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21-09-26曹慧玲

求知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曹慧玲

摘 要:由于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点多、学习内容抽象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借助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關键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4-0048-02

引 言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位数学教师都特别关注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还对学生理科类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升学及考试的压力

中小学学生普遍面临着升学及考试的压力。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所展开的考核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多会围绕考试的重点内容开展课堂教学,且采用“题海战术”来使学生形成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思维定式,忽视了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学。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学习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其很难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1]。

(二)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的研究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进行研究的能力,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把数学知识点详细地教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对数学学科缺乏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没有认真做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有直接关系。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师都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难度依然很大[2]。

二、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要求

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使这项活动真正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要求来开展具体工作。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熟练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接触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对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原理,为今后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

(二)能够对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全过程进行把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将教学评价的重点集中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上。在全面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改变过于关注结果的错误做法,认真做好对学生解题全过程的指导,使学生能够从传统的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理解为基础来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要将学生的数学情感发展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教师要积极展开对学生的研究,将学生的数学情感发展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只有以此为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4]。

(四)把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作为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目标来开展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活动的需求。所以,教师要为课堂教学制订清晰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使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制约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分析

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没有教师的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都很难实现。所以,教师方面的因素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尽管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敬业,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进度,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漠不关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很难得到提高。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分析

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因为数学知识过于抽象而无法理解。这就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利用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问题分析方法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这能够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还很容易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理解了不教师所讲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这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展开分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