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5道精选食谱、800余幅摄影作品……揭开“中国人超会吃”的秘密

2021-09-22

新传奇 2021年34期
关键词:毛豆菜场扬州

近日,由作家王恺、资深媒体人戴小蛮联合撰写的《中国人超会吃》出版,该书描绘了一幅烟火气扑面的当代中国平民饮食画卷。

《中国人超会吃》集55道精选食谱、14篇饭桌观察、6地市集万象,以及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于一体,旨在进行“当代中国餐桌新巡礼”。创作团队花费近4年时间,亲赴中国美食之都,遍访百年名店、人气餐厅与街头小馆,拜访多家名店名厨,扎进街头巷尾的市井生活现场,记录下嘈杂声色与平民智慧。

在某些方面,中国人对吃抱有执念。比如,对食物极高的包容度,各个城市基本都有炸臭豆腐的摊位,喜欢吃素、吃生的食物等。再如,苏州、扬州等自古富裕之地对“不时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坚持。此外,中国人还喜欢借助食物祈求福气降临。所以,八大碗、全家福暖锅在一些地方长期流行。

但在吃的问题上,中国人又非常乐于接受改变,追求创新。20多年前,水煮鱼原本只是重庆机场旁边乡村小餐馆的看家菜,后来却风靡全国,甚至跟随中国移民走出国门扎根北欧。小龙虾这种原本并非产自中国的物种,近年来成为国内夜宵市场的霸主,而且被各地发展出多种奇特的口味。

生于美食名城扬州的戴小蛮,至今仍记得幼时所接受的饭桌“教育”:讲规矩的扬州人,包出的包子必然是32道褶;相貌平平无奇的老饭馆服务员,可以在辗转几桌后,仅凭脑子就能记住众人的需求。两个作者都认为,在了解食材特性,探索无限可能方面,中国人的智慧和实践不可小觑。在书中,他们通过精选出的55道代表菜品,分享了中国人在漫长历史中发展总结出来的一些烹饪秘法与金律:做八宝豆腐不用工业合成的鲜味剂,而是用猪骨头、鸡肉、鸭肉、排骨之类的食材,提前一天做好上乘的高汤,这就是所谓“厨师的汤,唱戏人的腔”;做蒜粒鳝筒,大蒜一定要事先在油里炸过,过一下沸水,还要经历微煸,让它呈現肥润口感等。

书中还选取了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这六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菜市场,呈现出活色生香的买卖众生相。

曾经,在物资匮乏的北京菜场,每逢冬季,白菜就是唯一的蔬菜。现在,不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原本只管把毛豆堆成山堆的粗放卖家,也开始学习南方卖家的细腻贴心,卖起了现剥毛豆米。在人气很旺的北京三源里菜场,每天走动着不同国别、肤色和语言的顾客,挑选着来自全球不同产地的蔬食、调料、水果、奶酪、牛排、海产。在这样丰富的市集表象之下,其实隐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的发展、不同地域和国别之间的互通有无。作者认为:“对于吃的执著,中国人在世界上鲜有对手!”而在美食背后的,是中国的悠长历史、山川湖海、四季物候、仪式人情,更是中国人对生活朴素又真挚的热爱。(《北京晚报》)

猜你喜欢

毛豆菜场扬州
烧毛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菜场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毛豆姐姐的信
“扬州绒花”
微妙地共舞
微妙地共舞
毛豆称象
热闹的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