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机器人在广泛领域运用探讨

2021-09-21焦衍竣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职业暴露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人们也逐渐把目光集中于医疗领域的科技发展,许多医疗机器人,护理机器人逐渐问世。本文主要介绍护理机器人的相关应用及发展,加快护理机器人走向临床的步伐。

【关键词】护理机器人;工作效率;应急救治;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R47;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214-02

护理机器人简单来说就是协助护士护理病人,一种功能多且智能化的机器,是一种新的医疗领域机器人[1]。例如台湾的一种护理机器人“RI-MAN”,它不但具备视觉,听觉等感官功能,还能够背起人,照护病人及老年人,代替护理人员护理病人等等。目前这类护理机器人在护理范围的运用越来越多,并仍在持续发展中,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在未来将会逐步投入到临床使用。

1 护理机器人的意义

护理机器人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通常意义上的工作效率是指在完成某项任务时,所用的时间、精力的比值。工作效率是评定个人和群体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位普通护士的日常工作包括入院宣教、出院宣教、执行医嘱、铺床换被、病人检查、治疗、配药、给药、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等,每位护士在医院的日步数可达5030-771,护士长时间站立行走,是导致腿部静脉曲张的原因之一。而且医院工作大多繁琐复杂,部分护理技术难度大例如导尿,鼻饲等操作,每天还有着无数的无效铃,工作效率较低,与病人沟通时间少,护理质量低。在护理工作中有一种物品传送机器人,它可以在传感器的帮助下,设定好路线,进行送餐送药、收集垃圾废弃物、传递药物样品等活动,协助护士运送笨重的医疗器械、设备、实验样品及其他物品。从而减少护士在传送物品上花费的时间,使日步数下降约68%。并与智能化系统结合,方便护士查询病人信息,核对药品。依照卫生部要求,医院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不得低于1: 0.4,可目前医院床位与护士的比例仍是依照多年前1: 0.4的规定配备,并未达到甚至超过,就上海来说,2015年左右的病床与护士的比例才达1: 0.3,即使每年从全国各地招收护理毕业生,可仍未达标。而且通俗的来讲,疾病的治愈,大多时候依靠的是日常护理。但护理人员缺乏,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士要求严格,不尊重护士,医院对护士管理有缺陷,护士满意度低,有着较低的职业幸福感,导致人才流失,也使得临床护理安全有着有很大的隐患。应用护理机器人可缓解人员匮乏的问题,提高床位与护士比例,尽快达到1: 0.4的标准,并进一步提高。做到替代护士进行简单的护理工作并精简人员,降低护士中的高危人群(平时毛躁,粗心大意及易出错的护士)占比。使得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即使在人员缺乏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保障。

2 护理机器人的应用优势

2.1护理机器人能够减少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问题

在医院中,由于护士接触病人时间最长,所以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是最高的,可高达49%。同时基层护理人员缺乏,应具备的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还有某些医院因盲目追求效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医疗器械设备当中去,防护用品少,常购买简易的防护用品。这次新冠疫情,最初是在眼科发现的,是由病人传染给医生护士。当时没有人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眼睛感染,所以很多医院未给医生护士配备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并且大量的防护物资向传染科等有传染病病人的科室倾斜,造成其他科室防护物资不足。在护士职业防护中,有一条规定是:当护士手受伤并有伤口时,应佩戴两副手套。但在医院中为降低资金消耗很少真的执行这条规定,最多是让护士带一层防护手套,做不到真正的防护。其次护理人员还可以间接将病毒傳染给亲朋好友,扩大病原体的传播范围,危机社会卫生安全。护理机器人在临床投入使用,则可降低职业暴露发生概率。例如前面提到的转运机器人在传染病房中应用,协助护士传送带有病人体液的标本、锐器等。再例如有一种智能全方位医疗护理机器人,它具有代替医护人员查房,对病人进行简单护理的功能,减少了护士与传染病病人接触,并做好职业防护,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其次由于医护人员查房需穿戴一到两层防护服,还需配备消毒液等消毒物品,虽然每次消耗的防护消毒用品不多,但汇聚起来的数量也是惊人的。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武汉市每天防护服的需求是10万件,但全国产能每天只有1.3万件,更何况还有口罩,消毒液等消耗。如果护理机器人在传染病房中应用,可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即使为防止病原体传播而进行消毒,只需用消毒液或其他消毒方法,就可以做到防止传播,并更好的保护护理人员免受职业暴露的危害。

2.2护理机器人在应急救护中能够发挥作用 这次疫情中,出现了四个医生带着六个护士医治看护七八十个病人的状况,很明显护患比例严重失调,据2020年3月份统计,前往湖北的医护人员高达4.26万人,缓解湖北人员匮乏问题[2]。有一种VR远程医疗服务机器人具有红外传感器,可在不接触病人的情况下大范围测出病人体温,提高检测率,并安装六自由度机械臂,左臂负责抓取又轻又小的物品,右手抓取略大物品,可代替医护人员进行简单工作,例如在疫情中帮忙加强核酸检测,体温测量,解放部分人员。当然在灾区护理机器人如果设有红外扫描,评估救治现场环境安全,并有医疗药物储备箱,那么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伤残率,减少抢救药品匮乏等问题的出现,保护护士在灾难现场的人身安全。还有目前临床护士中,女性护士的占比是极高的,因此派遣救治时,大部分的护士是女性,这对她们体力及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搬运病人时需要二到三位护士协同合作才可以,搬运体重较大的病人对护士腰部是有损害的。日本名古屋研生物模拟控制研究中心开发的机器人RI-MAN,安装的机械臂具有强大的臂力,表面并附有柔软的材料,可以抱起或搬运患者,既让患者有较好的舒适感,又可以减轻护士负重压力,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

