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数学教育专科课程设置

2021-09-26王金娥

现代交际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师范生专业课程设置

王金娥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高职高专数学教育专业是输送小学数学教师的渠道之一,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如何培养出合格小学数学教师是当前紧要的问题。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者、教师培养政策制定者、教师教育改革促进者关于培养数学教师需要具备什么知识储备、怎样应用到教学中展开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4年,我国首次出台了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并率先在江苏、广西等省和自治区试点。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教师〔2017〕13号文件指出: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四个维度[1]15个监测指标上明确给出参考标准,标志着我国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正式启动,各师范类院校都将迎来师范类专业认证。

2018年11月,黑龙江首次迎来了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统考,标志着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打破教师终身制且五年一审制度,不区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聘为教师。

基于上述政策,修订师范专业课程设置迫在眉睫,不仅要考虑小学教育专业认证各项比例能否达标,还需兼顾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课程。本文将结合上述内容探究师范类专科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二、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义务教育师资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考学生选择小学教育、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等未来从事小学教师的专业,就黑龙江省而言,从2016年仅有两所师范类专科院校设置数学教育专业,到2019年已经有四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置数学教育专业,在校生也从137人入学到242人入学,如图1所示(数据来源:高职数据管理采集与管理系统)。随着历年招生人数的逐步增加,人才培养的任务更加艰巨,其中最重要的是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图1 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历年报到情况

跟踪毕业生调查的过程发现,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数学教育专业应加强数学专业课设置,如图2所示。虽然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开设的专业课数量能够支撑继续学习和工作的需求,但是也有学生认为有些专业课学时不足、专业课开设数量不足,详见图3;此外,关于技能课的统计情况,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应花大量的课时训练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详见图4。

图2 数学教育专业应加强课程设置(多选题)

图3 大学期间开设专业课数量支撑继续学习和工作需求的情况

图4 大学期间关于数学教学等专业技能的情况

结合毕业生的问卷反馈,以及黑龙江省现在招收高职高专数学教育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分析,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特点为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公共、轻专业。“课证融合(专业课与教师资格证)”类课程数量不足、教育实习实践不足。

三、高职高专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基于上述的分析研究,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建议高职高专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围绕公共基础课、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等模块完善课程,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分。

(一)夯实基础、立德树人

公共基础课属于通识教育,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完成人才培养,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语文、普通话、英语、体育、计算机、军事理论、心理健康等必修课程,辅以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等选修课程,其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同时要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思政类课程。具体阐述如下:

1.以思政课为抓手,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

结合高职高专师范院校培育师资的特点,强化师风师德。通过思想政治课引领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学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三情(世情、国情、党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为确保达成立德树人目标,思想政治类课设置不低于5学分。

2.以语英课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根据我国现行高考制度,高职高专的录取档次位于本科以后,这部分的学生高考分数较低、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这些学生对文学素养造诣不高、常见的科学现象解释不准确或不会解释、现代的科技知识了解甚少,最终通过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考试成绩体现出来。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综合素质等课程,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基础知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文化素养。

3.培养身心健康、信息技术过硬的师范生

近年来,大学生不吃早餐、不爱运动、熬夜漫游在网络上、习惯快餐式的文化、走到哪里手机总是不离手的现象一直在持续。随着这些现象逐渐增多,导致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有所下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与日俱增。为培养一支身心健康的师范生,高校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用外力强制大学生锻炼身体、增强心智,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养成乐于锻炼的好习惯。学生虽长时间地漫游于网络,但却无法跟随日新月异的科技。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3]高校培养的师范生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主体,要完善计算机课程设置,增加适当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便强化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能力。

(二)打牢专业、突出师范性

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小学数学教师、升入本科数学相关专业继续学习,因而专业课成为日后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石。为满足就业导向的需求,专业课包含教师教育课程、数学专业课程两大类。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规定中的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学分不低于28学分,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专业类课程设置既要突出专业性,又要兼顾师范性,具体设置如下:

1.教师教育课程突出师范性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指出:强化“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4]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有足够的教育理论知识、标准的普通话、拿得出手的“三笔字”,还要有正确的审美观。为凸显教师的这些特性,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专业认证标准,高职高专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应包括:小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教育史、书写技能、教师口语、写作等必修课程,辅以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小学生健康教育、教育哲学、小学教师礼仪训练、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等选修课程。

2.专业课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高职高专数学教育专业的部分毕业生会选择继续到本科院校学习与数学教育相关的专业,这部分学生会直接插入到本科三年级,为使这部分学生能够跟得上本科教育,专科阶段要开设本科一二年级所学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另有一部分学生会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特岗教师、小学公开招聘、私立小学、课外培训机构任职,这部分学生需要具备牢固的专业技能,为使这部分学生毕业即能就业,达成在校学习与工作零对接的要求,需开设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法、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法、小学语文模拟教学、小学数学模拟教学、师范专业劳动教育概论、音乐、美工等必修课。辅以科技与生活、数学思维训练、常微分方程、数学建模、初等数论、数学分析选讲、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研究等选修课程。

(三)重视实践、强化技能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指出:教育实践时间≥18周。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指出: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5]为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建议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如在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学期首次教育见习1—2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能力等,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再次安排教育见习1—2周,目的是让学生查缺补漏,再次确认未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并反思自己现阶段处于什么样的能力及欠缺哪些知识,接下来有针对地学习。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4周的教育实习,在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安排一学期的教育研习。在教育实习前,通过教育见习、专业技能课的实践环节,熟悉教育实习内容,并能够模拟教学、班主任工作等,从而实现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四、结语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高职高专数学教育专业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适当的实践环节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小学师资。

猜你喜欢

师范生专业课程设置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栏目设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