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域下生态建筑的设计美学探究

2021-09-22秦日欣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设计美学生态建筑传统文化

秦日欣

【摘要】建筑作为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古往今来,人们所居住的场所,无论是洞穴、帐篷、茅草屋直至现代的高楼大厦,都与自然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中,能够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生态文化等因素,从而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基于此,本文对传统文化视域下生态建筑的设计美学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建筑;设计美学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7.

当代设计中,“生态设计”越来越受设计师与社会的重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核心原则之一是可持续发展,以此为基本原则,建筑的可持续建立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之上,在过去,社会更多的是提倡人为的自然环境,而现在设计者更应该考虑的是基于一个地区的原生态环境,在尽量不破坏原生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再设计。虽然,现在生态建筑设计越来越备受重视和在设计师考量范围之内。

1、传统文化视域下生态文化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启发

1.1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

建筑的主要功能即为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不但内部组成要求协调,外部也要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以此达到“生态文化”的基本要求。在传统建筑中,设计师非常重视周围环境对建筑布局的影响,即山川形式、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植被林木等,设计师要深入调查这些自然因素,以使建筑布局、格式、色调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进而为人们构建出一个较大的居住空间。所以,在现代建筑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对建筑布局的影响,提前做好调研准备工作,以使建筑格局、色调、样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为人们创建舒适、优雅的生活空间。

1.2要強化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

我国传统建筑之所以会受到现代人们的仰慕,主要与建筑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例如,北京故宫,是群体性组合的主要代表,使传统建筑体现出以下特性,即序列性、和谐性以及空间组合的内向性等等。因此,在现代建筑中,设计师应继承这种文化思想,领会文化内涵的精髓,并且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使现代建筑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境界,这种哲学思想意在说明建筑与环境不可分割、相互联系。

2、传统文化视域下生态建筑设计美学中的传承与应用

2.1建筑设计的地域文化特征

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文化符号,通过对其地域文化特征的发掘,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应用传统文化符号明确事物概念,凸显相关文化内涵,可对建筑物设计层次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相关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发掘,丰富现代建筑内涵。传统建筑文化中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文化内涵的发掘应考虑地区实际情况,根据文化设计中的相关因素,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与优化,促使建筑设计工作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地域文化特征也是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艺术文化特征,对建筑物本身的价值提升和内涵丰富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例如,崔恺设计的拉萨火车站项目和万科的土楼别舍,通过结合地域文化促使建筑物本身价值显著提升,实现对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为充分发扬与传承建筑文化,需要对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发掘,对传统建筑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应用,提高关注力度,促使传统建筑文化获得传承与应用的途径,为建筑物文化内涵的合理体现贡献主要力量。此外,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传统建筑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发掘与应用,不仅保留其重要价值,更应为传统建筑文化赋予地方文化内容,促使相关文化设计理念与工艺技术更加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2.2节能环保理念的实际应用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文化理念有利于节能环保设计方案的贯彻落实。我国传统建筑设计中,对山水人文的关注较多,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应重视节能环保理念的实际应用,提升建筑物本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对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在本质上与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理念相一致。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建筑物设计中,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成为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节能环保效益的实现与目前建筑物行业的发展相一致,对建筑设计工作而言,应充分考虑建筑物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对影响节能环保理念落实的因素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现代化建筑设计中,对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在本质上与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理念相一致。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生态建筑物设计中,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成为建筑工程项目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在材料的应用方面,现代建筑应选择保温隔热的墙体材料,并且通过设计空斗砖墙的方式,提升建筑物本身热工性能,减少能量损耗。在建筑物构造方面,应重视对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通过对屋面、墙体和门窗的结构设计,实现建筑物节能设计理念。

结语:

总而言之,虽说现在生态设计在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设计不能脱离社会传统主流文化思想这个本源,生态设计就更应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生态设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崇自然和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可持续。未来生态设计发展必然会根据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生态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因地制宜地制定调整设计思路,促进建筑本体与区域生态环境相适应,形成了各自民族主义思想形态下不同的生态设计风格体系。

参考文献:

[1]靳翠英,陆小彪.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的内在联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07):170-172

[2]郎东梅,李丽丽,曾军红.浅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美学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18-319.

[3]彭丽丽,李晓雨,郑楠楠.浅析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生态文化融合理念[J].吉林科技信息出版社,2015,(05):91-92.

猜你喜欢

设计美学生态建筑传统文化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设计伦理与现代设计美学的构建
论设计美学在动画中的价值体现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