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 研究好、宣传好

2021-09-23东方

湘潮 2021年9期
关键词:女战士赵一曼联军

东方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是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2015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工作时指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这个革命历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党的建设的宝贵资源……要把抗联的历史发掘好、研究好、宣传好,组织好相关纪念活动,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凝聚正能量。

回望90年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很快就沦于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此民族危亡的緊要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领导广大民众进行抗日救国斗争。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的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帷幕。

创建东北反日游击队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外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发表宣言、作出决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批驳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开展游击战争,用民族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

中共中央先后派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党组织的力量。我党在派出大批党团员奔赴东北各地,参加、支持、协助风起云涌的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同时,还派出许多干部在党的群众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在部分义勇军的基础之上,组建了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从1932年初开始,我党先后创建了磐石、海龙、珲春、汪清、延吉、和龙、安图、巴彦、汤原、饶河、珠河(今尚志)、密山、海伦、宁安等十几支反日游击队及反日同盟军、救国游击军。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张寿篯(李兆麟)、李延禄等即是这些部队的指挥员。这些反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活动在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等广大地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他们的英勇斗争继东北抗日义勇军斗争之后,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局面。

党领导的东北反日游击队的诞生,结束了东北地区党组织没有自己领导的军事武装的历史,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给广大群众以极大鼓舞,为以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著名的《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简称《一·一七宣言》)。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信中提出“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5月,中共满洲省委举行扩大会议,认真地讨论了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分析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形势,提出把在东北地区建立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反日力量共同抗日,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与民众政府,作为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

东北各地党组织根据《一·二六指示信》精神,相继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1933年9月,杨靖宇、李红光等领导的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第一师。童长荣、王德泰等领导的东满游击队于1934年3月改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赵尚志、张寿篯等领导的珠河游击队于1934年夏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以李延禄领导的密山游击队为基础,于1934年秋组成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活动在宁安、密山、穆棱等县。周保中等领导的绥宁游击队,冯仲云、夏云杰等领导的汤原游击队以及饶河游击队等,也都在积极开展抗日斗争。

这些抗日部队依托山区,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伏击日、伪军“讨伐”队,破袭铁路交通,使敌人坐立不安,疲于奔命。1935年冬,日本制定《满洲国治安计划大纲》,一方面加紧向抗日武装进行军事“讨伐”,另一方面采取归屯并户建立“集团部落”等政策,企图断绝抗日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以消灭共产党组织和抗日军队。人民革命军指战员与日、伪军展开了坚决的反“讨伐”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成立抗日联军

1935年2月,中共上海中央局遭到破坏,中共东北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游击斗争,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领导。5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进一步蚕食华北。在民族危亡紧要关头,中共中央于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了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八一宣言》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也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蓬勃发展。

1936年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汤原游击总队、民众军、自卫军支队领导人赵尚志、李延平、夏云杰、谢文东、李华堂(谢文东、李华堂于1939年先后叛变投降日本侵略军——笔者注)在汤原集会,贯彻《八一宣言》指示精神,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推举赵尚志为总司令、李华堂为副司令、张寿篯为政治部主任,统一领导北满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

2月20日,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周保中等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的名义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将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改制组建为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2月开始至1937年1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相继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标志着东北游击战争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已建立11个军,共3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与日、伪军进行了大小数千次战斗,挫败了敌人上百次“讨伐”。抗日游击区扩大到东北70余县。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特别论述了东北抗联的斗争对于全国抗战的价值:“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日军实行大规模的疯狂的军事“讨伐”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抗日联军的活动地区日益缩小,部队大部被迫转移到深山密林。“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张寿篯和战友们写的《露营之歌》,正是对部队转战深山密林的真实写照。然而,英勇的抗联战士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依靠汉、朝鲜、蒙古、回、鄂伦春、达斡尔等各族人民,仍然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

由于日、伪軍疯狂地“讨伐”,加上抗联内部缺乏坚强的领导,没有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各部队的活动更加困难。到1940年冬,抗联部队仅剩不足2000人。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张寿篯、冯仲云等经与苏联代表谈判,达成协议,将抗联部分队伍转移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1942年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

1945年7月下旬,抗联将一部分指战员空降到东北的战略要地,进行战前侦察,准备配合苏联红军作战。当苏联红军对日作战以后,抗联空降人员、原在东北各地坚持游击战争和执行侦察任务的部队以及抗联地下工作干部组织的军队,都积极参战,抢占战略要点,打击日本侵略军,为光复东北作出了贡献。

