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差距的研究与监管

2021-09-22吴杭琪

中国商论 2021年18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

摘 要:数字普惠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互联网技术使普惠金融数字化、信息化;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覆盖范围广、成本低等特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与技术服务,帮助农村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与风险,通过立法与技术的手段实现风险防控与风险转移,可以保障数字普惠金融有效发挥在缩小城乡差距上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城乡差距;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数字普惠监管

本文索引:吴杭琪 .<变量 1>[J].中国商论,2021(18):-081.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9(b)--03

1 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与发展

1.1 数字普惠金融的含义及发展

传统金融演变成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服务运用互联网手段使金融领域数字化。普惠金融提出后,各国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国情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将弱势群体带入正规的金融服务系统。数字普惠金融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传统普惠金融阶段转变而来。为了深入推动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2016年G20杭州峰会正式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以及云技术等方式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和范围,全面提升金融风险防控。尤其是造福贫困区以及农村,解决传统金融无法解决的三农融资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如手机支付、网银、手机银行App、P2P网络借贷等的发展,使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及低收入人群,使该类人群接收服务的时间、地域的限制减少,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服务,因此办理金融服务的效率增加。例如P2P以一种具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形态,有效对接了地理距离可能很远的资金需求方和借贷方,并且准入门槛较低,能够帮助人们在更大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融资。数字普惠金融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普及对解决农村融资难及缓解贫困有重要意义。

1.2 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联系与对比

传统金融相较数字普惠金融覆盖范围较小,传统金融开展业务都需要在固定的营业网点进行办理,主要建立在城市以及商业集中的区域。对于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来说,网点非常稀少,因此开展传统金融非常不方便。数字普惠金融利用移动通讯、网络等提供金融服务,将目光聚焦于在用户身上挖掘需求,将用户对用户,端对端连接起来,使覆盖面更广泛,更普惠的给予偏远地区足够的金融服务,不需要农村地区的用户寻找网点就可以获取服务。

传统金融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来说金融成本较高,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依赖于机构的分布数量和地点,服务范围的扩大必然需要增设更多的营业网点,因此会使金融成本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不需要营业网点,通过网络、手机等就可以获得金融服务,金融成本明显降低。另外,传统金融的物理运营成本也非常高,而数字普惠金融的线上产品,如理财、支付、融资等,广泛深入用户群体,减少了线下的成本,用户的使用频次也因此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传统金融也是数字普惠金融的一部分。其一,传统金融将原有的产品接入互联网平台,由互联网平台代销或宣传,如小额信贷、保险等产品,后续的服务依旧由传统金融机构去完成。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扩大用户群体。其二,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合作加速了数字化进程。传统金融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以及信用度,上新互联网产品,将线下存量客户转移至线上,吸引了不少新用户,拓展了信贷业务,也拓展了市场。

2 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差距的可行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将普惠金融的重心放在农村,建设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是关键一环。城乡差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还包括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因此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差距也要从经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可行性。

2.1 农村产业优化升级

缩小城乡差距的首要任务就是农村经济建设。长久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一直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这样的农业产业模式规模小、收益少,難以帮助农民早日脱贫。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化、集约式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然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转型与生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数字普惠金融便为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方法。

通过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为农村产业优化升级提供经济支撑,引导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除了农村的农业生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予以支持,农村的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甚至是旅游业,数字普惠金融都可以提供帮助与支持。国内已经有许多农村实行了生产、加工与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数字普惠金融在为农村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也可以引导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向发达地区、示范地区的农村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2.2 农村生活环境提升

城乡差距的缩小不仅仅是经济差距的缩小,还包括社会生活方面差距的缩小。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速,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备,与之相对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远远落后,难以满足生活在农村地区人民的需要。同时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缺乏监管,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严重,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政府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能力依赖于财政收入水平,在许多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多,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基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帮助政府,通过低利息的金融贷款,为政府进行基建提供财力支持。

同样,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被污染的水源、土壤与大气也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政府亦可以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帮助下,获取资金进行环境的治理工作,在获得“金山银山”的同时,也要保护“绿水青山”。