3 护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3.1护理机器人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是协调应用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已丧失的功能得到恢复。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包括老年人,伤残者等有某些功能障碍的病人。普通的康复护理需要护士时刻监护病人,评估病人病情,协助病人进行功能性训练,指导患者开展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等。脑卒中,瘫痪病人搬运及康复,需要多名护士协同配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一般病患的康复训练大约三个月左右,有的甚至是半年至一年,导致医生护士精力消耗大,身心疲惫。瑞士医疗器械公司与瑞士苏黎世大学合作研发的洛克马,能够辅助下肢功能的恢复,对有步态障碍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等等。降低护士的体力负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舒适感。还有针对长期卧床,瘫痪病人使用的康复护理机器人床,帮助病人进行曲腿运动,在无人协助下,可进行定时翻身,预防褥疮产生[3]。由于肢体功能障碍,排便失禁等原因,需外人帮助,病人易产生羞耻感、愧疚感,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康复训练,造成训练效果不佳,功能恢复困难。而应用机器人,代替人工,病人不用在意外界的目光,专心训练,促进已丧失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2护理机器人在养老院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再加上近年来医疗卫生条件的不停改善,人均寿命增加,中国老龄化现象逐步加重。在1982年老龄人口比重7.62%但到2017年比重就增长至17.3%,人口也从7682万增加到2.4亿,表明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也随之出现[4]。由于老年人有许多老年病,为了更好的照料,预防意外发生,大多数人选择进入养老院等机构。目前养老院中的护理主要由护士护工组成,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预防突发疾病。由于养老院中的老人年龄较大,身体活动不便,通常需要护理人员帮忙转移,以及养老院的呼叫铃一般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当老年人距离该位置较远,或身体瘫痪,无法触碰响铃,导致该设备失去作用[5]。护理机器人可以替代护士护工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照顾老人。像是美国的EI-E机器人能够在口头命令和其他行动命令的联合组合下精确定位目标,完成开门,拾取等动作,方便坐轮椅,用支架的老人。日本的RIBA是一种以玩具熊为主要面部特征的机器人,能够带给老人以亲切感,还可以把老人从床上搬运到轮椅上,同时日本的HRBI机器人,能够辅助老年人洗澡,防止在浴室里滑倒。当然还有许多的护理机器人具有检测体温,测量血压血糖,实时报警等众多功能。例如美国的Pearl机器人,既可以提示老年人定时吃药,还可以实时监测病情,提供数据,方便医生护士分析病情。在养老院的老人普遍会有一种孤独感,是由于长期没有家属陪伴。适合老年人的机器人中有一种伴侣机器人,它可以增强老年人社会性互动,减少消极厌世的情绪,再者当老年人思念自己的儿女时可以通过机器人的智能化系统直接联系通话或者视频等,解决了老年人不会使用传统智能化手机的问题,并且设置紧急联系人,当有意外发生时可以立即联系医生和病人家属,保住抢救的“黄金时间”。护理机器人在养老院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看护老人,预防突发意外,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和素质,让家属安心,让老人舒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理机器人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去,可以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解决护理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问题,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进一步做到减少人才流失,缓解人员缺乏,促进护理行业的发展[6]。而且目前世界各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这将成为一种新的国力竞争点,同时这也将成为新产业技术革命的一个核心动力,在2016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将人工智能概念加入“十三五”重大工程,并将其升级为国家战略,同年,它还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其中的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列为“科技创新2030项目”重大工程之一,这无不显示出政府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有着空前的重视,大力扶持人工智能发展,并随之影响着一系列高科技产业,其中就包括护理机器人。这让护理机器人在将来有着更高的发展前景,广阔的市场环境,具备的功能也更加齐全,让护士的工作更有效率,使护士能够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尊重。

参考文献

[1] 周立恒, 李阿敏, 赵云飞, 等. 移动护理系统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20, 18(9): 1118-1120.

[2] 程鹏, 臧琛, 陈少东. 智能全方位医疗护理机器人设计思路探讨[J]. 中国设備工程, 2020, 31(6): 21-22.

[3] 张可征, 方武, 李晨曦, 等. 一种VR远程医疗服务机器人[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0, 33(4): 16-18.

[4] Sao J, Gery C, Thierry K, et al. Robotic orthosis lokomat: a re 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tool[J]. Neuromodulatio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Neuromodulation Society, 2003, 6(2): 108-15.

[5] 孙楷强, 臧嘉帅, 张明芳. 老年人护理服务机器人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 2020, 26(1): 55-56.

[6] 张玉洁. 老人护理机器人发展策略[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 18(24): 96-99.

作者简介:焦衍竣(1999.12-),女,山东省淄博市人,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护理学。

猜你喜欢

职业暴露工作效率
运用项目管理和经营理念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效率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撒不出来的铁锹
10种方法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血站成分制备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分析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
猴子罢工