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1-09-25杨龙宋媛媛牛静虎

河南中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白术散双歧溃疡性

杨龙,宋媛媛,牛静虎

西安市中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和直肠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病变主要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可以延伸到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1-2]。现代医学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症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但长期服用则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症状易反复。临床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证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3-4]。笔者从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肠黏膜屏障角度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41.00±7.63)岁。治疗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3.00±6.84)岁。健康志愿者20例,为健康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0.00±7.51)岁。各组年龄及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5]中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久痢证,脾虚湿蕴证[6]。主症:①黏液脓血便,白多赤少,或为白冻;②腹泻便溏,夹有不消化食物;③脘腹胀满。次症:①腹部隐痛;②肢体困倦;③食少纳差;④神疲懒言。舌脉:①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腻;②脉细或细滑。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8~6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结肠癌等;未定型结肠炎;儿童炎症性肠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大肠肿瘤;合并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及恶性血液病;合并肝硬变、糖尿病、肾功能衰竭、重度脂肪肝、肥胖;病理发现有结节病样肉牙肿。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德国福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71358),每次1.0 g,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药物组成:人参15 g,茯苓15 g,白术15 g,陈皮9 g,莲子肉9 g,白扁豆(去皮)12 g,薏苡仁9 g,砂仁6 g,山药15 g,炙甘草9 g。用法:日1剂,水煎,早晚2次温服。

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检测相关指标。

1.6 观察指标采用QIAamp粪便DNA提取试剂盒(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对粪便样本进行总DNA抽提,并对抽提好的总DNA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Quantifluor-STfluorometer,Promega;Quant-iT PicoGreen dsDNA Assay Kit,Invitrogen)检测DNA的浓度,并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质量。

针对样本DNA的V3、V4区进行PCR扩增,并回收纯化样本,再进行样本定量并采用标准的Illumina TruSeq DNA文库制备实验流程(Illumina TruSeq DNA Sample PreparationGuide),构建所需的微生物组上机文库。

1.7 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对高通量测序的原始下机数据根据序列质量进行初步筛查,通过质量初筛的序列按照引物和Barcode信息,识别分配入对应样本,并去除嵌合体等疑问序列;对获得的序列在0.97的相似度下进行OTU归纳并划分,每个OTU的代表序列利用GreenGene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用于分类地位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根据OTU在不同样本中的丰度分布,评估每个样本的多样性水平;对各样本在不同分类水平的具体组成进行分析,并检验组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组间菌群数量差异。结果均取常用对数值(Lg菌落数/g)形式。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两组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菌落数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梭菌、拟杆菌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消化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肠道菌群变化趋势与治疗组基本一致;组间比较,治疗组酵母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菌落数量比较 (LgCFU·g-1)

2.2 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菌群数量与健康组比较对照组治疗前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消化球菌、梭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真杆菌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双歧杆菌外,其他菌群与健康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梭菌、双歧杆菌、真杆菌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肠杆菌与酵母菌外,其他菌群与健康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肠球菌、消化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高于健康组,葡萄球菌与真杆菌低于健康组,见图1-图4。

图1 治疗组治疗前与健康组菌群数量比较

图2 治疗组治疗后与健康组菌群数量比较

图3 对照组治疗前与健康组菌群数量比较

图4 对照组治疗后与健康组菌群数量比较

3 讨论

人体肠道中定值着超过自身细胞10倍以上的肠道细菌[7],它们在宿主健康与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黏膜通透性、防御外源性微生物入侵、阻止细菌定植等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8-9]。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数量下降,致病菌数量增多,肠道菌群间的平衡被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异常,局部微环境改变,引起肠道过度炎症反应,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10-13]。

肠道中的菌群主要分为厚壁菌、拟杆菌、放线菌及变形菌,其中以厚壁菌与拟杆菌占比较多[14]。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作为益生菌的双歧杆菌、乳杆菌较正常人明显下降[8-9]。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后可直接补充肠道有益菌,竞争性拮抗致病菌在肠道的定植和生长,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重建肠道屏障[15-16]。还可刺激肠黏膜局部相关淋巴组织,激活局部防御功能,增强肠道抗感染能力。可见,增加益生菌、重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作用突出。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党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陈皮、莲子肉、砂仁、薏苡仁、白扁豆、甘草组成,适用于脾虚湿盛之溃疡性结肠炎,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17-20]。有学者临床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在96%以上[20]。有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可扶植肠道益生菌,明显增加肠道双歧杆菌含量,而对于条件致病菌及病原菌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能够有效降低肠道内的肠球菌、大肠杆菌的数量[21]。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党参的有效成分党参多糖通过选择性刺激三种重要益生菌属(双歧杆菌属、阿克曼菌属及乳杆菌属)的生长,下调有害菌属,从而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的紊乱[22]。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23]。砂仁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的功能,并能抑制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厌氧菌生长[24],可有效恢复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25]。白扁豆对痢疾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26]。莲子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的功能[27]。桔梗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抑菌的功效[28]。甘草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生长[29]。诸药合用,能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动态平衡,保护肠道黏膜屏障[21]。

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治疗后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梭菌、拟杆菌较治疗前下降,消化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肠道菌群变化趋势与治疗组基本一致,但治疗后,治疗组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同时高于健康组。双歧杆菌是维持肠道微生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菌属,可与肠上皮表面的相关受体及磷壁酸相结合,形成菌膜屏障,同时增强肠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肠道黏膜的抗炎作用[30]。对照组在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数量升高,但与治疗组比较,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数量仍较低,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可维持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黏膜处的黏蛋白、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31]。值得说明的是,本次实验结果中,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数量多于健康组,有学者研究发现,双歧杆菌主要位于结肠黏液层,黏液层是肠道物理屏障的主要构成部分[8],双歧杆菌可以修复被破坏的肠道黏液层,阻止细菌黏附于肠黏膜,维持肠道稳态,同时在适宜的肠道微环境中,更适合除双歧杆菌之外的其他益生菌如拟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的生长,这将进一步加强肠道机械屏障的防御功能,也从侧面解释了参苓白术散疗效持久的原因。

此外,笔者还发现,作为条件致病菌的酵母菌、梭菌的变化为对照组在治疗后梭菌数量低于健康组,但酵母菌数量仍高于健康组,且治疗后对照组酵母菌数量明显高于治疗组,这说明对照组肠道内环境相对不稳定,在适宜情况下会增加致病菌定植的可能性而导致症状反复,这可能是参苓白术散治疗不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研究证明,粪便中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B/E值)是评价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的重要指标,B/E值<1提示对致病菌的抑制力降低[32-33]。本研究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前B/E值均小于1,说明肠上皮抗侵袭能力下降,致病菌易于定植而诱发肠黏膜炎性反应。治疗后对照组仍小于1,治疗组B/E值>1,表明通过参苓白术散治疗,提高了肠道微生物的定植抗力,恢复肠黏膜正常通透性,维持局部微环境的平衡。

综上,参苓白术散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能够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辅助益生菌生长,抑制致病菌增殖及定植,维持肠道局部微生态环境稳态,保护肠黏膜,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猜你喜欢

白术散双歧溃疡性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