2.3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的差距是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现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而农村不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活动都略显贫瘠。我国已经大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等,用以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然而现在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年轻居民。现在农村地区的年轻劳动力流失非常严重,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建设和谐美丽的新农村,留住年轻劳动力至关重要。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从三方面帮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传统的农业社会依赖于“人情”,农村社会更是强调“人情社会”,一方面强调“人情”体现我国强调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传统风尚;另一方面,过度的依赖“人情”不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人情社会”存在许多糟粕之处,例如,强调关系而忽视能力,“抱团取暖”等不公平的行为。因此,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与地方政府合作,治理不善风气,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其次,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居民收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经济水平的提高,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为发展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条件,增加居民收入,也让居民有能力进行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支出。

最后,农村地区要想长久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与劳动力的支撑。当下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严重,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发展,阻碍缩小城乡差距的进程,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平衡城乡的教育资源,对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采用贷款或者与政府合作办学的方式,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覆盖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提升农村地区整体的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

3 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相较传统普惠金融有许多优点,尤其是覆盖范围广、运营成本低,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广泛地深入群众;与之相对的,数字普惠金融也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在应用时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需求,誕生不同的标准。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需要数字普惠金融提供金融支持、资金支持,发展种植业、食品加工等生产业,以及农副产品的运输业。较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重点在于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升级,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领域的发展,以及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下,数字普惠金融可能难以进行统一监管,从而产生地区乱象。

其次,数字普惠金融面向的是需要帮助的农民,与需要发展的农村地区,这些受众群体往往存在着抵御风险能力低的问题。如果他们在取得数字普惠金融的帮助后,没有实现经济效益,后续的风险只能由金融主体来承担,甚至由国家承担。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我国诞生过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尤其是金融产品数不胜数,其中有不少在全国范围内大爆,然而大爆之后民众纷纷跟风,最后产品爆雷,跟投者的财产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因此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金融的一种,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很有可能像过去许多数字金融产品一样,浪潮退去,群众与国家利益受损,这与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背道而驰。

最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受众群体除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外,他们的金融素养普遍不高、金融信用意识薄弱。在我国农村地区,移动通信的普及率没有城市高,在收集农村居民的金融财务信息上存在许多困难。如何克服难题,让数字普惠金融高效使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

国家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目的在于帮助农村地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金融领域涉及国家金融安全与经济发展,如果不对数字普惠金融加以监管,就很可能出现问题,给国家金融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是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环节。

4.1 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与立法

规范数字普惠金融市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参与者、受众者、监管者等加以确定与限定,避免不符合资格的主体参与或使用数字普惠金融,而真正需要的人却被拒之门外,违背了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的初心。通过立法来保障数字普惠金融真正用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上来。

同时,各监管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进行合作,在各自的部门领域加大审查力度,跨部门联合监管。各监管部门也可以合作立法,建立全面、有效、有力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4.2 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识别

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时间短,现阶段还不成熟、不完善,因此参与数字普惠金融的主体,尤其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当注意风险识别,建立风险转移机制,将各种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扼杀于襁褓之中,防患于未然。

4.3 结合互联网科技手段加强风险防范

数字普惠金融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与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科技的手段防范与解决。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降低金融主体的工作量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由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还可以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新型风险监控机制,实时监控数字普惠金融,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使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郭国峰,张颖颖.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支持农村发展效应研究[J/OL].征信,2021(2):88-92[2021-02-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407.F.20210209.0939.032.html.

徐亚东,张应良,苏钟萍.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与中国居民消费[J/OL].统计与决策,2021(3):102-106[2021-02-23].https://doi.org/10.13546/j.cnki.tjyjc.2021.03.022.

李琦,張翼飞.普惠金融对青岛市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今日财富,2021(4):62-63.

王长征,李倩,周健. 普惠金融支付服务在支持乡村振兴中的作用[N]. 金融时报,2021-02-01(010).

林宝梅.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62-67.

陈煜,张杰瑶.城投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论,2021(2):55-56+60.

杨雪菲.金融集聚、城市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J].时代金融,2020(36):97-99.

王尚校.借助“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J].新课程研究,2020(35):131-132.

李瑞雪,闫正欣.数字普惠金融下智能投顾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9):112-115.

郑美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J].农村经济,2019(3):96-104.

何宏庆.数字金融的发展困境与创新进路[J].甘肃社会科学,2019(1):166-171.

Research and Supervision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for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chool of Law,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WU Hangqi

Abstract: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using Internet technology to digitize and informatize inclusive finance;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coverage and low cost. The No. 1 Central Document in 2021 emphasizes the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key to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helps rural areas with industrial upgrad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oc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rough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and risk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The realization of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risk transfer through legislative and technical means can ensure that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can effectively play its role in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words: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igital inclusive supervision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考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