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课间现状的成因探析及管理策略

2021-09-22杨志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

杨志娟

摘 要:研究表明,学生在课间充分休息,轻松玩耍,能缓解课程学习带来的疲倦感,调节紧张情绪,从而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去。而纵观小学低年级课间现状令人堪忧,真正能够享受课间乐趣的孩子少之又少。教师应积极从关注健康,引导安全游戏;体察情绪,因势利导化解;指导饮食,时刻提醒冷暖;发现特长,构建温暖集体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课间管理。

关键词:课间现状; 成因探析;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21-002

国家教育部门设置课间十分钟,显然是有科学依据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需要。旨在通过课间十分钟的自由休息,轻松玩耍,调节紧张情绪,缓解课程学习带来的疲倦感,从而让学生以更充沛的精力,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去。而纵观小学低年级课间现状令人堪忧,真正能够享受课间乐趣的孩子少之又少。

一、小学低年级课间现状及成因

1.“以学习为首”误区下的“安静”课间现状及成因

课间十分钟本是属于学生的自由时光,也该是最为快乐的时光,但家长却在屡屡投诉,不满孩子们的课间过于“安静”。家长反馈在课间孩子还是静坐,没有充分发挥课间十分钟的调节作用,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更会导致近视低龄化,肥胖儿童的比例进一步增加。

家长们的担忧不无道理,那么小学低年级课间为何会如此安静呢?一方面是升学压力的逐层释放,家长认为小学阶段基础打不好就不能升入理想的初中,家长深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致近年来小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迫于成绩压力及家长的舆论,有些教师们产生了“我多讲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的思想,拖堂成了“为学生好”。学校领导层有时为了不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这样的拖堂只是蜻蜓点水般在教师大会上警告“不提倡”,很少以严厉的态度制止。同时由于学业压力大,作业量也水涨船高,加之有些教师课堂节奏没有把握好,没有做到精讲精练,繁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的作业时间,课堂作业演化成为了“课间作业”,所以课间学生还在奋笔疾书,力争完成课堂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课间十分钟自然是安静的。

2.安全警钟之下的“有秩序”的课间现状及成因

“有秩序”的课间,则是教师在学生本该自由玩耍的课间设置了许多以“安全第一”为原则的限制条例。这其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课间安全的担忧的现实问题。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缺少玩伴,课间这么多同龄孩子可以一起玩耍,自然是兴奋的,一会就能玩疯了,顾及不到安全因素。加之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都是宝,自我意识强,谦让、友爱意识弱,常常会在玩耍中发生争执。你不让我,我偏不妥协,一来二去,拳脚相向。如今校园内坚硬的水泥地面较多,争执中摔跤倒地,磕破额角,发生骨折的事屡有发生,后续医疗纠纷的处理,家长对教师管理不当的投诉,甚至是师德不满的指责,让教师承受巨大压力,苦不堪言。有些教师就变得谨小慎微,但求平安,课间就会将孩子局限在教室里,在老师眼皮子底下活动。有些胆小的孩子在教师在场时,就会感到拘束,不再自由玩耍了;胆子大的孩子虽然依旧在教室中嬉戏,但由于教室空间的局限性,玩耍时的吵闹声就会在无形中被放大,显得教室里十分噪杂。随着孩子们的追逐跑跳,教室中尘土飞扬,不利于学生健康,渐渐地就会被教师制止。多次纠正后,孩子们就会被迫遵守各项课间管理要求。如说话轻轻不打扰别人,走路轻轻不扬起尘土……秩序井然但缺少生趣活力的课间就日渐形成。

3.放任自由的“放羊式”课间现象及成因

“放羊式”课间即教师不在教室,放任学生自由,完全无拘无束,这样的课间,教室往往会如同菜市场一般嘈杂,学生追逐打闹,肆无忌惮。班级中游戏的危险系数不断攀升,甚至导致欺凌弱小的事件发生。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会趁着老师不在,搞出一些恶作剧,然后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伺机起哄、捉弄同学,愉悦自己。甚至还会阻拦同学报告老师,成为班级一霸,长此以往,班级风气不正,学生间人际关系紧张,逐渐形成各类小团体,各自“为政”,孤立、打击异己。