白山黑水,精神永存

在东北14年抗日战争中,以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张寿篯、冯仲云、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百折不挠,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长期坚持抗战,既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又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赞颂与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1939年秋冬季,他指挥部队在东南满地区进行反日、伪军“讨伐”作战,并根据形势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则率警卫旅转战吉林濛江地区。

1940年2月,杨靖宇率领身边直属部队的少部分人在联系大部队途中被叛徒告密,陷入敌之重重包围中。为了保护部队有生力量,他只留下两名警卫员跟随自己,以吸引敌人注意,命令其余人员连同伤员突围转移。几天后,两名警卫员也在下山寻粮途中被敌人发现而遇害。此后,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敌周旋五昼夜。敌人喊话劝降,可他高声回答:“共产党员宁死不降!”最终,他于2月23日在濛江县保安村的三道崴子英勇牺牲,时年35岁。当时,日军颇感疑惑:杨靖宇已被严密包围,食物来源全被切断,这些天来他在冰天雪地里是怎么生存的?他们解剖杨靖宇的遗体,发现在他的胃肠里竟然一粒粮食也没有,所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1938年夏天,日本侵略军联合伪蒙、伪满军队在松花江下游大肆搜捕东北抗日联军。这年10月,联军第五军第一师的一支队伍来到了乌斯浑河岸边,准备渡江以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支队伍有100余人,其中包括8名第五军妇女团的女战士,她们分别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经过几天的日夜奔袭,联军战士早已困饿交加,于是师长决定让战士们在岸边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再过河。黎明时分,联军战士发现他们已经被1000多名日军和伪军包围,急忙寻找出路,向外冲去。这时,女战士冷云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紧接着她示意其他7名女战士全部原地卧倒。凭借地形的优势,敌军没有发现几名女战士,而是径直向着大部队攻去。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冷云当即率领女战士在敌军背后发动突袭,以吸引敌军的注意。联军大部队顺利突破了敌人的包围,急速向安全的地方撤离。

日、伪军确认在后方攻击他们的“伏兵”只是几名女战士后,疯狂地向女战士们发动了进攻,一边攻击还一边叫嚷道:“快投降吧!”

大部队摆脱危险后,发现8名女战士已经被日军重重包围。战士们组织了多次营救,但都没能成功。在向敌人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后,8位女战士毁掉枪支,手挽手向冰冷的河水中走去,誓死不做俘虏。

河水越来越深,女战士们的大半个身子都泡在了水中。正在这时,敌人的一排炮弹在她们身边爆炸了,伴随着一声声巨响,河面上掀起了高高的水柱,她们壮烈牺牲!

8名女战士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她们用行动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她们的英勇行为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心中。

同样被永远铭记的还有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她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27年9月,根据党组织安排,赵一曼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莫斯科,她结识了同为组织选派的共产党员陈达邦并与之结为夫妻。1929年1月21日,赵一曼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宁儿”。1930年,由于带着宁儿从事地下工作不方便,赵一曼只得将孩子寄养在陈达邦的大哥家。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调到东北工作,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32年,赵一曼担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部长。1933年,赵一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1934年春,赵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中共铁北区区委书记,建立了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赵一曼带领的队伍多次给日、伪军沉重打击。在哈东游击区时期,赵一曼和赵尚志并称为“哈东二赵”,被敌人视为最大威胁。日、伪军还曾登报悬赏捉拿赵一曼。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的一次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对她进行残酷折磨。身负重伤的赵一曼痛得几次昏了过去,但仍拒说有关抗联的任何情况。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在住院期间,看守赵一曼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在她的感召下决定帮她脱离魔爪。他们几经辗转,将赵一曼送到了阿城县(今阿城区)境内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手里。1936年8月2日,日军在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小北门外将她杀害。赵一曼牺牲时,年仅31岁。

牺牲前,赵一曼给亲爱的孩子留下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在东北14年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面对数百倍于己的敌人,克服天寒地冻、缺衣少穿的困难,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与日军周旋。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数以万计的中共党员和爱国人士,纵横在白山黑水之间,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即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仆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作为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等一道,共同构成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女战士赵一曼联军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推荐书目《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人工智能界的“女战士”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格林利夫》中的梅太太形象
冰雪女王
冰雪女王
赵一曼(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