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1-09-22卢小平童遵龙张海建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职学校指标体系现代化

卢小平 童遵龙 张海建

[摘要]高职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校现代化是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文章在梳理高职教育现代化概念及国际上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现状的基础上,借鉴CIPP模型,搭建了中国特色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水平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围绕各项指标选取及基本内涵界定进行探讨并给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卢小平(1963- ),男,江西赣州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童遵龙(1969- ),男,陕西长安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海建(1978- ),男,北京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北京  100015)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7-0101-05

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教育现代化以及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旨在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加快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高职学校现代化进程正在成为全国高职战线改革发展的主基调。在此背景下,研究与构建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职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和变革的一个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首先,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而教育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时代特征往往也是经济、科技、文化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或经济体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其次,教育现代化是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因此,教育现代化既是一个发展目标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过程的概念。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现代化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现代化聚焦于现代,聚焦于前沿发展状态,聚焦于最新发展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既是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目标,也是高职教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应遵循《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长期规划思路,加快发展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师德建设为引领,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

二、推进高职学校现代化是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看,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现代化始终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学校作为最广泛、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承载了教育工作的几乎所有内涵与功能,因此学校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具有同构性。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呈现出重心下移的趋势,以学校为基础的现代化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随着“校本研究”“校本管理”“校本发展”等一系列“校本运动”的兴起,学校现代化主题日益凸显。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学校现代化发展理念指引下,先后产生了“先锋学校”“开放学校”和“卓越学校”等学校现代化的实践探索项目。国家实施“双高计划”的初衷在于实现高职教育的提质培优与增值赋能,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职学校现代化进程。事实上,高职教育现代化目标达成的关键,取决于全国数以千计的高职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成效与发展水平。

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我国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等重要职责,应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些既是高职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内核,也是高职学校现代化的精神追求。

高职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主要涉及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治理结构、体制机制、培养体系、资源条件、内外关系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领域。例如,融入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高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技术技能积累,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高职学校国际影响力等。

三、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

高职学校现代化是高职学校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以及体制机制等全面迈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如何衡量高职学校现代化水平?显然,必须把那些较为抽象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可比较、可分析的参照系和具体指标。换言之,必须构建高职学校现代化的参考标准与评价体系。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视角的概念。发达国家在推进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实践样本和成功经验。当然,在教育评价的具体冠名上,或许很少使用“现代化”名称,而是采用诸如学校发展性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等提法。但究其实质,相关教育评价所遵循的评价原则及评价要素,甚至评价方法等,相互学习和借鉴,基本思路大同小异。例如,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萨蒙斯(Sammons)提出学校发展性评价的指标框架,主要包括专业化的领导力、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教育教学环境、专注于教育业务、专业化的教学组织、良好的教育预期、严格的教学管理、规范的质量评价、尊重学生权利、社会合作、学习型组织11项评价指标。又如,新加坡的卓越学校评价体系,借鉴企业质量管理评价方法和理念,从评价标准出发,对学校运行过程和输出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指标框架分为9项评估指标。其中,运行过程重点评价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资源分配,包括领导力、员工管理、战略计划、资源环境、学生本位5项评估指标;输出结果重点评价学校办学的各项成果,包括人员结果、管理与运行结果、社会与合作结果、关键绩效活动结果4项评估指标。再如,美国的先锋教育联盟认证评价体系,从办学宗旨与发展愿景、学校治理与领导力、教学与学习评价、资源配置与支持系统、结果反馈与持续改进五个维度,以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进行评价与认证。

一些著名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也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指标体系,用于衡量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例如,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关于世界发展指标中提出的教育指标体系、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教育报告中给出的教育指标体系等。这些指标体系,大多采用了“投入—过程—产出”相关理论模式, 其中最典型的是OECD提出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 它以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教育评估中CIPP模式作为框架,持续形成了一个由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输出评估、成果评估、影响评估等构成的教育发展评价指标框架。

CIPP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宾(Stufflebeam)于1966年提出,由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和结果评估(Product Evaluation)四项评估活动构成,并以这四项评估活动的首字母命名。CIPP模式的初衷在于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它是一种基于决策导向的教育评价模式。背景评估主要围绕目标、需求、挑战和机遇等进行评估,为计划决策提供服务;输入评估主要针对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条件等进行评估,为组织决策提供服务;过程评估主要围绕教育过程的监督、检查、反馈等进行评估,为实施决策提供服务;结果评估主要针对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估,衡量教育供给对于需求方的满足程度。

本文借鉴CIPP模型,提出中国特色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办学理念对应背景评估,主要面向教育的目标、需求、挑战和机遇等问题,涉及学校的治理体系、教育理念和制度文化;办学条件对应输入评估,主要面向教育资源的投入与配置等问题,涉及学校的办学经费、办学设施和师资条件等评价要素;办学水平对应过程评估,主要面向教育教学、科研学术和社会服务等问题,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水平、教育国际化及教育信息化等评价要素;办学成果对应结果评估,主要面向办学成果和社会贡献等问题,涉及学生发展、招生录取、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评价要素。

四、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设想

本文提出的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由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成果四个方面构成。每个一级指标可向下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还可进一步向下分解为若干更加具体的观测点。下面围绕四项一级指标,探讨构建二级指标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包括治理体系、教育理念和制度文化等若干二级指标。

在治理体系方面,必须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学校章程为统领,推进依法治校,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构建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体系,加强学术民主,促进学术发展;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在教育理念方面,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坚持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坚持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融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制度文化方面,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党的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学术、内控管理、群团工作等各方面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文化,为实现学校发展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和文化保障。