为何教师不进教室呢?亦或要等班级出了事件,学生来报告之时才紧忙赶到教室处理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将课间十分钟完整回归学生”的强烈呼吁下,教师变得小心翼翼,不敢拖课,也不愿在课间留在教室,唯恐引起不必要误会,招来家长的投诉,几乎是踩着铃声进教室,又踩着铃声出教室。有些教师坦言课间留在教室成了吃力不讨好的活,不如回办公室喝口水,休息一下,准备下节课所需。

另一方面也有些教师是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任教音、体、美等科目的班主任老师,授课班级多,且在专用教室授课,无暇顾及本班学生,培养出得力的小助手协助老师管理课间,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文明游戏也并非易事。为此,这类班主任常感到鞭长莫及。

二、对小学低年级课间管理的策略建议

综合分析,不管是“安静型”“有秩序型”,还是“放羊式”的课间,都存在弊端,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课间教师进不进教室?如何进教室?笔者建议教师们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课间十分钟,正确认识到课间十分钟看似短暂,但每日累计可达1小時之多,在课程安排紧凑的当下,利用好这每天1小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进行科学的管理,无疑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优秀班集体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要根据课务实际情况统筹协调,以班主任为主导,其他任课老师为辅,合理有序进班,从保障安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引导。

1.关注健康,引导安全游戏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现在许多班级的班容量扩增,一般情况下,一个自然班学生人数在40—50之间,教室人员密度相对较大,呼吸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若浓度过高学生会感觉疲惫、困乏、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学习效率。且若有学生患病,一些流感、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菌也能在空气中悬浮,不利于学生健康,所以课间教师进班应先根据天气状况即空气质量提醒学生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流进教室,清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并有效地利用阳光和空气中的紫外线杀死病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其次教师要建议学生在教室开窗通风期间到走廊上适当活动,晒晒太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钙质的吸收,让孩子们长得更快更高。眺望远处绿色植物,缓解用眼疲劳,积极预防近视。同时为避免学生课间游戏活动量过大,大汗淋漓,汗湿衣服,上课安静时捂干衣服,导致感冒,形成交叉感染,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展各项区域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玩一些益智健身的游戏,如跳牛皮筋等,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在学生游戏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并积极调控好活动的节奏与强度,在上课前1—2分钟时提醒学生结束游戏,整理各类游戏用具,准备下节课学习所需用品,平复游戏时的激动情绪,鼓励学生闭目静思,回忆所学内容,构建积极心理场,以期达到快速回归学习的状态。

2.体察情绪,因势利导化解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心智发育尚不足,喜怒哀乐往往都流露在脸上,得到褒奖一副眉开眼笑的样子,反之若挨了批评则垂头丧气……同样生活中若遇到挫折,亦或是喜事天降,孩子们的情绪也会波动起伏。心理学研究表明,若学生将挫败感、失落感等负面情绪带入课堂学习,会极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激动、喜悦的情绪容易冲昏学生的头脑,学生一旦沉浸其中,就会无意识地神游,无法专注学习。一般授课时教师忙于落实各项教学任务,即使有所察觉个别学生情绪不佳也很难停下教学进度进行疏导。那么,课间教师就可耐心询问,积极疏导。学生闷闷不乐时,教师可来到学生身边,拉起小手,轻轻问:“愿意和老师说说悄悄话吗?”此时教师态度要亲切,话语要轻柔,同时让其他学生意识到师生在说悄悄话,不应打扰,也不能围观,只有真诚地保护了孩子的隐私,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教师则可在聆听中进行安抚,引导孩子反思破解之法,尽力帮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绪,平复心情。

