个基本音——线性的、东方感的。由此可见,衍纸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十分适合在中国传统审美的土壤中嫁接生长。中国式、中国风的衍纸创作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三、中式的衍纸创作

国内较早开始进行衍纸艺术推广的朱立群先生曾提出,“中式衍纸”应手法上借鉴传统艺术形式,内容中运用传统文化。摆脱衍纸基本工艺和造型单元的约束,化纸为笔,创作中将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依附于传统的吉祥寓意,要形成“题材多样”、“意境优美”、“元素丰富”、“手法灵活”、“构图自由”、“配色大胆”的中式特色。该论述十分全面。中国历史传统悠久,中式审美的体系基础——中国传统哲学在儒家、道家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来自印度的佛学思想,有一套完整圆融的审美理论,结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趋吉避凶的“乐感文化”生生不息的“本原思想”,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文结合、音形相映地体现在各种传统纹样中——如连年有余(莲莲有鱼)、五福拱寿(五蝙寿桃)、喜上眉梢(喜鹊登梅枝)等。这都为传统工艺赋予了更深的美学价值。

十余年,国内涌现出了很多有本土特色的衍纸作品,有很多是将衍纸造型特色与工笔画和传统图案、戏曲人物相结合的,不乏构图大胆、造型灵动的作品。其中最突出的是网友蓝色羽毛(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平台统一网名)的衍纸创作手法。她将细衍纸条盘卷后进行塑形,制作出有体积感的花瓣、枝条、山石,从而创作出有浮雕效果的衍纸作品。这一技法创新打破了衍纸创作的二维界限和纸质材料没有份量感的限制,使中式衍纸有了如贝雕、雕漆嵌玉工艺一般的份量感,造型空间与艺术层次都跨越上了一个新的境界。其作品中不刻意求逼真却有自然的灵气:湖石鬼斧神工、兰叶轻盈灵动、翠竹似可迎风作响(如图2),是笔者近十年来在网络资源中接触到的最有中国神韵的衍纸作品。

中式艺术,不同于追求理性、秩序的西方艺术。中式艺术的土壤是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艺术是表达,是托物言志,不仅要形神兼备更要意在笔先。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复刻、再现,所以其中对神韵的把握不是通过素描、色彩的反复训练与求真精神能够得到的,而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感悟。非要具体话表达出来就是:抓住对象的神韵赋予精神内核,放大后呈现到观众面前。将其投射到衍纸创作中去即抛弃衍纸造型本身的装饰美感,创作中抓住对象的形态特点和材料特性顺势而为,表现手法服从创作风格。

四、作为文化输出载体的衍纸艺术创作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国家对传统文化振兴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学传统用传统的氛围越来越浓,各级地方性非遗手工艺在各种媒体平台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年轻一代也逐渐习惯将传统元素作为高级审美用于语言词汇、社交形象和个人服饰元素的点缀。对外交流方面中式传统文化艺术的挖掘和在影视、网络自媒体中的应用传播,也如清风一般逐渐拂去欧美对中国古典形象的刻板偏见,创造了汉服文化、仙侠文学的海外粉丝群体。在这种背景下,结合了中式审美精髓的衍纸艺术,可以通过手工艺爱好者群体、纸艺创作圈、乃至艺术圈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式美学的载体并不单一,生命力依旧长青。同时,衍纸工艺也可以被吸纳入我国特色工艺品的行列,结合更多的传统工艺元素,经过不断传承改进发展出真正“中国品牌”的衍纸艺术。中式衍纸工艺品,可以通过商品流通,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五、结语

衍纸作为一种具有明显线造型特色的装饰艺术形式与中式艺术的结合点还有很多有待挖掘的空间,相信在我国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下这支异域之花一定会在中国的大地上更加枝繁叶茂,并将东方艺术的香气散播到更远的地域。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非遗创作对高职艺术生创新能力及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2019SJA159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立群纸艺术馆.衍纸的艺术[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5.

[2]张浩,王楠.衍纸艺术应用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10).

猜你喜欢

中式装饰创作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