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

2021-09-26汤雯杰

求知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小学美术自主学习

汤雯杰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模式走进教师的视野。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积极采用“合作·探究·自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设定学习方向、发展独立思维、丰富自学素材等多种方式,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4-0091-02

引 言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与美术课堂的不断融合,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不二之选。“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基于美术学科知识的特点,合理应用“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对美术知识的解读,在探究中深入美术的世界、感知美术的魅力,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增强终身学习意识。

一、结合教材美术知识,设定学习方向

小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经验较少,当教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学生常常因为经验的匮乏,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以致整体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质量较低。为了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对美术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据此对美术知识进行自主分析,以便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精准掌握美术知识,习得美术技能[1]。

以“会跳的玩具”这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会设计会跳玩具的方法,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其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分析物体会跳的原理,并基于此进行会跳玩具的设计”的任务。根据这一任务,学生开始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首先,学生将这一任务进行拆解,将其分为两部分,一是“分析玩具会跳的原理”,二是“进行会跳的玩具设计”。其次,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交流分析。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玩具会跳的原理,学会了对会跳玩具的设计。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合作探究的任务,能够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方向,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掌握美术知识。

二、设计自主分析环节,发展独立思维

随着“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广泛应用,许多教师开始创建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美术知识进行集中思考。然而,过度强调合作的形式,会让学生丧失自主思索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应用“合作·探究·自主”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增加学生自主分析的环节,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维。

例如,在教学“鸟语花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围绕写意花鸟的绘畫技法,为学布置“发挥自己的创意,结合中国画的技法,进行花鸟画的自主创作”的任务,然后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享受自主思考的过程,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绘画技巧的掌握,设想出能够表现自然界花鸟的绘制方法。随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意见,进行思维碰撞,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在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再为学生预留自主总结的时间,让学生回顾交流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在总结、归纳中重新整理自己的创作想法,并设计出更具新意的花鸟图。

由此可以看出,美术教师抓住“合作·探究·自主”这一教学模式的本质,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之余进行自主思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真正地发挥“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合理分组,实现有效探究

在“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模式中,学生合作交流的环节必不可少。但是,在传统美术课堂上,教师分组的方式相对简单,不是按照座位的远近分组,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结组。这样的分组方式虽然能够缩减分组的时间,但是不能真正体现分组的意义。每位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所以在美术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美术素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以“陶泥的世界”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布置使用泥条、陶土捏造生活用品的任务。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制作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自己掌握的泥塑方法,使用泥条进行塑形。其次,教师结合对学生的观察判断学生的能力水平,并遵循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为学生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最后,教师将活动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潜力,通过合作、互助捏造出富有创造性的生活用品。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美术教师结合每位学生的特点,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助,使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深入美术课堂,从而体现“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模式的意义。

四、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指导学生学习

“合作·探究·自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探究及自主分析中,逐步完成对美术知识的建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非完全放手,而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合作·探究·自主”的教学模式下展开美术课程教学活动,教师应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合作中存在的疑惑,引导学生加快自主探究的进度。

例如,在“太空新居”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价值,教师可以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辅助者”“监督者”的身份融入学生的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地认识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多种艺术作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建出新的太空居所。结合上述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欣赏宇宙太空的图片,设计太空新居”的任务。在学生合作分析宇宙太空居所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合作交流情况,在学生遇到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使学生突破瓶颈,真正设计出带有个人特色的太空居所。此外,教师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使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从而为“合作·探究·自主”这一模式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小学美术自主学习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