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评价研究

2021-09-23唐紫叶张子西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职课程评价研究实践效果

唐紫叶 张子西

【摘要】    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也开始尝试信息化教学改革,国家颁发一系列通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且对信息化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详细的要求和部署,各级各类高职课程教育开始着力推进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改革。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方向,全面评估实践效果,不断开展改革与创新,是当前高职教育推进信息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全面分析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诸多优势及发展现状,基于实践的层面提出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利措施,从实践的层面总结出推进信息化改革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

【关键词】    高职课程    信息化    教学改革    实践效果    评价研究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其硬件设施日趋完善,从多媒体教师配备到计算机房与教学平台的打造,再到教师一体机的安装等等,都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如何持续让信息化建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

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充分运用各项教学条件,但现实的状况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难以将信息化与教学资源做到匹配,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要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成果,就必须持续推进课程的探讨与摸索。

一、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1.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这种“学生听、教师讲”的传统模式,通常是以“一言堂”的形式呈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相对较弱,且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能够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交互式教学平台和手机智能手机APP等,使学生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主动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料。同时,可以更加灵活安排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针对难点、易错点可以反复学习,在课堂中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听取教师的讲解。而从教师的层面来讲,从传统的说教者转变为课堂的引领者和组织者,通过教学平台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主要问题,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这一形式的轉变,能够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移动教学平台,例如学习通、智慧职教以及云班课等等。教师可以在这些智能化移动教学平台上创建相应的教学班级,及时发布课前预习的资料,组织相应的课程讨论,组织课程测试以及课后作业的提交与批改等活动。通过更多维度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融入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延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和时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主要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要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基本教学原理,强调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但是,由于课堂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有限,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对相应的实践知识实现了完全的消化,再加上课后难以组织相应的课程学习场景,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入,能够使用更多新型的交互式学习软件,在这些平台上全面展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和关键点等信息,并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完全模拟实际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流程,有效突破空间与时间对学习实践的限制,进一步延展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和时限,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对于化工类企业的专业实操课程要求较高,学校在课程开设中实训课程将占到所有学时的60%以上,而实训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毕业之后的就业走向。但是化工企业鉴于其特殊性,管控极其严格,而且生产装置以及生产流程难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现场再现,实训课程中也主要以仿真练习为主要形式,但由于练习时间有限、操作次数有限,难以保障学生实践操作的成效。在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下,学生可以在相应的平台上参与虚拟工厂的学习,通过登陆相应的账号就可以随时进行反复练习。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平台的后台对学习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反馈及学习效果。

二、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挑战

信息化教学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课程教学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从教师的层面来讲,需要对当前教学内容有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化教学的诸多优势,筛选更具有教学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解读,再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呈现。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相比传统教学而言,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都要求更高。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强。对于学生的层面而言,对学习的主动性要求也更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状态相对散漫,积极性不高,大部分时间属于机械学习,对于知识的灵活性掌握和实践操作技能掌握不够扎实。而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引入,学生学习的方式、平台、时间都将更多,也可通过观看相应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料完成相应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具有更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更强的学习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加强学习能力的提升。相比传统学习模式而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三、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更新教师的课程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操控水平。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更新其教学理念,对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深入的认识,从本质上了解其区别,主动将信息化手段通过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融入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操技能,在推行过程中可注重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的模式。针对资深教师而言,专业教学经验更丰富,能够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解读。而新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操控更熟练,对互联网教学素材的搜集、整合能力更强。因此,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则可以事半功倍,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相应的专业课程成为信息化改革教学中的标杆性工程。与此同时,要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相应教学。例如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通过“游戏闯关”的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将各个章节的零散知识点梳理成相应的关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才能进行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地位。另外,教师要加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掌握更多样化的资源搜索和归纳整理的方法,高效利用各类交互式平台,将课程知识以更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业务提升的层面,除了提倡自主主动学习以外,应当组织统一培训,以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为主要内容,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以赛促练,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整体应用水平。

2.分解專业知识点,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知识理解和实操训练。在新课程的改革目标下,不仅倡导学生完成基本的知识掌握,同时更加强调实践技能和知识的灵活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信息化时代的课程教学不只局限于知识的简单罗列、板书和传达,同时更应当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认识,对知识细节的充分认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在课程中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通过信息化资源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分解,并且尝试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相结合,通过引用更生动有趣的实践性案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知识重点、难点的掌握,还可以将在课堂上难以实际呈现的设备与流程,通过仿真软件以及视频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再利用相应的手机应用软件模拟实操。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中,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

3.构建多样化考评方式,在更紧密的师生互动中提高考评实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就必须同步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为主体,那么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应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主体。通过信息手段的植入,专业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后台获得学生学习的相应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成为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得到更多学习情况的回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从以考试为主转变成过程性评价,通过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提高考评效果。因此,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评价。同时,这些内容也可以纳入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估中,还可以通过软件构建诸多教学模块,从教学成果、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名师讲课等记录教师的成长以及重要成果,最后通过积分与互评、他评等方式,给教师作出更加合理客观的评价,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课程改革中实行信息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尝试,目前成效已经较为显著,已经从传统的教学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能力提升,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及时反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与改进。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高职信息化课程改革还面临诸多挑战,要持续加强教研活动和实践探索,构建更多提高高职教育成效的教学新模式。

参  考  文  献

[1]陶金颖,董国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效果评价[J].教育观察, 2019,8(40):55-57+66.

[2]李珊珊.高职商务日语口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施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21,42(14):135-136.

[3]杨楠.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学方案改革[J].计算机与网络,2021,47(04):47.

[4]麻方舒.高职数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136.

[5]马娅,史俊杰,马丽娜.浅析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55-57.

[6]王若男,孟琦,魏艳.高职石油专业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02):40-44.

猜你喜欢

高职课程评价研究实践效果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教学微课资源实践效果研究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效果分析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慕课对于高职课程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推动作用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