(二)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包括办学经费、办学设施和师资条件等若干二级指标。

在办学经费方面,可选取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等作为评价指标。国外除了关注生均教育经费,还特别关注公用经费所占比重,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很高,导致公用经费被人员工资所挤占。办学经费的评价标准应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例如OECD生均教育经费的平均水平。

在校园设施方面,可选择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宿舍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资料等作为评价指标。考虑到高职教育特点,建议增加生均实训场地面积。这些指标在国内往往用作学校办学监测指标,如何转换为现代化标准,尤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尚需进行专题研究。

在师资条件方面,可选取生师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双师”教师比例等作为评价指标。生师比是衡量师资充分性的重要指标,应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学历和职称结构则因国情差异,应结合中国国情专题研究。“双师”指标属于中国特色的创新评价指标,但内涵和外延界定一直缺乏统一标准,也需深入研究以达成共识。

(三)办学水平

办学水平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水平、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等若干二级指标。

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选取极具挑战性,国外学者常采用大学排行榜相关指标作为评价依据,但国内鲜有类似做法,而更多采用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等。因此,对于高教体制内的公办高职学校,可将入选国家级或省级政府重大发展项目(如“双高计划”)等作为评价指标,也可将入选国家级或省级政府重点专业或课程建设项目等作为评价指标。

科研学术也是高職学校核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选取国家级或省级重大纵向科研项目成果、国家级或省级科学研究获奖成果、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成果等高水平成果作为评价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的背景下,高校科研学术评价体系正在重构,这项评价指标也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师资队伍的质量评价,应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在专业精神和业务能力评价方面,可选取教师取得国家级或省级重大荣誉或重要奖项,例如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等个人或团队荣誉,以及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等项目作为重要指标。此外,“双师”队伍结构和“双师”素质能力等也可作为特色指标。

教育国际化可以从留学生教育、师生国际交流、海外办学等方面进行评价。留学生教育建议选取来华留学生数量占比作为评价指标,对标OECD等国际先进水平。师生国际交流建议选取教师海外培训或访学占比、聘请海外教师授课占比、学生海外交流占比等进行评价。高职学校海外办学的重点是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职教发展的中国方案。

教育信息化可选取校园网基础条件、教学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化水平等作为评价指标。高水平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应关注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升级;教学信息化关注全业务领域在线教育平台和丰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管理信息化关注高效、便捷、智能的管理系统,覆盖决策指挥、教学科研、财务资产、师生服务、办公自动化等全业务领域。

(四)办学成果

办学成果包括学生发展、招生录取、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等若干二级指标。

在学生发展方面,可设置素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等评价指标。例如,拥有德育品牌影响力,入选国家级和省级思政教育重点项目,以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文艺体育劳动等方面荣获国家级或省级奖项等。

在招生录取方面,可设置招生数量与质量评价指标,例如招生人数、招生录取率、新生报到率、生源质量等。在就业创业方面,可设置就业创业数量与质量评价指标,如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签约率、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取证率、毕业生入职起薪水平等,也可选取创业孵化项目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国家级或省级创业竞赛获奖等作为毕业生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

考虑到高职学校的社会服务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可设置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也可设置校企合作共建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推动集团化办学等制度创新、促进区域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成效,以及服务国家战略、落实东西部协作发展项目等社会服务评价指标。

研究和构建高职学校现代化评价指标,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现代性的精神内核与时代特征。在评价的指导思想上,应贯彻“五育”并举,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避免把教育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克服GDP崇拜的潜在影响;在评价的基本要素上,不仅要关注校园设施、资源条件等硬实力指标,更应关注教育理念、治理体系、办学质量等软实力指标,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校现代化内涵与特征;在评价的责任主体上,应由单一评价主体转向多元评价主体,既要激发内部评价在推动学校自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要加强外部评价,促进内部评价与外部相结合,探索第三方评价的有效实现形式。

[参考文献]

[1]曹翼飞,王名扬.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建构与阐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9):55-61.

[2]管友橋.职业院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究[J].经济师,2018(8):231-232.

[3]李国宏.新加坡的学校质量保障系统[J].世界教育信息,2010(8):32-34.

[4]卢立涛.国外发展性学校评价研究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20-25+67.

[5]骆徽.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2(21):59-64.

[6]眭依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4(10):1-10.

[7]邬志辉.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设想[J].民办教育研究,2003(5):35-40.

[8]肖远军.CIPP教育评价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2003(3):42-45.

[9]杨晓莹.赋权:学校现代化评价的刚性治理标准[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12-20.

[10]阳荣威.高等教育主要指标的国际比较与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9(3):40-44.

[11]杨多贵,牛文元,陈劭锋.现代化内涵、指标与目标的新探讨[J].学术探索,2001(4):19-21.

[12]杨小微.从优质到现代化:学校发展的目标与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20-25.

[13]于黎明.高等职业学校实训用房生均建筑面积定额研究[D/OL].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8[2021-05-27].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

01901&filename=1018892308.nh&v=Sye%25mmd2Byz38MRS0O

kPu0Ndzfd7bPfCszllyz%25mmd2B2MOHP%25mmd2F62rT8EyK

%25mmd2FUEOBbngKK4BdjXz.

[14]俞佳君.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1):13-17.

[15]袁利平.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向度及其超越[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59-168.

猜你喜欢

高职学校指标体系现代化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职校数学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我的女巫朋友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式探究
高职学校班主任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