而对于因褒奖而兴奋、激动不已的孩子,则可扩大影响,满足小学生爱报告的特点,让其他孩子说说该生受褒奖的原因,引导同学们向该生学习,满足该生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夸奖:“你真棒,现在你成为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了,说说接下来你准备怎样做,老师期盼你更上一层楼哦。”巧妙的引导能让受褒奖的学生逐渐冷静下来,深入思考自己下一步奋斗的目标,实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育愿景,让孩子们学会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攀登更高平台。

课间十分钟,教师积极地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就能及时为学生心理护航,拥有了平和的心态进入下一轮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3.指导饮食 时刻提醒冷暖

小学不同于幼儿园,学校不再设有点心时间,学校也不再统一供应点心、水果之类,且较之幼儿园,小学到校时间早,上午授课时间长,家长担心孩子早餐吃得匆忙,没有吃饱,要求带水果、点心,也是情有可原。但有时放学时会发现孩子们原封不动又将食物带回家,甚至家长反馈一天下来一口水也没喝。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应在课间进班时提醒孩子科学饮水,提倡及时补充水分,并积极讲解碳酸饮料、有色饮料,体育课后贪凉喝生水的危害。同时提醒孩子们水果保鲜时间短,特别是已经去皮、切块,装入盒中的,一定要在上午吃完以防变质,并且做到不乱丢果皮。点心之类不能有刺激性气味,要遵守公共场所文明饮食规范,要选择合理的时间食用,做到不影响正餐进食。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一些包装新奇的食物会热情关注,心生羡慕,教师在课间管理时也要积极引导,避免班中滋生盲目攀比之风,甚至发生在课间哄抢稀奇的小零食的不良事件。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也是一群小学生的“妈妈”,指导学生科学饮食之外还要对每一个小学生嘘寒问暖。如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后学生常常会争相脱掉外衣,抢着跑回教室对着电扇或空调出风口猛吹,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帮助学生擦去汗水,并在課间结束前提醒注意添衣。遇到打雷、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可在课间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上厕所要及时来回,不能趟水嬉戏。遇有突然大降温的天气预报,也可在课间告知学生,提醒添衣保暖。班主任若能真正利用好课间十分钟,关注学生的饮食,冷暖,孩子们将会无比幸福。

4.发现特长,构建温暖集体

在不同的班集体中,总有一些学生,因为性格、成绩等因素,导致他们十分自卑,他们会在无意识间远离班级群体,渐渐被同学们忽视、孤立、遗忘,成为了班里的“边缘人物”,这种现象既不利于班集体的发展,也不利于小学生身心成长与个体社会化发展。这些学生缺少亲密的伙伴,不善沟通,班主任应积极分析原因,寻找其闪光点,因势利导,帮助其树立自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在课间多关注,特别是一些技能学科课后,学生返回教室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在艺术、手工、体育竞技方面特别有天赋。试想当孩子带着富有创意的画作或是精致的手工作品等回归教室,班主任积极发挥自身在班级中的话语权,影响力,及时在同学们面前给予真诚的表扬,孩子会是多么快乐!孩子们也会渐渐领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是一颗闪光的星星。如体育课课间,班主任可以进教室,一边为头发凌乱的学生扎好小辫子一边聊天:“今天体育课学习后滚翻吗?谁学得最快?谁的表现最棒呀?”在轻松的聊天中了解学生们的各种表现,然后进行恰当合理的表扬、鼓励。相信,点点滴滴的表扬一样能催开学生自信的花蕾。

继而,在课间活动中,班主任可一起参与,再积极邀请这些自卑的孩子和老师一组,享受老师特别的关爱,心生温暖,渐渐就能帮助班级中的“边缘人物”融入集体,继而,幸福温暖的班集体就在悄然间形成了。

综上所述,课间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进班从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出发,多角度进行科学管理,学生就在和谐温暖的班集体氛围中充分休息,安全、快乐游戏,并及时调整情绪,树立自信,迎接新一轮学习,课间设置的调节功能将被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
施工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策略
幼儿功能性动作教育课程实施中对肥胖儿管理策略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浅论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医院在职职工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管理策略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特殊生校园管理策略探析——以福州第十五中学平安校园建设特殊生管理工作为例
论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